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卷,“文明的韧性”,让考生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自己的思考。其中,“高中篇”共推荐210本好书,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社科、艺术、博物等七个领域。

今年的高考语文,国学传统文化内容依然是个重点部分,并且有比例越来越重的趋势。除此之外,不变中也有革新,下面一起来看看。

以上选取了全国卷一二三和北京卷试题,基本涵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从图上看出,传统文化部分内容占比至少在30%以上。尤其是全国一二卷,现代文阅读中就选取了国学内容:鲁迅的《理水》、叶嘉莹的《杜甫七律之演进及承先启后之成就》,讲的是大禹治水和杜甫诗词。还有语言文字运用题,讲的是国画和古琴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

古诗文阅读中考查对文言文和诗歌的理解和鉴赏,如《史记》、《论语》《庄子》和李白、杜荀鹤、陆游、周敦颐、陶渊明的诗词。北京卷的微写作则侧重于对名著的解读:《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边城》、《红楼梦》。引领考生享受审美愉悦,培养健康情趣,升华人生境界。

更不用说,分数大项——作文,需要大量旁征博引传统文化国学知识。如全国卷一“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题作文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自《左传》,大意是“人生在世须勤奋,勤奋衣食不匮乏。”“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出自《诗·大雅·抑》,大意是“早点起床、晚点入睡,洒扫庭除,内外整洁。”如果看不懂这两句,审题时是否心里有些发慌?

北京卷,“文明的韧性”,让考生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自己的思考。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卧薪尝胆”“苏武牧羊”等历史典故,以及“有志者事竟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名言警句,无不体现了中华文明的韧性。在民族危亡之时,正是这种韧性让我们绵延至今。在中美贸易战的今天,“韧性”或许更能激发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9年的年代色彩,是与五四运动100周年,共和国70年华诞结合在一起的,仍体现了厚重的家国情怀。

总的来说,2019年的高考语文题在继承中有革新,价值观与能力素养并重,为2020年高考奠定基础。

语文试题新变化

首先是考卷文字增加,阅读量也将大大增加。这就需要考生提高阅读速度,提升抓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恶狠狠”地甩下一句话,惊呆了众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让15%人做不完题目”,成了高考语文命题的目标?!虽然让人匪夷所思,但是这个变化已经在今年的语文试卷上体现出来了。有关专家统计,今年高考的答题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举例“全国卷Ⅱ”的语文考卷,文言文篇幅极多,题目或许不多,但是阅读起来很费时间。这样就考验了考生的阅读速度和抓住重点的能力。

范围变得更广,不再局限于课本。对于名著的考核标准已经逐渐提高。如北京卷微写作是对学生名著更多细节的考查。

不积累文言文古诗文,将要吃大亏。从上图就可以看到,古诗文文言文的比重越来越高,而这些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不是考前抱佛脚,临阵磨枪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积月累中完成。

学好国学,备战中高考语文

勤阅读,读好书,读经典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好课堂上用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读好书、读经典。

一位语文名师曾经说过:学语文不阅读,再多的刷题和应试技巧也救不了你!没时间阅读怎么办?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

从小学阶段培养阅读习惯和对古诗文的爱好,如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千字文》、《笠翁对韵》、《三字经》等。一旦阅读习惯养成,阅读对孩子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根本不用家长督促,他们自动会抓紧一切时间阅读。

千字文

【作者】周兴嗣 【朝代】南北朝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以仁爱相处的哲学,包含着对个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道德与行为要求。

多读经典,让孩子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之语中感悟了“谪仙人”的凛然决心。“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专心于自己的梦想,依赖于自己的本心。

勾践选择卧薪尝胆,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他们为崇高理想、正义事业尽心竭力地奋斗,正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过早沉浸古文经典,树立孩子坚韧的品性。

熟读经典,广泛涉猎,认识“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孟子,“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霍去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都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民族、国家危难之际勇于担当。

也有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杜子美茅屋疾呼,坚守一份关怀;正是他们执着而顽强地坚守传统、历史、文化、人格、良知,中华民族才得以血脉相传、生生不息。

更不用说我们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对历史的反思等,这些都是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等着每一个青少年去挖掘,去汲取文化营养。

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一定要让孩子大量朗读、背诵古今经典作品。通过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都能被体会出来。背诵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

如各种著名诗人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等的诗词,既能作为古诗词的积累,又可以在作文写作中运用。

