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以这些大历史来参考的话,如果皇帝突然驾崩,肯定是太子继位,而不是太上皇复出了,因为这是合情合理的。如果皇帝突然死去,是太上皇复出,还是太子继位呢,这个话题很不错,今天宋安之来说说自己的个人见解。

如果皇帝突然驾崩,是太上皇复出还是太子继位呢?

正所谓天无二日,土无二主,封建社会的家天下社会之中,独揽大权的往往只能是一个人,那便是皇帝。

太上皇以字面意思来说属于是皇帝父亲,是退居二线的老皇帝;但往往也是皇帝最大的竞争对手,因为参考历史,太上皇的故事往往不是那么美好。

要么是唐高祖李渊那种被迫成为太上皇,被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架空的一点实权都没有,九年以后便是郁郁而终。

要么是乾隆帝与嘉庆帝那般,看似嘉庆帝这个实习皇帝老老实实的,但成为没有实权的皇帝,其郁闷可想而知,不是四年以后乾隆帝死去,恐怕嘉庆帝会郁闷的精神不正常。

所以说皇帝和太上皇,看上去关系亲密,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叫“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最高权力,亲情都算不得什么,更何况太上皇和皇帝这种敏感的关系,所以看似亲密,实则矛盾多多。

如果皇帝突然驾崩,是太上皇复出还是太子继位呢?

如果皇帝突然死去,是太上皇复出,还是太子继位呢,这个话题很不错,今天宋安之来说说自己的个人见解。

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皇帝突然死去,朝廷陷入到底选择太上皇还是太子的尴尬局面。

最接近的一个历史事件,是明英宗朱祁镇和弟弟明代宗朱祁钰。

当年明英宗年少轻狂,听了太监王振的鬼话以后御驾亲征,结果一败涂地,酿成土木堡之变,自己被瓦剌俘。

这时候英宗儿子朱见深还年幼,弟弟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先是监国再成为皇帝,在于谦支持下,打退了瓦剌进攻。

一年之后,“北狩”的英宗被放回,代宗朱祁钰这个代理皇帝不愿意还位就将英宗这个太上皇软禁起来,期间代宗废去英宗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朱见济没有那个皇帝命,不久便早夭死去。

如果皇帝突然驾崩,是太上皇复出还是太子继位呢?

景泰八年,代宗去世,按照正常程序,代宗死后,大臣们就应该纠结是由英宗复位还是由前太子朱见深继位。

但政治投机者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并没有错过这个机会,而是趁着代宗病重,马上迎立太上皇英宗复辟,不久病重的代宗顺理成章的死去。

以这个例子来说,属于是太上皇复出。

但参考历史上的太上皇例子来说,一般应该是太子继位,毕竟明英宗那种复杂情况,上下五千年就那么一次了。

首先我们看看太子是什么呢?

是国之储君!是顺理成章的下一任皇帝。

而太上皇分明就是已经退位的老皇帝,如果太上皇再复出,肯定名不正言不顺。

如果皇帝突然驾崩,是太上皇复出还是太子继位呢?

而且我们看看历史上两种太上皇,要么是有实权和没实权的。

像没实权中的太上皇李渊,他没有实权,说明李世民已经慢慢将忠于他的势力清理掉了,大家都忠心于李世民了。

如果李世民突然驾崩,那么忠于李世民的大臣,肯定倾向于立李世民所立下的太子,而不是被人冷落已久的太上皇。

毕竟政治投资,肯定要投年轻的太子,太子年轻可以在位很长时间,自己有拥立之功,那么以后很长时间之内都是高枕无忧。

支持太上皇复出的话,万一年老的太上皇在位不了多长时间就死去了呢,到时候选择新皇帝,又需要重新站队,站好了没事,站错了轻则罢官重则身死族灭,风险无疑又多了一次。

再说说有实权的太上皇。

如果皇帝突然驾崩,是太上皇复出还是太子继位呢?

以乾隆帝为例子,他禅位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老了,一个是因为敬仰自己的皇爷爷康熙帝,所以在位时间不超过皇爷爷康熙帝,以示尊重。

以乾隆这个例子来说,有实权的太上皇,往往是有着这样那样的原因,所以要退居二线遥控指挥。

如果嘉庆帝突然死去,那么乾隆帝一把年纪了,肯定不会复出,而是再选择一位听话的皇帝就好了,自己掌握大权就好了,何必再出去抛头露面,还落得一个为老不尊的名声,压根不划算。

所以以这些大历史来参考的话,如果皇帝突然驾崩,肯定是太子继位,而不是太上皇复出了,因为这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诸如明英宗的故事,也不排除出现诸如太子年幼,其他大臣为了政治投机,选择支持太上皇复出等情况的。

以上就是宋安之对于这个话题的个人分析,还望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哈。

如果皇帝突然驾崩,是太上皇复出还是太子继位呢?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