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侗族人的先祖从百越而来,溯游从之,他们所居之处被大山环绕,被河流拥抱,青山绿水养育了能歌善舞的侗族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侗族人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万物充满崇敬,一切皆可敬,一切皆可歌,侗族大歌也就此诞生,侗族大歌源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侗族民间多声部歌民歌,其旋律和演唱艺术是侗族民歌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侗族大歌对外传播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想要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只有做到保护传统与与时俱进的双重要求,在保证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合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力求让更多的人喜爱、熟悉侗族大歌、侗族文化。

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侗族人的先祖从百越而来,溯游从之,他们所居之处被大山环绕,被河流拥抱,青山绿水养育了能歌善舞的侗族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侗族人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万物充满崇敬,一切皆可敬,一切皆可歌,侗族大歌也就此诞生,侗族大歌源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侗族民间多声部歌民歌,其旋律和演唱艺术是侗族民歌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

侗族大歌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黔东南侗族聚集地,其核心区域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黎平县南部及其临近的从江县北部,侗语里称“大歌”为“嘎老”,“嘎”即“歌”,“老”代表古老、宏大,侗族大歌以模拟自然界声响为特色,常常模拟高山流水、鸟叫虫鸣等自然之音,所以大歌的质感清晰透亮且具有神性,展现了自热之美,还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大歌的代表曲目有《嘎音也》《耶老歌》《嘎戏》等,每到节日庆典时,人们便聚集在一起唱响大歌,侗族大歌按其旋律、风格、内容、民间习惯及演唱方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嘎嘛、嘎听、嘎吉和嘎想。其中,嘎听被称为“声音大歌”,是其精华部分,此类型的侗族大歌歌词短小、声音优美,特别强调歌词与衬字及曲调的关联。几位歌手交替轮换着演唱高音拉腔声部,其他歌手则齐唱低音长音声部, 两个声部形成鲜明的反差,歌词多以采用比、兴的手法,调优美,歌词押韵。

“对歌”风俗是侗族大歌里常见的形式,大歌的“对歌”要在具有严格规定的歌队中进行,歌队的男女歌手都经过严格的培训,歌队的人数最少 3 人,最多则几十人,而且同宗族的女歌队与男歌队是不能相互对歌的, 每个不同的歌队都拥有自己的歌师 “嗓嘎”,能成为“嗓嘎”的人年轻时在歌队都是实力很强的。“对歌”采取的是阶梯式的结构,侗族大歌中的对歌习俗就是它所特有的表演形式, 这是与其他多声部民歌有所不同的地方。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已过去十年,侗族大歌的保护又是如何呢?

侗族人一般聚居在深山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出大山,放弃传统的手作农耕转而去城市打工,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则要出去上学。经历过与之前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后,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再回来,手机里的流行歌擦去了他们对侗族大歌的记忆,而且随着老人的相继离世,能够唱侗族大歌的人越来越少,传承人的没落是如今保护侗族大歌面临的最大危机。

为保护侗族大歌,政府举办了很多与保护侗族大歌相关的民族音乐活动,提升侗族大歌的普及率。例如侗族大歌节,侗族萨玛节,或是侗族大歌对唱团队大赛,不同区之间的侗族大歌交流活动等。鼓励侗族人唱出自己的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然的声音和丰富的情感,同时也让本地的年轻人愿意回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让外来的人感受大歌的魅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促进侗族大歌发展,2016年6月,由著名音乐人百慕三石担任制作人的的全球首张实地录制侗族大歌主题专辑《天赋侗听》正式问世,由此可见侗族大歌的对外传播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渐渐掌握了主动性。侗族大歌对外传播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想要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只有做到保护传统与与时俱进的双重要求,在保证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合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力求让更多的人喜爱、熟悉侗族大歌、侗族文化。

(北京民俗所有作品均为版权作品)

请关注一点资讯“北京民俗”,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投稿,认识,闲扯请加民俗君微信:beijingmins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