勤做阅读笔记

不但要阅读,还要有效阅读。做读书笔记是有效阅读最容易在家庭中操作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阅读批注。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

a.摘抄、摘录;

b.做卡片;

c.提要钩玄;

d.写读后感。

高考不仅关乎考生个人的命运,也承担着为国家选人育人的重大使命。在高考中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覆盖各个学科。这对于倡导全社会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具有很强的示范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鲜活的、生动的,高考语文聚焦传统文化,一方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的久远活力,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

实际上,教育部很早就呼吁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学好传统国学文化,才能应对未来的高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未来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站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取决于当下学生们的成长轨迹,只有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青少年学生才会形成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更加从容与自信地走向未来。

附录

▼▼▼

北大推荐给高中生的210本书:

这份指南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教育报、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倡导“为未来中国而读”。

其中,“高中篇”共推荐210本好书,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社科、艺术、博物等七个领域。

中学生可以根据喜好和需求自由选读,还可以按照书目提供的线索不断探究,生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书单。

◆ 文学

基本书目

1.《诗经选》,余冠英

2.《楚辞选译》,陆侃如

3.《古诗十九首初探》,马茂元

4.《唐诗选注》,葛兆光

5.《宋诗选注》,钱锺书

6.《唐宋词选》

7.《牡丹亭》,汤显祖,徐朔方等注

8.《红楼梦》,曹雪芹、高鹗,启功、俞平伯

9.《呐喊》,鲁迅

10.《边城》,沈从文

11.《传奇》,张爱玲

12.《雷雨》,曹禺

13.《受戒》,汪曾祺

14.《棋王》,阿城

15.《平凡的世界》,路遥

16.《黑骏马》,张承志

17.《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18.《中国现代诗导读》,孙玉石

19.《台湾诗人十二家》,流沙河

20.《思维的乐趣》,王小波

21.《古希腊悲剧经典》

22.《百年孤独》

23.《刀锋》

24.《里尔克诗选》

拓展书目

1.《汉魏六朝诗文赋》,程怡

2.《世说新语笺注》,余嘉锡

3.《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

4.《苏轼诗词文选评》,王水照

5.《梦溪笔谈导读》,胡道静

6.《元散曲选注》,王季思等选注

7.《牡丹亭》,汤显祖著,徐朔方注

8.《陶庵梦忆》,张岱

9.《明清小品文选》,张厚余

10.《儒林外史》,吴敬梓

11.《人间词话》,王国维

12.《好诗共欣赏》,叶嘉莹

13.《唐诗综论》,林庚

14.《唐宋词欣赏》,夏承焘

15.《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李长之

16.《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洪业,曾祥波译

17.《鲁迅杂文选读》,钱理群选编

18.《雨天的书》,周作人著,止庵校订

19.《雅舍小品》,梁实秋

20.《闻一多诗选》,闻一多著,晓彰编选

21.《穆旦诗集》, 穆旦

22.《史铁生散文选集》,史铁生

23.《人面桃花》,格非

24.《一地鸡毛》,刘震云

25.《长恨歌》,王安忆,

26.《寻找家园》(增订版),高尔泰

27.《三体》,刘慈欣,

28.《冰与火之歌》

29.《魔戒》

30.《远大前程》

31.《包法利夫人》

32.《堂吉诃德》

33.《变形记》

34.《骑兵军》

35.《局外人》

36.《麦田里的守望者》

37.《青春》

38.《少年 Pi的奇幻漂流》

39.《叶芝诗集》

40.《聂鲁达诗选》

41.《20世纪的书:百年来的作家、观念及文学—〈纽约时报书评〉精选》

◆ 历史

基本书目

1.《国史新论》,钱穆

2.《史记精讲》,韩兆琦

3.《万古江河》,许倬云

4.《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5.《全球通史》

6.《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7.《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为什么欧洲对现代文明的影响这么深》

