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给你的印象是十年前的“土”还是现在的混搭?做为新一线城市,它有匹配的知识精英吗?做为郑州人,你对这个城市的文化人了解多少?你身边读书的人多吗?郑州是屌丝之城还是有文化的城市?

几个数据或许可以说明问题:目前,郑州市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8.9本,高于全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的4.6本,郑州市民平均每天通过各种媒介的总阅读时间为2.5小时,连续5年举办绿城读书节,读书人越来越多。

读书人多就会对城市精神产生兴趣和探讨。当一个城市不满足于高楼大厦,而想到应该承担的责任的时候,它就有了某种精神。

城市精神由四种人来决定:老百姓、管理者、学者和开发商。构建郑州城市精神,需要提升这四类人素质和品味,把这几类人整合起来,形成合力,而文化载体、文化活动就是粘合、整合这几类人的有效形式,营造文化氛围可以凝聚市民人心。


郑州,屌丝之城还是文化之城



杨涟丨文


郑州,屌丝之城还是文化之城


学者的城市

城市精神需要文化人引领。西安的贾平凹、谌洪果,成都的流沙河、冉云飞,北京的马未都、高晓松,南京的叶兆言、苏童,杭州的余华和麦家,上海的格非、许纪霖,都是各自城市中城市精神的代表,他们影响着这个城市,传承城市文脉。

当一个城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爱这个城市,对它有影响力,他们研究、记录这座城市的过往,这个城市的文脉就得以形成,这个城市也就有了某种精神。

目前,郑州有人在传承郑州文化,记录郑州生活,比如瓦尔特和郑子蒙。瓦尔特是媒体人,业余写郑州,写作理念是于点滴中,记录郑州,出了两本书《抚摸郑州》和《瓦尔特侃郑州》。

郑子蒙是80后,创建公号“郑说”,梳理研究郑州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他们写的是郑州的过去和现在,自己和朋友的日常生活,文章获得郑州市民的关注。

郑州文化人开始有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源于郑州近年的发展,目前郑州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人口年轻化,高素质人群增多,发展中的郑州提供了太多的写作素材和写作信心。

郑州的城市精神正在形成,草根、精英、大佬、海归、牛人、生意人、蚁族、打工者、白领民工,这些人的文化心理、文化需求、精神状态共同构成郑州的城市精神。

郑州,屌丝之城还是文化之城


郑州文化人是城市的良心

知识精英通过写书铸造郑州城市精神。

他们有的在体制内的大学、官方团体、研究机构,比如李佩甫、霍彦立、邵丽、乔叶、南飞雁、赵瑜……

说到经典长篇文学,就会想到李佩甫的《生命册》《羊的门》《城的灯》,说到中篇小说,就会想到乔叶的《最慢的是活着》,南飞雁的官场小说《红酒》《暧昧》《灯泡》《空位》《天蝎》和《皮婚》,他们是顶尖的河南文化人,代表河南文化人的最高水平。


郑州,屌丝之城还是文化之城


· 李佩甫

图源:搜狐网《李佩甫:中国已经进入精神疾病高发期(组图)》


体制外也有文化人,张宇、戴大洪、石破、孙旭阳。

张宇作为前河南作协主席,中年转型做企业,曾任建业集团副总裁,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文学青年。

戴大洪早年经商,从俱乐部老总转身为一流翻译家,他告诉人们,世界上也有像他这样的人,孤独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被誉为“最会写小人物的记者”石破,前《南风窗》资深记者,中年创业,回到郑州开设写作课堂,教人写作。

前《新京报》《南方都市报》记者,前大豫网副总编孙旭阳,回到郑州码字为生,一篇稿子就抵之前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细分领域的知识达人,签约今日头条悟空问答,坐着就把钱挣了。

郑州新兴的小微企业有众多文化人:群像岛、云朵工厂、自由气质传媒、豫企微峰会、大河商学院、我爱美食圈、好食记、旅行故事、文艺fun、绿皮车与木吉他、猛犸新闻、瓦力城市漫游记、松社书店、纸的时代书店、西西弗书店、喷空、二砂艺术工厂、象剧场、昆仑望岳艺术馆……


