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来,巨鬣狗的化石落得了和甲骨文一样的命运,被当做中药吃掉了。说起来,巨鬣狗化石的发现,还是充满了故事的。

问非洲大地,谁主沉浮,你一定认为是狮子。不过,即使强如狮子,也有一种生物不敢惹,那就是非洲的鬣狗。

鬣狗不是狗,而是鬣狗科生物(狗是全科动物)。它们的单体战斗力确实是不如狮子,但是经常群体出动,骚扰狮子。连草原之王,对它们也是无可奈何。

如果能够回到久远一点的过去,我们还会看到另一种和鬣狗类似、却更加强大的生物——巨鬣狗。

巨鬣狗其实不是鬣狗,而是属于中鬣狗科的生物,在大约120万年前的时候出现在地球上。

说起来,巨鬣狗化石的发现,还是充满了故事的。1903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地质系的古哺乳动物学家舒罗塞在对来自中国的一些牙齿化石的时候,发现了巨鬣狗的牙齿化石。他发现,这种牙齿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的,因此将它独立列为一个科的动物。至此,人们知道了巨鬣狗的存在。

可是,舒罗塞手中的化石是“幸运的”,因为,它们的“同伴”们,都被吃掉了。

大家知道,在中药中,有一味很特别,叫做“龙骨”。这个名字听着好听,其实就是动物的骨骼化石。巨鬣狗的化石也不例外,被当做中药食用了很久。

说起来,巨鬣狗的化石落得了和甲骨文一样的命运,被当做中药吃掉了。

好在人们算是留下了“沧海遗珠”,让巨鬣狗重见天日。

即便如此,人们依然没有对这些化石提起足够的重视。据推测,在20世纪70-80年代,被当做龙骨吃掉的化石可能达到了1000吨,大量珍贵的信息进入到了人们的肚子里(不仅仅是巨鬣狗的)。

1983年,甘肃省博物馆的谢骏义研究员从龙骨挖掘者的手中征集到一个保存相当完好的头骨。他把这块头骨化石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哺乳动物学家邱占祥院士马上意识到:这种从未见过的头骨化石,和其他的化石完全不一样。当他再对比舒罗塞记述的巨鬣狗牙齿化石时,最终确定了这块头骨化石的真正主人——一只史前巨鬣狗。

通过对巨鬣狗的化石研究,古生物学家得出结论,这种生物绝对是名副其实地大。

一般来说,一只巨鬣狗的体长可以达到2.5米(包含尾巴),肩高120厘米。对于巨鬣狗的体重,古生物学家最初推测为210公斤。这个数字已经不小了,可是最新研究认为,这可能低估了巨鬣狗的体重。如果把现代鬣狗的头部按照巨鬣狗的头骨化石比例来放大,科学家推测,巨鬣狗的体重甚至可能达到380公斤!

这个数字听起来就有点恐怖了,这样的体重不仅和当代棕熊的体重差不多,而且远超过和它同时生活在我国临夏盆地的巴氏剑齿虎(相比之下仅有130公斤)。

毫无疑问,巨鬣狗在当时的地球上,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它们不仅会吃腐肉,在必要的情况下,也会主动猎杀其他动物。古生物学家曾经发现过一块大唇犀的化石,上面也有巨鬣狗的齿痕(虽然看样子没有杀死这头犀牛)。

如果连犀牛都被它攻击的话,放眼当今世界,假设巨鬣狗还活着,恐怕地球上没有什么动物会被它放在眼里吧!

(参考文献:巨鬣狗(Dinocrocuta gigantea)主动捕猎行为的化石骨骼学证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