每月我们都要交的五险一金中,有一项是养老保险,据说,这是为以后退休后“攒钱”。那么问题来了,小伙伴们,你们知道退休后的养老金是怎么发放的吗?

小Z就来带着大家算一算。

假设前提:

1、小Z每月工资5000元一直不变(是不是太惨了点),交30年社保后退休。

2、养老保险将每月工资作为基数,由员工个人交8%,公司交12%,即共计20%的政策一直不变。

由于养老保险分成两个部分,即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那我们先来说说个人账户养老金。

小Z每月在个人养老账户里缴纳月工资的8%,30年下来,一共是:

5000×8%×12×30=144000元

这部分退休后一次性给你吗?呵呵,别闹了。这部分养老金,国家会通过一系列复杂计算,给出一个月份数。例如,国家预计你退休后还能活139个月,那么,把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总数除以139个月,就是你每月能够领取的金额,即:

144000÷139=1035.97元

如果小Z在139个月内就挂了,社保部门会一次性把剩余金额交给继承人,如果小Z孩健在,国家会继续按月发放。

再来说说基础养老金,这个就复杂了,先来看一个公式

基础养老金=(本人退休时全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本人退休时全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就是到你退休的前一年,你退休城市的平均月工资。如果你在北上广深退休,这个数字就会比较高,以后领的养老金就会多。

那“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什么呢?再看公式: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这个好理解,但是“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有点复杂。这需要将小Z每年的月平均工资,除以当年当地的月平均工资,会得到一个比例系数,把每年的比例系数加起来,再求平均数,就得到了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举例:小Z当地的月平均工资,每年都是6000元,那小Z的缴费工资平均指数就是

(5000/6000+5000/6000+……+5000/6000)÷30=0.833

简单的说,就是小Z的工资相对于当地的月平均工资越多,退休后的拿到的养老金就越多。

为了便于计算,就假设小Z的当地的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

小Z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5000×1=5000元

小Z的基础养老金=(5000+5000)÷2×30×1%=1500元

总的养老金=1035.97+1500=2535.97元,结果相当于小Z在职工资的一半。

退休后,能拿多少养老金,您会算了吗?

如果您觉得有所收获,欢迎关注小Z财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