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听好话,恐怕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性的弱点。

“假清高”要不得:心口如一真的做到了吗?|

忠言往往逆耳,难以入心。本来,说些好听的话,对于一般人而言,都乐于接受,并不觉有什么不妥之处,坦然接受,也就是了。

可往往有些人,自命清高,以为非凡夫俗子可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身在其中,乐此不疲,却不自知,还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这种人本身不一定有多可恶,只是在不自觉中陷入困境而不知。这才是我们最难以提防之处。

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这个圈套之中,清代学者俞樾有篇《高帽》曰:“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

“假清高”要不得:心口如一真的做到了吗?|

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通常把喜欢当面奉承让人高兴的话叫做“喜欢戴高帽”,有一位在京城做官的人将要外出到地方上去任职,前去拜别老师,老师觉得外地的官不好做,需要多加谨慎。

没想到那个人倒是挺有信心,有备而来,对老师说:“我准备好了高帽一百,逢人就给他送一顶,应该不会有什么麻烦。”老师听闻此言,怒言道:“我们以直道事人,用不着这些东西!”

那人对老师说:“天底下像我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老师点头微笑,表示了认可之意,说:“你说的话也有道理。”那个人离开老师家中后,对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那一顶让老师戴了去。

“假清高”要不得:心口如一真的做到了吗?|

甜言蜜语真好听,谁知都是真糊涂。文章中京官的老师,开始还义正言辞告诫学生要立身正直,不能以取悦他人为能事。

谁知学生奉承几句,就改变立场,不再坚持。表面上厌恶那些俗人圆滑的伎俩,却不知自己也身陷其中,被好话所俘获。

我们一般都对那些溜须拍马的人深恶痛绝,深感其败坏社会风气,但是喜欢阿谀奉承者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俞樾的这篇文章就通过京官及其老师的形象,巧妙地讽刺了这类心口不一,爱戴高帽者的形象。

“假清高”要不得:心口如一真的做到了吗?|

文章所揭露的现象,至今依然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每个人都应该躬身自问,自己是否是假清高,能否心口如一,正道直行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而非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对别人的要求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