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顺风车自上线以来,一直备受车主、用户诟病。继哈啰顺风车司机偷拍乘客并上传至短视频平台后,近日又有司机爆料称,哈啰顺风车系统推送乘客信息当中,隐匿着不良信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不良信息渗入哈啰顺风车平台,举报难

哈啰顺风车又曝坏消息!不良信息隐匿,暴露平台管理漏洞

对此,艾媒网从网上搜索发现,司机小K说的并不是个例。6月9日,有网友在百度贴吧发布帖子表示,“不良信息,不能举报,也没人管吗?”从该帖子的截图来看,乘客信息当中也隐匿着不良信息。

哈啰顺风车又曝坏消息!不良信息隐匿,暴露平台管理漏洞

另外,微博用户 @长春人的长春事儿 也发布了类似的爆料内容称,“网友爆料:哈啰顺风车,这都是啥?变成约X软件了?平台监管何在?”

哈啰顺风车又曝坏消息!不良信息隐匿,暴露平台管理漏洞

从以上司机发的截图来看,哈啰顺风车系统推送的乘客信息隐匿着色情交友等不良网络信息,严重威胁着平台的网络健康环境。更值得注意的是,哈啰顺风车的发单审核引起了大众的质疑,平台管理漏洞何时能修补?

值得一提的是,哈啰此前曾表示,哈啰顺风车从创立开始,一直秉持“杜绝社交,回归互助”的初心,对查实涉及到社交的一切行为,哈啰顺风车平台会坚持零容忍。

哈啰顺风车屡遭诟病,能扛起顺风车大旗?

今年2月22日,哈啰出行宣布,旗下顺风车业务将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运营,乘客可通过更新后的哈啰出行APP或支付宝哈啰出行小程序预约顺风车服务。

然而,哈啰顺风车上线后,遭到了广大车主的一致吐槽。有些司机师傅表示“我等得花儿都谢了”、“匹配度太低了”、“逛了半天也接不到单,油费都不够开”、“开的价比滴滴低多了”、“滴滴补贴多,还是等滴滴顺风车吧”。车主不接单,乘客也就无车可坐,顺风车成了摆设。

另据《新京报》上个月报道,武汉一哈啰顺风车司机载客中偷拍乘客,并将视频上传至短视频平台,视频以女性乘客居多。该短视频账号已发布36个短视频作品,其中30个是拍摄的乘客视频。

在上传的视频中,司机主要与乘客交谈的是婚姻和男女感情问题,聊天对象也以年轻女性为主。而且,大多数女性乘客的面部未做任何肖像处理。

此外,为切实保障乘客安全,督促平台公司依法依规经营,建立健康规范的市场秩序,4月9日,合肥市运管处对嘀嗒出行、哈啰出行等两家平台公司进行约谈,要求各平台公司严格按照国家以及合肥市顺风车管理有关规定开展自查自纠,坚决严禁以顺风车等名义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

显然,顺风车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乘客与车主而服务,但从目前来看,哈啰顺风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打车市场竞争多元化,安全保障成重中之重

在滴滴、高德下线顺风车后,哈啰是唯一推出顺风车业务的头部移动出行平台。顺风车不是哈啰扩张的第一块版图,此前它已经在共享单车的基础上,上线了共享助力车和网约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场景越来越多样化,网约车已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选择方式。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增至2.85亿。在打过车的受访网民中有53.6%更偏好于通过网约车的形式打车,每月使用2-3次及以上的受访网民所占比例之和为57.9%。

哈啰顺风车又曝坏消息!不良信息隐匿,暴露平台管理漏洞

打车市场的巨大利润潜力促使更多的行业加入,美团打车、哈啰出行的加入使得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同时,随着汽车制造商的营业利润近年不断下滑,众多车企也开始借助自身的汽车低成本优势以及品牌知名度进入网约车市场。未来整体网约车市场竞争将越趋多元化,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升级到产业链条的链接以及产品生态的打造,以适应当前大众更加高效的打车出行需求。

未来,安全保障将成打车出行规范化进程重中之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打车出行行业必须从职业道德和硬件技术这两方面突破,严苛司机的资质审核条件。而在乘客端,包括在保障功能提供,安全机制相应等方面,平台仍需加强建设力度,确保司乘双方安全权益。

总之,网约车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这些打车服务提供商除了需要严格管控乘客打车整个过程的安全,还应该做好平台各方面的监管,实现平台的良性发展。

(艾媒咨询是专注于新经济领域的数据挖掘分析机构,每年公开或定制发布行业前沿研究报告超2000份,覆盖人工智能、新零售、游戏、音乐、教育、VR、房产、金融、汽车、医疗、网络安全等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