拓展书目

1.《白话本国史》,吕思勉

2.《剑桥插图中国史》

3.《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

4.《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5.《中东:自基督教兴起至二十世纪末》

6.《印度的故事》

7.《菊与刀》

8.《希腊精神》

9.《罗马人的故事》

10《草原帝国》

11.《战争改变历史:1500年以来的军事技术、战争及历史进程》

12.《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3.《拿破仑传》

14.《林肯传》

15.《领袖们》

16.《毛泽东传》

◆ 哲学

基本书目

1.《论语译注》,杨伯峻,

2.《孟子选讲》,刘鄂培

3.《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

4.《庄子浅注》,曹础基

5.《哲学的门槛:写给所有人的简明西方哲学》

6.《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拓展书目

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

2.《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

3.《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

4.《周易全解》,金景芳

5.《兵以诈立:我读〈孙子〉》,李零

6.《佛经故事》,王邦维

7.《曾国藩家书》,曾国藩

8.《培根论说文集》,水天同译

9.《伦理学的邀请:做个好人》

10.《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11.《幸福散论》

12.《幸福的方法》

13.《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

14.《我们内心的冲突》

◆ 科学

基本书目

1.《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集》

2.《数学家的眼光》,张景中

3.《万物简史》

4.《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

5.《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

6.《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

7.《伽利略的手指》

8.《自私的基因》

9.《数字化生存》

10.《寂静的春天》

拓展书目

1.《院士随想录》,白春礼主编

2.《科学究竟是什么》

3.《果壳中的宇宙》

4.《物理世界奇遇记》

5.《太阳、基因组与互联网》

6.《物理学的未来》

7.《未来50年》

9.《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10.《演化:跨越 40亿年的生命记录》

11.《追寻记忆的痕迹》

12.《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13.《熊猫的拇指:自然史沉思录》

14.《终极抉择:威胁人类的灾难》

15.《美丽心灵:纳什传》

16.《爱因斯坦传》

◆ 社科

基本书目

1.《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2.《乡土中国》,费孝通

3.《政治学的邀请》

4.《法律的故事》

5.《牛奶可乐经济学》

6.《世纪之旅:七大国百年外交风云》

拓展书目

1.《我也有一个梦想》,林达

2.《政法笔记》,冯象

3.《经济史的趣味》,赖建诚

4.《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5.《国家的常识:政权?地理?文化》

6.《洞穴奇案》

7.《国家篇 法律篇》

8.《经济学大师们》

9.《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导论》(修订第 12版)

10.《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与思想》

11.《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12.《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

13.《社会学与十个大问题》

14.《风云人物采访记》

15.《新闻与正义:14项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全译本》

16.《娱乐至死》

◆ 艺术

基本书目

1.《谈美》,朱光潜

2.《中国美术史讲座》,李霖灿

3.《再见传统》,吕胜中

4.《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楼庆西

5.《艺术的故事》

6.《音乐之流》

7.《伟大的电影》

8.《建筑的故事》

9.《罗丹艺术论》

拓展书目

1.《美学散步》,宗白华

2.《中国建筑文化讲座》,汉宝德

3.《外国古建筑二十讲》,陈志华

4.《人与土地》,阮义忠

5.《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

6.《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 U2的抵抗之声》,张铁志

7.《丑的历史》

8.《剑桥艺术史》

9.《牛津西方艺术史》

10.《认识电影》

11.《人类的音乐》

12.《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13.《聆听音乐》

14.《首演》

15.《像一块滚石:鲍勃?迪伦回忆录(第一卷)》

◆ 博物

基本书目

1.《锦灰堆》,王世襄

2.《天道与人文》,竺可桢

3.《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许嘉璐

4.《塞尔彭自然史》

5.《神祇?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

拓展书目

1.《趣味考据》,王子今编

2.《寻常的精致》,孙机、杨泓

3.《增补燕京乡土记》,邓云乡

4.《手艺中国》

5.《人文地理随笔》,唐晓峰

6.《说园》,陈从周

7.《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

8.《植物的欲望:植物眼中的世界》

9.《图说汉字的历史》

10.《沙乡年鉴》

◆ 关于读书

基本书目

1.《写给中学生的逻辑学》,彭漪涟、余式厚

2.《如何阅读一本书》

3.《走出思维的误区:批判性思维指南》

拓展书目

1.《现代汉语词典》

2.《文心》,夏丏尊、叶圣陶著

3.《古今名人读书法》,张明仁编著

4.《重读古典》,李书磊

5.《阅读的故事》,唐诺

6.《别做正常的傻瓜》,奚恺元

7.《阅读史》

8.《如何读,为什么读》

9.《为什么读经典》

10.《思考的艺术》

11.《身边的逻辑学》

下载“学国学网”APP,尽享更多优质好课!

学国学网,专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