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季的纽约苏富比拍卖推出的一个[琼肯: 中国佛教造像]高古佛像专场中,有十八件拍品,虽然有几件有争议,甚至是赝品嫌疑极大,但里面有一尊唐代大佛首可谓是吸净了人们的眼球,高度70cm,开脸庄严,气势雄伟,之前经过了热烈的关于真伪的讨论,未有最确凿一致的结论,近期答案揭晓,它是来自龙门石窟,1720窟,(早前关于《支那文化史迹》中极南窟标注错误)

唐石灰石雕佛首像(200-300万)

高70厘米

来源:

通运公司

Parke-Bernet Galleries,1955年3月30至31日,编号301

Jay C. Leff(1925-2000)收藏

史蒂芬•琼肯三世(1978年逝)收藏

早前有网友关于真伪的讨论集中在造型风格,皮壳特征,以及面部这些细小的白点上,各家之言很多,以下是简略的提取。

看伪的一派观点

一:螺髻规整刻意,皮壳浮躁,眼角的处理过于现代,脸型不符合时代审美。

二:下巴不够饱满,鼻子不美观,或许是参考了龙门卢舍那大佛的开脸,五官等拼凑的。

三:嘴巴刻意,撅嘴,不太像唐代的样式。

看真的一派观点

一:这件佛首,唐代样式,开脸,眉宇以及嘴唇的威严感是符合年代的,有群友提到嘴巴的问题,认为不舒服,可能是嘴唇的紧抿僵硬,塑造得不是那么自然。但唐代的嘴唇有的地区很多这样,像陕西,河南的风格可以参考,龙门多是这种感觉,不是那么注重细腻的转折,不像天龙山系的东西,那是非常微妙的很有弹性的变化。另外皮壳的问题,目前照片看我认为没有太大的问题,面部斑驳的腻子层,螺发上面的土锈斑等等挺自然。

二:关于面部的麻点,看照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高凸出的部位残留这些规则的麻点,凹陷处则没有,推测有可能是当初覆盖了一层附着物被清理之后的遗留痕迹?或者当时面部有一种特殊的装饰工艺?等等只能是看图瞎猜,但这不影响其真伪的判定。对于造假来说,在上面做这些麻点也是完全没有必要。

三:河南的风格,有龙门的气势。

(关于面部白色点的问题,最近的一种说法是清理的痕迹,对于皮壳的清理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有规律的从小范围开始逐步剔除粘附在上面的腻子,土锈斑,过程比较费时,也容易伤害表皮,所以中途停止了。)

笔者在《支那文化史迹》中找到了他的旧照,书上标明出处为极南洞,但后来经过求证这是属于标注错误,确定为龙门石窟1720窟。

当然,也有些观点认为从照片看还是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是同一尊,由于老照片模糊不清,以及拍摄透视的问题,诸多细节无法从图片上去一对照,但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应该是极大的。

轻戳文末“阅读原文”

有彩蛋:资深藏家骨董瓷器杂项专场

正在进行中......

等你来!

近期热文链接

盗墓产业链大曝光,吓坏了

民间大藏家多,脾气也大

两个故宫,北京和台北谁更牛

康熙彩釉瓷的特征与辨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