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飞你一定不陌生吧?他为何在阆中镇守了7年?因何死于阆中无首?来——走进阆中去探个究竟——阆中地处嘉陵江中游,在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聚结交汇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势十分险要。前人说它"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西蜀之粟,左通荆襄,右出秦陇"。自古就是一座军事重镇,国务院在1986年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四大名城之一。

2、已有2300多年的阆中有许多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影响的名人,古迹犹存。张飞庙就在阆中。张飞庙也称桓侯祠。张飞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情同手足。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司隶校尉、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七年之久,致死忠诚于刘。公元221年,张飞为急于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逼迫部下赶制白盔白甲,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葬于阆中,被封为桓侯。

3、张飞庙有几次演变,唐时庙叫"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以来才叫"桓侯祠"。现存的张飞庙是一组唐代风格的明、清建筑四合院,由山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厢房等组成,规模宏大,建造精美。

4、雨后的龙抬头这一天,宣传部的老师带我前往拜祭了张飞。进山门,为明代重建,正门上端悬挂的"汉桓侯祠"大匾为赵朴初书写。跨进八字形的大门,便是高耸的敌万楼。"敌万"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天之勇。楼为明初所建,重檐歇山式屋顶,四瓣镶成的梅花方形柱,翘角连云、气势不凡。两边侧殿为文物展览室和群塑厅。

5、走进大殿,中间端坐一尊竖眉瞠目,状貌威猛的张飞,却怎么是头戴王冠,身着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原来在清朝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两边是长子张苞执蛇矛、功曹马齐捧丹书。左右两壁是岳飞草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将大殿烘托出一派威严而儒雅的气氛。

6、世人说张飞是粗中有细,庙中的石碑上张飞的书法算得一件证物。我走进群塑馆里,是根据《三国演义》描写的张飞主要业绩制作的六组雕塑,每一组故事都栩栩如生。

7、庙里有这样一幅对联——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这副上联写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遗憾。下联说他死后,此墓虽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8、庙中有张飞墓,虽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无头之躯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张飞被杀后,凶手范强、张达二人割下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顺长江东下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浮到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

9、张飞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张飞庙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也没有逃脱文革的打砸抢。张飞大义大勇,为人民敬仰,历年来农历八月廿八其生辰各地群众纷纷前来举行祭祀民俗活动,颇具一定规模与影响。

10、一千七百多年过去了,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依旧坚守在张飞左右。张飞庙面江背山,依山取势,由一组匠心独运的古建筑群组成,气势宏伟壮丽,成为阆中古建筑的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