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有个年轻人一有空就去建筑工地捡瓷片,出门去外地,打听到哪里施工也赶紧跑去捡。

每次去都遭遇狐疑的目光:看着像个文化人儿,怎么跑来捡垃圾?

30多年过去了……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资料图片

按套路,接下来应该是“年轻人捡个大漏成千万富翁”的财富故事。

就像一箱北宋汝窑瓷片在澳门拍出了2875万元的高价;随手捡来的碎瓷片加工一下变成精美首饰、摆件,动辄标价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

随着近年来瓷片收藏渐渐升温,这样的故事更为大家喜闻乐见。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资料图片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是抱着这样的期待去的。

可惜的是,书里精美的瓷片不少,但“瓷片怎么来的”“值多少钱”这些信息一个字都没有。

但你绝不会因此而失望,反而会越翻越觉得有趣儿。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瓷海拾贝——河北古代名窑标本展》■主编:河北博物院■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一本书了解河北四大名窑,资料性强可反复翻阅

2017年,河北博物院和当时正在筹建中的河北省古陶瓷学会联合举办了“河北古代名窑标本展”。当年那个在建筑工地上捡瓷片的人,就是河北博物院研究馆员、河北省古陶瓷学会会长穆青。30多年来,他过手了不计其数的碎瓷片,成为河北古陶瓷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2011年,穆青(右)陪故宫博物院耿宝昌先生鉴定定窑瓷器(龙首大颈瓶)

穆青说,瓷器易碎,流传到今天的完整器不多,普通人也很难见到。瓷片就不一样了,储藏量丰富,还能拿在手里细细研究,是鉴别、研究古陶瓷最直接、便捷的学习资料。

“河北古代名窑标本展”展出了数量巨大的瓷器标本,精品很多,不少属于私人收藏,难得那么集中地看到。所以展览结束后,很多观众没看过瘾,建议出本书。于是,河北博物院和河北省古陶瓷学会从众多展品中,精选了部分最具代表性的标本,印制成这本图录。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唐代邢窑白釉玉璧底碗标本,唐代用这种碗喝茶,非常典型

看完这本书,河北四大名窑的烧造历史、工艺特色、经典造型、代表器物等,基本上也就了解了。本书还有意识收录了几篇相关论文,帮助大家细致地了解。

作为一本资料性很强的书,本书可反复参考翻阅。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玩家、陶瓷工作者来说,本书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一般陶瓷爱好者来说,也是起步的重要参考。

1400多年前的透影白瓷,口边最薄处不足1毫米

中国人烧制陶瓷非常早,有实物留存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瓷器的烧制是从南方开始的,到了北朝时期,北方也开始烧瓷器。

虽然起步晚,北方陶瓷的发展却很迅速,到唐代就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其中,河北邢窑生产的“类银似雪”的白瓷,就是北方白瓷的主要代表。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唐代白釉三足瓜棱罐

书中收录了在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的隋代透影白瓷深腹碗标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时代最早的透影白瓷的实物。它的存世量也非常稀少,当年在内丘发掘的6个隋代灰坑中,一共就发现了200多片。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隋代透影白瓷深腹碗标本

完整器更是罕见,以穆青先生这样的见多识广,也不过数出了区区两件:西安南郊隋大业四年(608)苏统帅墓曾出土过一件深腹杯;某私人藏家手中一件口部略有残缺的高足杯。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苏统帅墓出土的透影白瓷杯

隋代邢窑透影白瓷的珍贵不仅在于稀少,更因为它鬼斧神工般的工艺,1400多年后的我们看起来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它的口边非常薄,最薄处不足1毫米,有种刀刃的锋利感。其实这样的器物已经不具实用性了,更多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工艺鬼斧神工

书中还有一件烧造透影白瓷的匣钵标本,匣钵上沾着很小一片透影白瓷残片。有一部关于邢窑的纪录片显示,邢窑烧制过程中发明出“匣钵烧”,把瓷器放在匣钵中烧制,避免了落灰釉,瓷器更加洁白、纯净,开启了烧制高档瓷器的起点。从这件标本可以看出,匣钵质地细致、坚硬,原料很高档,不像一般匣钵就用耐火土来做,由此也可以证明要烧造的器物之珍贵。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与匣钵粘连的透光白瓷残片,隋代,私人收藏

白瓷的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后世彩瓷奠定基础

唐代是邢窑的鼎盛时期,所以本书中收录的邢窑标本多是唐代器物,多是白瓷。

为什么要强调白瓷呢?因为白瓷的出现,结束了商周以来青瓷为尊的局面,与越窑平分秋色,还为后世的青花、粉彩、五彩等一切彩瓷的烧造奠定了基础。作为白瓷的鼻祖,邢窑是一座矗立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唐代邢窑官字款白瓷瓶,现藏于成都博物馆

你可能也会疑惑,瓷器烧了两千年也没烧出白瓷,北方陶瓷刚起步怎么就发明了白瓷呢?