郑州,屌丝之城还是文化之城


· 西西弗书店

这些企业从出生就带着更新、更强、更丰富、更活跃的基因。

郑州情结在助燃郑州城市精神

一个人在二十岁之前呆过十年的地方是他的故乡,之后无论他活多久,去过多少地方,故乡都在他的骨头和血液里,挥之不去。

比如瓦尔特四十五岁前不写东西,前几年家里老人的去世,打开他倾诉的闸门。他一发不可收,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为对郑州的记录和思考。每个地方、每条街、每个院落和每条河流在他眼里都有一个温暖的名字,郑州情结是他写作的精神源头。

郑州,屌丝之城还是文化之城


企业、老百姓、中产和城市精神

郑州的快速发展在塑造郑州城市精神。

郑东崛起,郑州中产崛起,郑州楼市崛起,郑州文化崛起,餐饮、娱乐、楼市、商业……太多的素材值得书写。

文化氛围兴起,市民文化需求旺盛,爱读书的中产阶级出现,很多书店开业,文化活动(讲座、沙龙、话剧、社群经济)流行,有文化的企业家增多,胡葆森、姜明、韩恺……社群组织兴起,中原风读书会、大河书友会、纸的时代书友会、松社书友会、吴晓波郑州书友会、樊登郑州书友会。

学校、图书馆、社区、书店和志愿者在营造读书氛围,郑州很多中小学有阅览室、书吧、班级图书角、教师阅读社区,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已累计举办九十多期,本土房企康桥集团举办康桥论坛已有11年,邀请吴晓波、方文山等多位名流共同打造高端论坛,服务高端业主,引领郑州潮流。


郑州,屌丝之城还是文化之城



郑州共有实体书店1000余家,松社书店立足打造“书店+”,招牌讲座“松社我来讲”吸引众多读者,已先后举办讲座400多场,涉及文化旅游、艺术品展销、作家签售、读书沙龙、话剧、相声、民谣、戏剧等系列文化活动,成为郑州市的文化地标。

关照城市人文,探索文化价值,我们看到“抚摸郑州,触手可及”摄影展,记录市民用手抚摸郑州主城区、地标性建筑、背街小巷、无名地点的照片,华为和建业联办的中原手机影像艺术展,郑州需要这种市民参与的公益文化活动,带动市民一同塑造郑州的城市精神。

郑州背靠庞大的中产人群,这是城市精神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生活丰富,读书、演讲、分享、运动、远行、创业,得中产者得天下,创立自媒体“巧姐点名”的梁玉巧,记录郑州各行业成功人士,挖掘郑州成功故事,缓解了中产焦虑。

“房东俱乐部”写作团队的南宫言,高学历,在上海、郑州两地生活,写郑州楼市、郑州生活,写他眼中这个城市的故事。

郑州庞大打拼人群也在助推郑州城市精神。

这些人群最不容易,他们进入城市不久,刚刚融入城市,处于打拼阶段,还处在艰辛的适应和积累当中。这一群有追求、不安分的屌丝加强团,有挥之不去的上升焦虑和孤独焦虑,强烈需要成功者的指引,提携和帮助。

这些人最需要肯定和鼓励,需要尊重和关怀,需要可行、可看、可用、可感受的城市精神指引。回首来路,驻足凝视,伸出双手,深情抚摸,他们需要的是有人文关怀的城市精神

目前,郑州市民对郑州建设、城市形象构建的参与度还不够,需要通过好的文化载体和活动,让市民对这座城市有更多的审视和关注。

只有这样,当人们提到郑州时,才可能说这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有个情节,盖世太保问谁是瓦尔特,主人公冯·迪特里说:“你看到这座城市了吗?他就是瓦尔特。”


郑州,屌丝之城还是文化之城



他在说这个城市满城英雄,瓦尔特只是其中一个,无数英雄引领这个城市走向胜利、远方和光明。

如果将来某一天,有人问,谁是瓦尔特,回答:你看到郑州的市民了吗?他们就是。

那时郑州的城市精神将以人为本,人们在生活和精神上自由自信,通过各种文化载体都能看到市民的灵魂。那是“和而不同”的社会,随处可见“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那时,郑州会有一流的商业学府,河南的湖畔大学。

这个时候的郑州,一定不是屌丝之城,是文化之城,中产之城,满城知识精英。

//////////

杨涟

男,开封人,现居开封

关注财经、商业、区域发展、人文、房产等领域

希望通过写文章、读书、交友,提升自我,挖掘内容,做内容生产者


欢 迎 投 稿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