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赛季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天津女排在副攻线上推出了一名新人——李雅楠。虽然20岁的她本赛季初登联赛舞台就和王媛媛一起挑起了天津女排副攻线的重担,但小将丝毫没有怯场的意思,第一阶段精英赛以9分发球、15分拦网和22分进攻得分的数据在联赛副攻排行榜上列第四位,第二阶段排位赛截至目前以12分发球、26分拦网和52分进攻得分的数据排名联赛副攻榜第六位,她也帮助天津女排在8强赛中提前3轮比赛锁定了一个4强席位。“我刚开始打联赛,要走的路还有很长,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才行。”李雅楠说。

首战联赛渐成可靠战将

李雅楠给人的感觉是性格非常外向,接受采访时一点也不紧张,回答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楚,完全不像是第一年主打联赛的新人。或许正是李雅楠的这种性格特点,让她在比赛中敢于发挥,就像联赛首战东道主辽宁,小将一上来就用超强的攻击性发球频繁攻击对方一传得手,使得辽宁队国手二传丁霞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快攻。当发球、拦网、扣球等各项数据逐渐稳定,李雅楠成为了天津女排副攻线可依靠的一员战将。

时报:精英赛第一场与辽宁的比赛发挥挺好,尤其是发球。

李雅楠:我不记得是联赛前几月份了,陈指导(陈友泉)觉得队里有些人发球攻击性不是很强,就挑几名球员出来练,特意让我练跑飘球。联赛开始前在蓟州封训的时候,陈指导规定我、茉茉(袁语茉)、王艺竹三个人每天雷打不动,晚上夜训就是练发球。

时报:拦网技术怎么提升的?

李雅楠:其实跟辽宁那场球我印象挺深的,丁霞传球会在起跳后先后仰表现出要传身后球的意思,然后突然把球推向4号位。比赛开始后,丁霞晃了我好几个球,其实比赛前妹妹(李盈莹)也跟我说过这个事,告诉我一定要注意不要被她的传球动作晃了,但我还是经验不足,针对对方4号位进攻的拦网总是不到位。后来,我就是多观察二传手的动作,平时训练中松田教练也会跟我们讲二传手传2、4号位球的明显动作是什么,我自己也会认真琢磨。

时报:国内的副攻有你喜欢的球员吗?

李雅楠:辽宁队的颜妮。上届世锦赛她是最佳副攻,我看她拦网就是感叹太厉害了,不愧是北长城,她一起跳拦网真的就是那种要送你回家的感觉。整届世锦赛我都在关注她的表现,平时也让队里的教练帮助剪辑一些她的比赛视频来看,跟辽宁队的比赛的时候我也是近距离看她拦网,想跟她多学习学习。

从躺夺冠军到首发主打

李雅楠对于女超联赛并不陌生,2017-2018赛季她就是天津女排阵中的一员,虽然最终随队夺冠,但整个赛季她都没有出场。不过,李雅楠说,虽然上赛季一直是站在场边看姐姐们打球,但还是收获非常多。

时报:上赛季你也在球队里。

李雅楠:嗯,就是我一场比赛也没打,但我还是觉得成长挺多,尤其是最后跟上海队的总决赛。我记得总决赛第六场吧,大家热身完要准备比赛了,那时我们就想了一下要不要给球撒气,毕竟比赛打到那个阶段上海队占据主动,很多人都不看好我们,都觉得那场比赛打完我们就可以收拾东西回家了。但我们又一想,还是再等等吧,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结果姐姐们那场比赛3:2赢下来了,最终还在上海赢得了冠军,这让我受触动很大。

时报:这赛季自己主打了,什么感受?

李雅楠:压力挺大的,联赛第一阶段在鲅鱼圈首战辽宁,头一天晚上我都没怎么睡着,一直在想第二天的比赛,想遇到什么球该怎么打。那会我和盈莹住一个屋,她看我很紧张还安慰我,说如果我顶不住还有她们帮我。其实这个赛季一开始我就没跟家人说我打比赛了,等打完了辽宁才跟妈妈说我们赢了,妈妈还好奇问我为什么没有提前告诉她,其实就是因为当时没心思跟家里人说,训练很忙,压力也大,比赛前基本没跟爸妈有啥交流。

走上排球之路纯属“正好”

跟很多排球运动员从小就从事排球运动不同,李雅楠是12岁进入初中以后才开始接触排球的,李雅楠将自己与排球的缘分总结为“正好”二字,开始练排球是“正好”,到天津女排走职业道路也是“正好”。李雅楠说,往后再发展就不能看“正好”了,要够努力才行。

时报:你真的是12岁才开始打排球?

李雅楠:嗯,我小学时候就没接触过排球,甚至不怎么看体育。要考初中的时候,本来我都已经决定要考另一所中学了,但妈妈说要不咱们到山西省第三实验中学去看看,听说那也不错,结果我们去的时候正好就遇到了三中的排球教练王海,王教练一看我1米8多的身高,就问问我要不要到校队试试打排球,后来我就去了。大概练了一年吧,家人觉得要打就努力打出点名堂来,就找人问问我有没有可能走职业道路,人家给的意见是我这个身高条件打室内排球有点费劲,不如去试试沙排。正当我要去打沙排的时候,妈妈给王教练打了个电话,王教练说那正好,先带我到天津女排来看一下,结果就留下了。

时报:未来有什么想法?

李雅楠:肯定是往高水平发展啊,争取进国家队。我也知道我1米87的身高想打国家队副攻有些困难,不过,你看辽宁队的胡铭媛身高也没有优势啊,但她打出了自己的特点,在国家队站住了脚,我也要向她学习,先努力打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时报记者 宋鑫鑫 编辑 李韦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