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斯诺夫妇与广大老百姓同呼吸共患难,一次次投身到运动中去,感受同中国人一样的悲愤、激昂,海伦站立在学生中间,高呼抗日救国的口号,拍下一张张学生运动的照片,用她的沃特曼牌钢笔,写下文字,开始发往红色革命根据地。海伦.福斯特.斯诺,她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灾难深重的中国,让世界通过她的文字、照片客观公正了解中国红色政党,以及领导阶层与他的老百姓。

作者:陈转丽

《西行漫记》是斯诺一人所著,还是与他的妻子海伦合作写成的?

(《东方战场》里的海伦•福斯特•斯诺)

走进七贤庄的那一刻,我就心情澎湃,不能言语了。

青砖黛瓦,雪白的墙,古朴而典雅。漆黑油亮的木门内,记录着一段厚重的中华民族奋斗史!踏进一间房,“伟大的女性” 几个字闯入眼帘,哦,海伦斯诺,我惊呼!照片上的她,美丽的大眼睛,高挑优雅的身段,一袭时尚的服装,浑身上下透着逼人的青春活力、智慧、高贵优雅,简直美得让人窒息!面对她的照片,观者自惭形秽。

不明白,一个在美国过着优越生活的女子,为何来灾难深重,战火连绵的中国?

《西行漫记》是斯诺一人所著,还是与他的妻子海伦合作写成的?

(斯诺夫妇)

一、海伦来自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到中国来?

海伦的父亲是斯坦福毕业,从事律师工作,母亲英国人的后裔,喜欢参议政治。海伦自小生活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家庭里,聪明、活泼,胸怀大志,当然也喜欢时尚的服装。母亲常常用欣赏的语气夸奖海伦,漂亮,有才华,是她见过最棒的小女孩,母亲也鼓励海伦,要自信,有决断能力,关键的时刻,要敢于成为一个活动家,一头扎进一件事情中去,方有收获。正是母亲的这种教育,海伦有着非同寻常孩子的热情、果敢、自信。学生时代,海伦就异常活跃,担任了女生在校的最高职责,并且在十五岁发表了第一首诗歌,她努力向着童年的理想迈进,成为一名美国著名的作家。

海伦本来是要上斯坦福大学的,由于不方便,就近上了一所大学。大学期间,读了埃德加.斯诺的文章,深深被他的文采和冒险精神所吸引,毅然放弃学业,来到中国,寻找东方魅力,积累素材,为创作一部美国巨著做准备!她原计划是呆上一两年,搜集好素材后就回美国去。谁能想到,海伦这一去就是十年,并且与最初的理想大相径庭!

《西行漫记》是斯诺一人所著,还是与他的妻子海伦合作写成的?

(陈翰伯与海伦·福斯特·斯诺)

二、是什么原因让海伦放弃了最初的梦想,而对中国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1年,23岁的海伦来到了上海,带着母亲的柯达相机,还有一支沃特曼牌钢笔,寻找她作品需要的素材。可是,眼前上海的景象,超出了她的想象。遍地外国人,在中国的上海过着法国巴黎一样的浪漫生活,和女人调情,打高尔夫、跳舞、看电影……而中国人,无论怎样努力,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逃不脱被外国人奴役的命运。

海伦住在国际租界,有仆人、童奴,天天按摩,过着女皇般的生活,可她的内心,是多么的震惊!长江发大水了,中国几十万人流离失所,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海伦的照相机对准了街头的逃难者,第一次把照片发到了美国的报刊,成为美国人了解中国的资料!

海伦带了收集到的斯诺的文章,刚到上海,约见了斯诺。当时的斯诺,刚刚经历了疟疾,苍白、消瘦,和海伦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作为一名驻外记者,斯诺已经很累了,本来是要在1932年回美国的,因为见了漂亮、智慧的海伦,一见钟情,加上海伦不断的支持与鼓励,而放弃了回美国的想法。

《西行漫记》是斯诺一人所著,还是与他的妻子海伦合作写成的?

(以下为一组1937年在纽约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的插图)

在上海的海伦,如同耀眼的一颗星,被西方上流社会的男子追逐,而海伦,虽然是交际场上的名媛,心却不在纸迷金醉的享乐上,她更愿意和埃德加.斯诺探讨中国存在的问题,了解、把握这个国家的命脉。关键时刻,她果然放弃了作家梦,全身心

1932年,斯诺连续几次求婚,海伦答应了……

如今想来,如果当年没有海伦的出现,海伦的支持,埃德加.斯诺哪里有机会更深刻了解中国的红色政权?哪里能写出一部享誉中外的《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是斯诺一人所著,还是与他的妻子海伦合作写成的?

