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4.正侧结合:突出人物或景物...的特点,使对象的形象更鲜明。9.对比:突出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教师考编语文干货: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答题套路,轻松get

2019安徽教师考编倒计时23天,你准备得怎么样了?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语文考试干货,希望能帮到你~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答题套路

1.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易于理解。

2.借代:突出了对象的什么形象,使之具体、生动。

3.夸张: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突出事物的..特点。

4.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增强语势,强调了观点,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6.设问: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7.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8.铺垫、伏笔: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伏笔更强调暗示或提示,在后文予以呼应: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严谨

9.对比:突出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10.象征:以具体形象寄托深远之意,引起读者思考。

11.衬托: 运用了...(正面或侧面衬托),突出了对象的...特点。

12.欲扬先抑: 前后对比,给读者强烈印象,突出了对象的...良好品质/性格。

13.首位呼应: 使文章结构(情节)紧凑严谨。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增强整体感,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调...的观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14.正侧结合:突出人物或景物...的特点,使对象的形象更鲜明。

15.虚实结合:突出景物的特点或突出主旨。

16.托物言志:通过对...的描写,寄托作者...的高尚品德/思想感情

17.衬托或渲染: 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8.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 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以上内容大家记住了吗,赶快做题灵活运用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