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米旗下的松果电子宣布,将与阿里旗下的中天微达成合作关系,具体就是以中天微的RISC-V CPU处理器为基础平台,松果电子提供极具市场竞争力的SoC智能硬件产品。这场合作一方面折射出小米澎湃手机芯片商业上发展不顺利,小米试图多元化发展探索新出路,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在当时阿里收购中天微的时候,媒体炒作"中天微是中国大陆唯一大规模量产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还宣称指令集和CPU是自主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存在瑕疵的。

澎湃芯片商业价值远大于技术价值

在澎湃S1诞生后,澎湃S2迟迟不见踪影,有消息称小米打算放弃澎湃了,或者说澎湃的优先级被下调了。而本次和小米和中天微的合作,显然有向物联网方向转型的意图。

众所周知,真正做技术,是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这种一遭遇挫折,就转型的做法并不妥当。

小米只是所以如此,恐怕和澎湃S1芯片本身就是立足于商业上差异化竞争的产物,澎湃芯片商业价值远大于技术价值。

此前,雷军在一次讲话中,把澎湃S1为"自主研发的手机芯片",还宣称"小米由此成为全球仅有的四家同时具备手机芯片和手机整机自主设计、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

如果是一个销售出身的人说这一番话,还能用不懂技术去圆场。但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创业者,雷军的这番表态就未免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了。

首先,将澎湃S1称为自主研发未必妥当。诚然,现在国内只要是做芯片的,不管是买国外技术穿马甲,还是买IP做集成设计SoC的,都鼓吹自己是自主研发。前者比如购买了Power8授权穿马甲的宏芯,后者比如购买ARM CPU和GPU做SoC设计的华为和小米。

严格追究起来,自主研发意味着,芯片都是自己做的,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但就澎湃S1而言,其CPU和GPU内核都是购买自ARM的,明明是ARM研发,而不是小米自主研发。

另外,如果是自主研发,那就意味着不需要向别人支付专利费,比如申威26010,这款芯片的指令集、内核、CPU全部由国内团队实现,不需要向国外公司支付专利费,这才是真正的自主研发。像华为麒麟芯片,小米的澎湃S1都要向ARM支付大量专利费。如果华为麒麟和小米澎湃都可以冠以"自主研发"之名,那么,自主研发未免也太廉价了。

其次,"小米由此成为全球仅有的四家同时具备手机芯片和手机整机自主设计、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小米只是完成了澎湃处理器的SoC设计工作,手机芯片制造工作还是由台积电来完成的,小米并不具备芯片制造能力。

事实上,小米澎湃S1的立足点并非"掌握核心科技",而是实现商业上的差异化竞争,商业意义远远超过技术意义。一方面澎湃S1可以为小米提供额外的备选方案,增强了与高通和联发科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小米可以借助澎湃S1进行情怀营销,提升产品附加值。正如数年前华为利用麒麟芯片进行情怀营销,并在水军的发酵上形成了"不买华为是汉奸"的网络舆论,进而获得了一大批爱国者的支持。

然而现实却是,小米澎湃S1的规格在市场竞争中颇为乏力,而由于产量有限,无法平摊价格,结果导致澎湃S1在性能上不如高通同档次芯片的同时,在价格上比直接采购高通的芯片更贵。

加上由于有华为麒麟珠玉在前,消费者一对比就会发现相对于华为麒麟,小米澎湃显然逊色太多,爱国青年即便要支持,显然也是优先支持华为麒麟。对于小米的一个重要客户群体,性价比党来说,看重的是性价比,由于高通骁龙625在性能和功耗的平衡上显然优于澎湃S1,性价比党自然会选择红米搭载高通骁龙625的机器,而非搭载澎湃S1的机器。

这样一来,小米澎湃就很尴尬了,性能功耗平衡和综合体验方面不如高通骁龙625这类芯片,价格上比高通骁龙625贵,想搞国产芯片营销结果被华为麒麟秒杀,想差异化竞争结果性价比党不认可......

作为商业公司,小米降低澎湃芯片的优先级,并试图开拓新的市场,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中天微的宣传比较浮夸

在此前阿里收购中天微的时候,媒体曾经热炒:"中天微是中国大陆唯一大规模量产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还宣称"指令集和CPU是自主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在媒体最新的报道中,又变成了这样的画风。

松果电子首席执行官朱凌:"中天微是一家有着十多年嵌入式CPU设计经验的公司,也是RISC-V基金会的白金会员,相信双方的合作对于RISC-V的社区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天微首席执行官戚肖宁博士:"此次双方的深度战略合作,将基于松果SoC设计需求,研发RISC-V CPU与配套的软件体系,对RISC-V架构在IoT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尝试在高性能应用处理器方面的生态建设与产品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铁流不禁要问,中天微的指令集到底是所谓的自主指令集?还是RISC-V?还是多年前摩托罗拉给的PPC。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一些科研性质的工程,或专用领域的东西换个指令集玩玩是可以的,但商业公司换指令集是非常谨慎的,因为这涉及到生态和对过往产品的技术支持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中天微真的换了指令集,也没这种换指令集如翻书,转眼又有成熟的、自主研发的CPU核对外商业授权的先例。

加上中天微此前宣传上的浮夸和中天微创始人的黑历史,不禁让人担心,中天微的官方宣传到底有多少水分(中天微的技术源自摩托罗拉的PowerPC,国芯和中天微把摩托罗拉的M core拿到后改了个名字叫C core,随后C core就变成"自主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了。中天微创始人则在陈教授打磨摩托罗拉芯片的事件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陈教授通过打磨芯片名利双收,而国家863计划集成电路设计专家组组长,这位参与"汉芯"评审鉴定的专家,恰恰是中天微的创始人,这种打磨芯片通过专家审核的事情,是匪夷所思的)。

结语

对于小米与中天微的合作既存在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

首先,由于RISC-V开源(开源不等于免费)的特性,使很多企业和开发者有动机去参与其中,这将一定程度上冲击ARM,特别是在受生态影响较小的物联网等方面,RISC-V还是有一定潜力的。

其次,小米有很多应用场景,小米在做手机的同时,也形成一套小米生态,虽然其中不少只是代工厂生产,小米贴牌,但只要松果的芯片能满足使用,在小米的垂直整合下,还是有希望把这些RISC-V芯片用起来,并卖出去的。

不过,小米和中天微也存在一些问题。

先来说中天微,由于中天微创始人的黑历史,以及此前中天微宣传上的浮夸,给铁流一种非常不靠谱的感觉,感觉这个团队不像是那张能够耐得住寂寞,禁得住孤独,能够耐心打磨技术的企业。就技术上而言,一旦中天微基于RISC-V开发的CPU核,性能成本功耗不如友商基于RISC-V开发的CPU核,恐怕反而会拖累小米。

然后说小米,由于小米已经成功上市了,小米的核心团队都成为大富豪,雷军本人还获得了99亿的天价奖金。正如任正非说的:"戴金的翅膀是飞不起来的",现在的小米的拼劲和闯劲远不如当初奋起勃发之时,到底能不能把RISC-V做起来,在物联网上取得成功,只有交给时间去证明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