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4日,我独自一人“清净”地游览“宦官文化陈列馆”和“法海寺”。法海寺与白蛇传里的法海和尚无关,也与唐朝法海禅师无关。它是宦官李童为了使自己永享香火而出资兴建的,法海乃是“佛法如海”的意思,源自《无量寿经》:“ 深谛善念, 诸佛法海”。

经过20多天查找资料、写作,今天看来,这两处人文景观还都有必要再去一次。特别是法海寺。原来法海寺内的人文故事这么多,壁画的地位这么高呀。

那我们就先谈谈该寺的法海寺的建造者大太监李童的情况。

大明高官、权监与喇嘛捐建法海寺,其壁画之精美让人赞叹

(1)法海寺的开创者李童与郑和的神秘关系

我对佛教文化没有学习过,仅以我粗浅的知识都能看得出来,法海寺的密宗色彩比较浓厚。果然,在建造法海寺过程中就有三名喇嘛负责监造。

修建法海寺时,西藏方面派出一些大喇嘛来京,正统皇帝对他们都进行了敕封。其中有七人参与了法海寺的捐建。例如:释迦也失(大慈法王)、亚蒙葛(大国师)、班丹扎释(大国师)、锁南释喇(国师)、舍敕巴(国师)、索南藏卜(国师)、班卓儿(禅师)。

另外还有开山喇嘛领占巴、扎失乳奴、扎失远丹等。

大明高官、权监与喇嘛捐建法海寺,其壁画之精美让人赞叹

自拍图1:法海寺五绝之梵文经咒佛钟

法海寺是由大太监李童请旨修建的,得到当时除了皇族在外的大部分太监、各级高官一同捐资。李童的地位在正史和野史的地位不高,没有什么正史资料存世?

其实很简单,在文官把持舆论主导权下,或者你特别被讨厌,或者特别有功劳(罪孽),或者特别好外,是很难被记录的。

好在还有当时人的“碑刻”“铭文”等不易被掩盖的资料。修建法海寺的李童,如果地位不高,很难会让王振、喜宁、阮浪、僧宝、王瑾等人为其捐资的。

李童在永乐年间还不是太监(此处的太监是指宦官高层管理者的官名而不是阉人身份),在永乐时期与郑和为代表的“八大太监”相比肯定差远了。但郑和与李童之间也有高度重合。

金陵牛首山弘觉寺发现的李福善地宫,其实就是郑和的地宫,内有舍利。郑和叫李福善,李童在修建法海寺时也自称李福善。再加上二人相差18岁,又都长期在朱棣身边服侍。

葛晓康老师认为:李童对郑和非常敬仰。由此,把自己的法名也称为“李福善”。

大明高官、权监与喇嘛捐建法海寺,其壁画之精美让人赞叹

自拍图2:法海寺五绝之千年白皮松

(2)李童是何人

李童是今天的江西吉安人,生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卒于景泰四年(1453年),享年64岁。永乐初年十四五岁的时候入宫,成为永乐的幸福,经常跟随他五征蒙古(1410—124),作为近身太监,顶盔贯甲保卫大帐。永乐死后,也作为护送人员回京。可以说是朱棣的亲信宦官。宣宗时期被提升为太监。

正统二年(1437年)李童请求修建佛寺,明英宗同意后,李童的同事诸如王振、喜宁等人纷纷捐钱为其捧场。而且王振属于第一捐资人,名列一二百名捐资者第一名。

根据《敕赐法海禅寺碑记》(明英宗时礼部尚书胡濙撰)和《法海禅寺记》(吏部尚书王直撰)查知:法海寺动工时间为正统四年己未闰二月二十二日(1439年4月5日),落成时间为正统八年癸亥冬十月十月十五日(1443年11月6日)。

大明高官、权监与喇嘛捐建法海寺,其壁画之精美让人赞叹

自拍图3

该寺在明朝弘治十七年(1504年)、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行过两次重修。目前的法海寺,大部分建筑都毁灭了,就连李童像在五十多年前也没了。1983年,市政府对该寺进行大规模重建。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有五宝,即壁画、四柏一孔桥、曼陀罗藻井、千年白皮松、梵文经咒佛钟。其中壁画乃是中国壁画中的精品。本文重点谈谈壁画的历史地位。

(3)中国壁画与法海寺壁画

壁画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从世界范围看,最早的壁画出现在2万年前,我国则一万年前出现,典型代表就是内蒙古的阴山岩画。中原地区壁画则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佛教、道教的兴起,中原地区壁画才逐渐兴盛起来。

大明高官、权监与喇嘛捐建法海寺,其壁画之精美让人赞叹

自拍图4:金毛犼

壁画主要分为洞窟壁画(代表有:敦煌莫高窟、克孜尔千佛洞、麦积山石窟)和摩崖壁画。对于我国壁画,唐代是第一个发展高峰。例如陕西永泰公主、章怀太子墓、甘肃敦煌壁画等。宋代以后,其典型的代表有元代的永乐宫(道教)壁画、明代法海寺壁画。

我国的壁画与西方的壁画本质上不可能有区别,但用料、用笔上却有不同。例如在画笔应用上,我国壁画以圆头笔为主,方头笔为辅。圆头笔又分为羊毫做得软毛笔,主要用于写字、铺陈。硬头笔根据各种不同的柔韧度,采用狼毫、猪鬃、貂毫、儿童毛发等制成,主要用于勾勒、描绘。

西方正好相反。

大明高官、权监与喇嘛捐建法海寺,其壁画之精美让人赞叹

自拍图5:帝释梵天图

法海寺的壁画有两三个特点:地仗层质量好、画法精妙、规模宏大。

壁画分为墙壁、岩壁的支撑结构;作画的地仗层;颜料层三个部分。法海寺的地仗层,是以澄板土、沙子、麻刀、碎麦秸、羊绒作为粘连剂,通过坯麻、坯绒两种制作技术,捣细糅合后抹在墙面上形成地仗层。

经过六百年的时间,同时期西方和世界的不少壁画都出现了地仗层开裂、变质现象。壁画色彩开始暗淡。法海寺则因为地仗层质量较好没有出现类似问题。

在画法上,继续延续唐宋时期的画风,特别是江南绘画特点。

法海寺内的壁画继承了唐宋风格,其《帝释梵天图》(见自拍图5)乃是壁画史上的杰作,被人誉为“根本无法用具体的指标衡算,可以算作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杰出的历史成就”。

大明高官、权监与喇嘛捐建法海寺,其壁画之精美让人赞叹

自拍图6:用金的叠晕烘染

同时,法海寺壁画用料之考究,在我国壁画中绝无仅有。主要特点就是“用金方法”非常考究,即采用:沥粉堆金、勾金。典型特点就是“叠晕烘染”(见自拍图6),就是壁画形成层次感,有的竟达七层。

法海寺壁画在中国壁画史上地位非常重要,对于我这个外行只能捡我能够理解的文字进行说明了。到此为止,希望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长存!

游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明清宦官为何选择它作为身后地

“霸道”乾隆大转变:1741年四家铸币厂罢工事件始末

“科考失败”后的唐伯虎,千里大游玩不仅仅是为放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