三、斯诺夫妇定居北平,全身心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中去

1933 年,斯诺夫妇离开上海,来到北平,一起到燕京大学任教。北京,文化底蕴深厚,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比比皆是,斯诺夫妇每天学习汉语课,和中国学者、学生成为朋友,他们家,成了各界人士汇集的地方,一起面对中国问题进行探讨。

中国,虽然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中国大地并没有获得片刻安宁。华东被蒋介石占领,东北被日本盯上,广大的农村,各路军阀混战不断,硝烟弥漫。斯诺夫妇与广大老百姓同呼吸共患难,一次次投身到运动中去,感受同中国人一样的悲愤、激昂,海伦站立在学生中间,高呼抗日救国的口号,拍下一张张学生运动的照片,用她的沃特曼牌钢笔,写下文字,开始发往红色革命根据地……

对于那片崎岖不平的红色阵地,海伦充满了向往,她想了更深刻了解这个政党,她也想让世界了解这个红色政党是怎样的,中国的命运走向何方。

《西行漫记》是斯诺一人所著,还是与他的妻子海伦合作写成的?

四、《西行漫记》是埃德加.斯诺一人所著吗?

《西行漫记》,这部享誉国内外的的名著,稍有史学知识的人,没有不知道是埃德加.斯诺所著,然而,资料证明,里面关于政党要员的采访,根本不是斯诺,而是海伦。原来,当年斯诺到的是在保定县,海伦才到了延安,她采访到的是一手资料,斯诺由于被采访的人没在,采访了熟悉的人,作为二手三手材料,出现在文章里,而海伦的完全是真实的一手材料出现在文章里,所以说,《西行漫记》是斯诺夫妇的合作,不是一人所为。

关于文章里毛泽东讲自己经历一段,斯诺夫妇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斯诺认为,应该删除一些,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简单点。海伦非常坚持用毛泽东的原话,并说,自己采访到的,一字不落记下来,为的是成为这部书的精华,以后,人们会通过这段话,了解影响整个中国的领导人,斯诺最后妥协。

果不其然,毛泽东在以后没有再那么详细说过自己的经历,那段话,果然成了世人了解中国领导人的史料,海伦的眼光果然独到。

《西行漫记》是斯诺一人所著,还是与他的妻子海伦合作写成的?

五、斯诺夫妇分手的原因。

《西行漫记》是一部客观,没有任何偏见,第一部外国人介绍中国红色政党的书籍,美国人正是靠它了解中国,了解共产党,让一些美国人成为了共产党的铁粉。斯诺富有文采的散文式语言,让国外读者爱不释手,这本书一下子风靡了,斯诺一下子名扬天下。而海伦写的《续西行漫记》,由于生病,体力不支,还有时间紧迫,没有取得与斯诺相同的效果,其心情可想而知。

其实,两人的婚姻一直都有隐患在。海伦为了节约开支,改点了购买时装的习惯,比较节俭,而斯诺是一个花钱随意的人,海伦经常言辞犀利批评他,让斯诺很是不痛快。加之,为了支持斯诺写作,海伦承担了一切交际应酬,还要督促斯诺写作,斯诺也承认,没有海伦的督促,他写不出那么好的作品。

事实就是这样,海伦认为为了支持斯诺,荒废了自己,斯诺受不了海伦的指责,1949年,二人劳燕分飞……

然而,海伦离婚后未再结婚,所用的名字一直夹着斯诺的姓,她忘不了共同战斗过得岁月……

1940年,海伦回到美国,继续着她的中国研究,即使中美关系冰冻时期,她也没有忘记中国的朋友,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中美关系解冻后,她先后两次来到中国,收到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接待!

海伦.福斯特.斯诺,她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灾难深重的中国,让世界通过她的文字、照片客观公正了解中国红色政党,以及领导阶层与他的老百姓!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她!

《西行漫记》是斯诺一人所著,还是与他的妻子海伦合作写成的?

【作者简介】陈转丽,笔名墨染古韵,陕西蒲城兴镇初级中学教师,爱好旅游、写作。著有长篇小说《一代红颜》。

推荐:

历史上为何有那么多国家自称中国,有的还自诩是正统中国?

筷子:中国的文化符号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