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美术博物馆学概论

课程主持:范迪安教授

授课教师:冯雪讲师

授课层次: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二年级本科生(31人)

学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时:7周,共42课时

范迪安教授在《美术博物馆学概论》课上授课

《美术博物馆学概论》是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为本院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为期7周,每周2次,共42课时。课程由范迪安教授主持,冯雪老师主讲,旨在博物馆学的学科框架下,相对系统地讲授美术博物馆理论与实务研究方面的基础知识和重点问题。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本科课程结构

从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整体的本科课程架构来看,本课程属于基础教学版块当中的专业课程部分,以本科学习起始阶段以“视觉艺术基础”为核心的各大人文社科通识课程和艺术管理基础理论课程是本课程的知识基石,同时,本课程又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艺术管理学科各版块专业知识的重要步骤,也为高年级的专业工作室学习打下基础。

出于在本科课程体系当中承上启下的位置,以及美术博物馆学自身学科特征的要求,课程设置了4个基本目标:

1.了解学科:了解学科概况和基本特性。

2.掌握知识:对课堂讲授的专业基础知识做到有效理解和掌握。

3.把握思维:初步把握美术博物馆研究的思维方式。

4.综合运用:能够运用所学,进行学术问题的研究和论文写作。

全局视野,重点研究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课程首先秉承“全局视野,重点研究”的理念,设置了博物馆的历史和理论思潮”、“实务工作中的美术博物馆学研究”以及“超级连接的美术博物馆”三个内容版块。

《美术博物馆学概论》课程结构

“博物馆的历史和理论思潮”版块课件示例

美术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历史中重要的文化现象,“博物馆的历史和理论思潮”版块,包括了课程导论、博物馆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等四节课的内容。作为课程的起始部分,该板块主要通过对博物馆的发生、发展历史,以及不同历史阶段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的重点知识的介绍分析,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框架,引导学生从博物馆现象史和理论博物馆学两个宏观维度认识美术博物馆。

“实务工作中的美术博物馆学研究”版块课件示例

第二个版块“实务工作中的美术博物馆学研究”覆盖第5到第11课,主要涉及美术博物馆的机构管理、收藏和典藏管理、展览研究,以及观众研究和公共教育等内容。以第一版块为基础,该版块课程深入到美术博物馆机构管理的内部,向学生系统介绍美术博物馆通过实务工作实现其社会和文化职能的方式,并结合综合研究和案例分析,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伦理、规范和技术问题进行重点讲授。

“超级连接的美术博物馆”版块课件示例

“超级连接的美术博物馆” 来自2018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年会制定的年度博物馆日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法,新公众” (“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第三版块以此为题目,将课程更多地引向对美术博物馆公共关系、市场营销以及数字化发展等新学术话题的讨论,向学生介绍在当下的时代语境中,美术博物馆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时的观念、策略与模式,及其产生的争议和影响。

多元互动,教学相长

艺术学理论类课程由于有许多知识点和理论问题需要学生了解、掌握,一般都以教师单方面长时间的课堂讲授为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为了提升教的生动性和学的主动性,本课程在课堂讲授部分,每节课都加入了有关的影像和实物资料,同时,专门组织到博物馆的考察和现场教学。

多元的教学⽅式

此外,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提前设置了每次课的随堂提问与点评环节,该环节一方面旨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特定问题的认知水平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在教学中做出相应调整或个别反馈,以此“多元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着力让教和学都获得更好的效果。

联系实际,综合运用

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是学院和学科人才培养共同的方向。《假如我是馆长——美术(博物馆)现状研究和发展规划》命题小组作业,指导同学形成小组,通过文献研究、采访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北京6家美术博物馆行政和业务管理方面的现状、优势、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预期战略目标,在课上做演示汇报,并提交报告文档。

小组作业主要锻炼和培养同学团队协作,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期末论文则通过教师设置的6个不同方向的选题,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专业思维,进行研究和论文写作的综合能力。

优秀小组作业示例

优秀期末论文示例

从整体的教学效果来看,课程目标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课堂反馈良好,学生综合成绩优异。在2018年度优秀作业评奖当中,本门课程同学撰写的期末论文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在全院的优秀课程汇报中,冯雪老师谈到,总的来说,课程注重帮助同学建立美术博物馆学研究的知识基础,同时培养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意识;鼓励同学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思维,也要注意通过团队协作发挥更大的价值;建立广阔的视野,从综合性的角度认识题,并且对于学科和行业里的重点议题进行关注和研究。此外,也特别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事实上,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办学理念为依托的,即注重教育教学的创新性,以开放性的思维和方式,鼓励创新思想和专业实践,并且保持一种跨界和前瞻性的全球视野,熟悉历史也关注最新发生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课堂不仅完成知识的搬运,更应该成为新想法产生和碰撞的地方,这是教师和同学共同完成的一种创造性工作,也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的方向。

教师简介

冯雪,艺术学理论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讲师

201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并获美术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并获得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承担《美术博物馆学概论》以及“美术博物馆管理(本科)”专业工作室等相关教学工作。

曾在中国美术馆、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实习,担任展览策划和美术馆档案管理与研究等方面的工作。2016年获亚洲文化协会(Asia Cultural Council)“年度杰出艺术人才奖”,赴美国开展为期6个月的美术博物馆考察研究和学术交流。参与策划过的主要展览和文化项目包括“苏立文与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2012年)、“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中国美术馆,2014年)、“文明的回响——穿越敦煌”(太庙艺术馆,2016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华园七月节”(日本新泻越后妻有,2016年);“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太庙艺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红砖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元典美术馆、白盒子艺术馆,2017年)等。专业论文曾《世界美术》《中国美术馆》《艺术博物馆》等期刊发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