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里有一句谚语,as cool as a cucumber最直接的翻译就是像一根黄瓜一样冷静/酷,引申一下就是在压力面前依然沉着冷静。网络世界给了黄瓜很多的引申义,如果这句谚语还能让你感觉到有点污,那我也只能说,呵呵······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黄瓜为什么不黄却叫黄瓜?

黄瓜又叫胡瓜,原本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印度的北部,后经人胡人介绍经西域传入中原大地。这群胡人就是五胡乱中原时期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国力衰退,生活在塞外的众多游牧民族窥探中原地区的繁荣已经,纷纷举兵,在近百余年的时间里在华北地区建立了数十个国家政权。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就在五胡乱华这段时间,大约是公元319年羯(jié)族领袖石勒建立了后赵王朝,建都在现在的邢台。当时的中原地区的汉人把少数民族人都成为胡人,把他们的食品都加上个"胡"、"番"字代表,黄瓜那时候就成胡瓜。"胡"在当时汉文化生活中,充满了鄙视的意味,这给统治者带来了很大的不满,就像元朝、清朝建立时汉人的反对。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石勒建立了后赵王朝后兴起了一次文字狱那就是禁"胡"字,把当时的羯族人称为国人,但是老板姓不买账,依然称胡人。石勒为了检验法令的执行情况,特地大排宴宴,并在宴会让用一盘胡瓜条问汉族官员"卿知此物何名呼"。官员深知其中的奥妙,幸亏他平时饱读诗书,文字功底很强,就根据黄瓜的色泽恭恭敬敬的吟诗作答,"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听了这个回答石勒非常满意,从此以后,胡瓜就被叫做黄瓜。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黄瓜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吃?

每年到了夏天,黄瓜丰收的季节,一根根笔直的黄瓜,相比冬天价格也便宜了很多,吃起来也就随便起来。黄瓜清热解毒,清脆香甜,营养丰富,自从西域传入中原一直就是夏天餐桌上的家常菜。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黄瓜含食物纤维、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含有的丙醇、乙醇等成分,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其纤维素有排泄的作用。黄瓜所含的热能很低。

黄瓜中的纤维素能促进肠内腐败食物排泄,丙醇、乙醇和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对肥胖者和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有利。此外,黄瓜对胸热、利尿有独特的功效,对除湿、镇痛也有明显效果。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说的就是河北名菜酸辣蓑衣黄瓜。河北名菜并不多,历史悠久的就更少,这道酸辣蓑衣黄瓜算是硕果仅存。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比起拍花瓜蓑衣黄瓜的做法算比较难得,就这蓑衣花刀就能秒变大厨。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黄瓜清洗干净,把黄瓜放到案板上,菜刀与黄瓜垂直,切到黄瓜3/5或者4/5的深度,切成薄厚均匀的片;然后将黄瓜旋转180度,刀与黄瓜成45度角,直刀切至黄瓜3/5或者4/5的深度,切成薄厚均匀的片就好了。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还有一种切法:黄瓜与刀成45度角,直刀切至黄瓜3/5或者4/5的深度,切成薄厚均匀的片;黄瓜旋转90度,黄瓜与刀成45度角,直刀切至黄瓜3/5或者4/5的深度,切成薄厚均匀的片。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切好的黄瓜撒上盐,腌大约20分钟,把黄瓜中的水分挤掉2/3,摆好造型放盘子里面。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用白糖、醋、盐兑成调味汁备用;

从厨房到餐桌1道菜吃了1700年 夏天这根黄瓜经历了什么?

锅上火,倒入色拉油,撒上花椒炸出香味捞出扔掉,小红辣椒放到热油中炸香,倒入兑好的糖醋汁,浇在黄瓜上,美味的酸辣蓑衣黄瓜就做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