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湘军以及后来竞相效仿的淮军和其他地方武装,清朝很可能会在天平天国运动中被吞没,说他是清王朝的救星,为大清续命50年,并不为过。关于曾国藩的评价,后人名人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此处仅以近代最具代表性的风云人物毛主席和蒋介石为例,毛主席: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主席和蒋介石是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风云人物,中国的走向,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命运,都离不开这两个人的影响。他们是近代中国不同阵营的代表,发展之路不同,政治理念不同,拥有不一样的结局。但两人崇拜和佩服的英雄人物却惊人地一致。这位英雄人物以圣贤为榜样,挽狂澜于既倒,为清朝续命50多年,如果没有他的存在,大清的命运很可能定格在那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之中。这位英雄就是曾国藩。

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崇拜的人,为大清续命50年,影视剧却很少拍他

曾国藩1811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五经,27岁就中了进士,进入翰林院,成为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生。如果按照这种剧本走,曾国藩充其量是清朝一名普通大臣罢了,并不会威名远扬。幸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给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1851年,酝酿了十多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爆发,瞬间席卷全国。清政府派军队层层围剿,怎料军队盛平日久,腐败不堪,完全不是太平军的对手。一年时间,南方大片领土被太平军占领。曾国藩此时因母丧回家,被清政府授权组织团练抵抗太平军,他的扬名之路也因此开始。

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崇拜的人,为大清续命50年,影视剧却很少拍他

所谓的授权团练,简而言之就是组织地方武装,形成军事力量对抗太平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团练所需的兵员需要自己筹措,管朝廷要,对不起,没有;练兵需要军饷,对不起,也需要你自己筹集。清政府所给给予的只是一个政府军的名号而已。鉴于此,曾国藩不得不从家乡的百姓入手,训练组织一支军队,由于都是乡里乡亲的,又都是湖南本地的,所以这支队伍就叫做湘军。对于地方武装,清政府既依赖又猜忌,深怕威胁朝廷统治。为此,在整个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和各级官员没少给曾国藩使绊子,穿小鞋、挖墙脚,断粮断饷的事没少干。曾国藩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功成之后,他急速裁撤湘军,为的就是让朝廷放心。清朝也借坡下驴,给了曾国藩一定的官职,保全其名节。

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崇拜的人,为大清续命50年,影视剧却很少拍他

此后的曾国藩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帮助清朝实现近代强国的愿望。在晚年最后一刻处理天津教案,成为清朝的替罪羊。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初期平淡,年轻风流,知错能改,中年以圣贤为榜样,崛起辉煌于太平天国,被诋毁被猜忌、涂炭生灵也自太平天国之始。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湘军以及后来竞相效仿的淮军和其他地方武装,清朝很可能会在天平天国运动中被吞没,说他是清王朝的救星,为大清续命50年,并不为过。此外曾国藩一生著作颇多,很多都成为后世人们学习参照的典型,《曾国藩家书》《冰鉴》《曾文正公全集》等直到今日仍影响深远。

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崇拜的人,为大清续命50年,影视剧却很少拍他

关于曾国藩的评价,后人名人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此处仅以近代最具代表性的风云人物毛主席和蒋介石为例,毛主席: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由此可见,他们对曾国藩是非常推崇的。

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崇拜的人,为大清续命50年,影视剧却很少拍他

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小编一直想找关于曾国藩的影视作品,很多电视剧要么不出现,出现就是以配角身份出现,比如电视剧《天平天国》,唯一一部描写曾国藩的电视剧《魂断太平》还把主人公曾国藩的名字改成了陈阔川,让人看了很不爽。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这样一个牛人,导演们这么贬低,是因为他杀人太多,绰号“曾剃头”,还是因为他救了清朝,不符合大众口味呢,抑或是用真名拍摄不过审呢?恐怕只有导演自己心知肚明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