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明/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一段平淡无奇的文字,却因为书圣王羲之的微醉之笔,成为中国文人书法家一生都愿徜徉其中的文化意境。当代著名书法家臧新义先生,正是沉浸《兰亭》人文精神,立足颜楷,追风魏晋,遍临诸帖,深悟精研,以一位儒者情怀,挥洒出一片古雅之风。其厚重浑朴,古质文雅,清新刚健,充满了郁郁芊芊书卷之气的书法风貌,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与高端收藏界的青睐。

翰墨风华——臧新义书法艺术美学赏析

臧新义

臧新义,字涵之,号雨园,别署抱玉室、深柳堂主人。中文学士、法律硕士,当代书坛泰斗刘艺先生入室弟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书法家协会理事,刘艺书法艺术研究会执行秘书长。

臧新义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教育世家,幼承庭训,儿提时期,就在祖父亲情裹挟着严厉的启蒙下,以颜体书法《勤礼碑》为起点,开始毛笔书写。我们从臧新义老师气势浑厚,苍朴劲健的楷书作品中,深刻感受到颜体书风的儒者风范与刚正不阿的人文精神。

翰墨风华——臧新义书法艺术美学赏析

清代王澍《虚舟题跋》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在打下坚实的楷书基础之后,臧新义又沉浸在先秦两汉奇纵高古的名碑刻石之间,《礼器碑》《封龙山颂》《鲜于璜碑》《石门颂》《张迁碑》等,都成为他的取法对象,朝写石门颂,暮临礼器碑,寻古探幽,上下求索。终于在瘦劲如铁,变化若龙的金石气韵中独辟蹊径。在刀砍斧凿的运笔中,寓险绝于平正,既秀雅又肃穆,苍劲有力,神采超然,有一种郁郁古雅的庙堂之气。

春来半日写兰亭,曲水流觞皆性灵。

罢管且吟一杯酒,但书古纸不需醒。

——臧新义诗

臧新义先生的行草书,在勤习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初月帖》《奉橘帖》《平安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的基础上,融会宋意风流韵致,唐朝云烟渺渺气象。故而,在他的行草书中,率意自然中蕴浑穆古雅之气,风神俊逸中古韵悠长,在中庸和平之际,展示了浓浓的书卷之气、金石韵味,流露出一种文人精神狂狷气度,儒者风范。

翰墨风华——臧新义书法艺术美学赏析

臧新义与刘艺先生

幽燕老将气雄魂,麟笔初成卧昼昏。

书史千秋谁与共?雪泥且得爪鸿痕。

——臧新义《敬题师尊刘艺先生巨著<雪泥鸿爪>》

在中国当代书坛,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艺先生以其最具学术价值的书风创新,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严谨笃厚的治学精神,为中国书法做出突出贡献,成为当代书坛公认的泰斗级书法家。作为刘艺先生入室弟子,臧新义以事师如父的精神,常问道于师尊,谨听教诲,深得刘艺先生的器重与信任。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臧新义先生在书法探索中,清晰地看到中国书法在二王书风笼罩下出现的潮流弊端。为了寻求脱胎换骨的金丹,臧新义先生特别注重字外功的研习,他把儒学精神仁义礼智信,道家精髓致虚守静等思想融入书法之中,以诗词文学滋养书法内涵,与书学理论研究并驾齐驱,在国家级书法核心报刊发表有《道统与闲适—论书法的社会功用与审美性》、《魏晋书法生成论》、《酒与草书》、《书法审美构成的主客观因素》、《王守仁书法摭谈》、《晋韵对尚意书风之影响——从黄庭坚的“尚韵论”谈起》等多篇学术论文。书法作品刊载于《人民日报》、《书法导报》、《书法报》、《人民网》等全国性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有《臧新义书法作品集》等。

翰墨风华——臧新义书法艺术美学赏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说,臧新义先生面对中国书学高峰,山阴问道,勤于攀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迂回路远之际,写下一路风景。并以其内蕴深厚的人格,古雅风流的笔墨语言,受到京师书学名家的高度赞赏。

在与臧新义先生的交往中,总能感觉到他是从永和九年那场雅集中穿越而来,带着微醉的意态,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徜徉在中国书法与诗词交织的东方美学意境中,品读诗酒文章,沉浸翰墨书香,山高水更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