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陇,祖籍甘肃陇西,生于河南新蔡县,青年时在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学艺,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后被刘海粟誉之为“第二八大山人”。他一生以长卷巨作著称于世,尤爱敦煌艺术,曾历尽艰险步行数千里去敦煌探宝,写下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他敦煌探宝,写下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使敦煌艺术远播大江南北

李丁陇是1938年从香港辗转到北方,初冬时从西安上路。一行3女10男组成一支“赴敦煌探险队”,李丁陇任队长,沿着唐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线。一行到嘉峪关时,因气候恶劣,大部分人退出了。李丁陇夙愿不改说:“死,我也要死在去敦煌的路上!”他和另一位家在敦煌的青年刘方,穿上临时买的皮袄和毡靴,又上路了。

他敦煌探宝,写下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使敦煌艺术远播大江南北

在塞外寒风凛冽杳无人迹的荒原上向西艰难行进了一月有余,他们靠非凡的毅力,成功抵达敦煌。在莫高窟一个又黑又阴冷的洞子里,他铺草作床安了“家”。第二天,就披裹着一床破被子开始如痴如醉地临摹壁画。他每天在洞子里临画长达七八个小时,曾冻得发高烧差点死掉。他还学会了爬树上洞窟,摔下来不知多少回。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没理过发,李丁陇变得须发纷乱,满身虱子,狼狈不堪,活像个乞丐。

当地人因此传言“庙里住了个野人”。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临摹到次年5月,用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宏大浩繁的“极乐世界图”临摹草稿和一百多张单幅画,还有不计其数的飞天、藻井和佛手图案。

他敦煌探宝,写下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使敦煌艺术远播大江南北

1939年8月,李丁陇历尽艰辛回到西安,举办了“敦煌石窟艺术展”,《极乐世界图》巨幅长卷和近百幅精美的单幅临摹画,在当时引起轰动。李丁陇在敦煌亲眼看到被伯希和、华尔纳等人切割盗取了精美画面的大量残墙破壁,以及莫高窟无人管理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感到非常难过和痛心。

他敦煌探宝,写下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使敦煌艺术远播大江南北

李丁陇御马图局部

他办展的目的是,敦促政府尽快采取措施进行保护。1941年初,李丁陇又到成都和重庆办了展览,并与张大千相识。正是受其影响,张大千也产生了要去敦煌的打算。在办展的同时,李丁陇多次上书重庆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及文化委员会采取措施保护敦煌文物,但没有回应。他又给于右任、陈立夫、张道藩等国民党要员写信,仍不见反应。

后与张大千谋划共同呼吁,通过国民党要员周伯敏(于右任的外甥,懂书画),劝说于右任亲赴敦煌进行了实地考察,加之中央通讯社摄影记者袁丛美与重庆《大公报》的配合呼吁,才有了结果,1943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1944年,李丁陇再赴敦煌,对第一次临摹的画进行了仔细的复核和编号,又临摹了一批新作。

他敦煌探宝,写下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使敦煌艺术远播大江南北

1946年,李丁陇在兰州再次举办临摹壁画展,当时,西北最高军事长官朱绍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爱国将领冯玉祥、文豪郭沫若等众多达官名流,欣然为展览题贺,邵力子等要人也在《民国日报》刊文谈保护之声,影响巨大。1948年李丁陇又应邀在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展览,使敦煌艺术远播大江南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