大家都知道,烧瓷的时候要上一层釉,天然的釉料含铁,烧出来的瓷器就偏绿。所以,瓷器的烧造从青瓷开始。北方烧瓷是向南方学习,但北方无论是瓷土还是釉的成分,都跟南方不一样,搬过来南方那一套烧出来的瓷器不是很理想。在工艺改进的时候,逐渐烧出了颜色偏白的瓷器。当人们意识到这些,就刻意地调整配方,不断精选含铁量较低的原料,逐渐烧出了白瓷。

说白了,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原料中含铁量的不同。原料含铁量高,烧出来陶瓷胎体一般都是灰色的。北方烧瓷的原料含铁量低,于是因地制宜烧出了白瓷。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河北博物院馆藏唐代邢窑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

白色给人的而感觉很素、很单调,但从书中的标本看,你会发现白也有千种风情:有的颜色粉白,还透露的一丝丝淡青色,犹如在白雪上覆盖了一层薄冰;有的温润如玉,给人带来了祥和、宁静的感觉。唐代诗人皮日休曾赋诗赞美邢窑白瓷:“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河北名窑鼎盛期最晚到金代,景德镇崛起青花流行

因为优质原料逐渐枯竭,晚唐以后,邢窑开始走向衰落,起而代之的是河北的定窑。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官、哥、钧四大窑口都以颜色釉为主,唯独定窑烧制白瓷。邢窑白瓷并不太注重花纹装饰,但定窑除了素白瓷,开始加大量的装饰。鱼纹、龙凤纹、龟鹤纹、菊花纹、莲花纹等,纹饰很丰富。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北宋定窑白釉印花盘标本

烧白瓷的优质原料枯竭,催生了一种化妆白瓷,就是在胎体上一层白色的化妆土(一种含铁量很低、含硫量很高的瓷土),然后再施透明釉,烧出来也是白瓷。这种化妆土白瓷启发了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磁州窑最大的特色就是粗瓷细作,工匠们利用化妆土和胎体的颜色反差,创新了瓷器的装饰方法。

后期,人们直接将绘画工艺用于制瓷,在白瓷基础上烧造的白底黑彩、白釉红绿彩、白釉绿彩等品种,开明清五彩瓷器之先声。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磁州窑的特色非常鲜明

井陉窑的烧造历史也比较久,考古发掘发现的井陉窑瓷器最早是隋代的。井陉窑的鼎盛期跟定窑重叠,烧造工艺、纹饰构图、造型等也跟定窑产品很接近。同时,井陉窑也烧磁州窑风格的产品,因为地理位置接近山西,有时候它的风格和烧法跟山西的窑厂很接近,可谓博采众家之长。但井陉窑也有自己独特的技法,就是戳印。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金代井陉窑白釉划花戳印填彩枕标本

河北四大名窑鼎盛期最晚到金代,随后都逐渐走向衰落,即使没有完全断烧,产品量也非常小了,只供本地一个很小的区域。所以,书中收录的标本也多是唐、宋、金代的,只有几件明代的磁州窑标本。

河北名窑的衰落跟景德镇的崛起有很大关系,其实不止河北,随着景德镇的兴盛,全国的窑厂都衰落了。元代以后,物美价廉的青花瓷开始流行。

门道说出来很简单,要掌握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

内行看门道,专家一上手就能通过造型、技法、纹饰、字款等,来判断瓷器的来历、年代,但普通人看半天也不明所以。比如刻花、印花、剔花、划花、戳印……以前去博物馆经常在标签上看到这样的字眼,这本书里也是,自己琢磨半天也看不出去区别,一旦说透又觉得特别简单。

刻花、印花、剔花、划花、戳印都是瓷器的纹饰技法。

刻花顾名思义,就是拿刀在胎体上刻出花纹,所以它的花纹部分是凹进去的。参考书中的大量标本,可以看出定窑早期的作品刻花比较深,很有立体感。后期技术有了很大改进,除了深刻之外,又出现了浅刻、划刻、壁划多种技法,刻出的花纹深浅有致、疏密有致,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龙纹标本

印花是定窑的一个重大工艺改进。跟刻花相反,印花的花纹是凸出来的。因为印花是先刻模,模具可以找水平高的工匠,刻得非常华丽精美,一旦模具刻好了,就可以批量生产。一般印花的瓷器,花纹都非常复杂。印花在北宋晚期出现,然后迅速扩散开来。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花卉纹印花模具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河北博物院藏金代鹭凤穿花纹盘模具

剔花原本是磁州窑为粗胎化妆白瓷专门设计的一种装饰技法,就是将花纹以外的化妆土剔除,露出胎体本身的颜色,利用化妆土和胎体颜色的反差,形成深浅对比。戳印也顾名思义,用事先可好花纹的印模像盖章一样一个个戳印上去,也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磁州窑白地剔花罐标本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金代井陉窑白釉珍珠地戳印填彩枕标本

专家们还能通过看器型来判断大致年代,比如唐代的瓷器线条饱满、气势充盈。当然,这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

工地上捡来的“垃圾”,拼出河北四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唐代邢窑白釉三足罐标本

瓷器鉴赏是有门槛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打通任督二脉成为这方面的高手,但是多了解一点瓷器的入门知识,至少以后在逛博物馆的时候,不至于一眼望去满头雾水,只会在心里盘算这东西值多少钱。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翠平

■编辑/张翠平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