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七宗罪》中提到了7种人性恶行:贪食,贪婪,色欲,懒惰,傲慢,嫉妒,愤怒,这被天主教认为是遭永劫的7种大罪,其中的愤怒一罪让人触目惊心。

2006年,发生的一件震惊全美的爆炸性事件,美国安然创始人肯尼斯·莱因为企业破产,被指控共谋欺诈投资者而面临监禁,等待裁决的他因为急火攻心而心脏病突发,活活气死。

可见,愤怒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削铁如泥的尖刀,随时将生命拦腰截断。

生气往往是自找烦恼,是拿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 愤怒是行动的毒药,一不小心就会耽误大事。

一个人的情绪如果很容易被怒气所支配,那离心绪瓦解也不远了。

我们和更好的自己之间,只隔着三个字

从前有个小和尚,总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他人的一言一行,都能撩动他的心绪,他常常或心生不爽,或怒不可遏,于是就会莽撞行事。

师父得知后,什么话也没说,拿着脸盆,领他来到了河边。

师父先是往脸盆里装满了水,一颗石头丢入,水花即刻四溅飞起!然而,同样大小的石头,用力丢入河中,却仅仅泛起了一点点涟漪。小和尚看了,若有所思,原来内心宽旷,就会毫无波澜。

很多时候,怒气的发酵,并非仅仅源于他人的攻击性言行,反而,也可能是因为自身的肚量修炼的还不够宽广。

如果自身足够优秀,对于情绪的调节驾轻就熟,那么,往往会惊喜地发现,本以为遇到祸,最后竟是福。

遇事冷静,宽容,学会隐忍,加入思考,不仅不会跌入低谷,反而更能明退暗进,让人收获成长,而我们自己也尽显稳重之气,提升了成熟魅力。

我们和更好的自己之间,只隔着三个字

2

哲学家康德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以伤害身体为目的的惩罚,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因此必须正视它,杜绝它。

著名作家史铁生,命运给他安排的最痛的经历,莫过于生命的前后反差了吧。

刚开始,命运让他拥有了一个比绝大多数正常人都要健康的身体、顺利的生活,随即,毫无征兆,就带走了他的双腿、他的工作,让他恍若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煎熬,挣扎,痛苦,那段时光的史铁生,整天自怨自艾,人生仿佛从此暗无天日,情绪极端之时,还曾心生自杀的念头。

然而痛定思痛,经过很久一段时间在地坛花园内的反思,他决定包容自己的缺陷,遣散对所处境地的愤怒,逐步转移注意力,开始投入到唯一擅长的写作中去。

自此,中国文学史上又多了一颗灿烂的恒星。正是史铁生强大的内心支撑和后期积极的自我改变,才让这颗“恒星”未遭泯灭。

生气,自我否定,从来不曾是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反,勇敢地做自己情绪的海绵体,释放怒气,怨念,吸收包容力,正能量,重新出发,前方说不定就踏上了意想不到的救赎之路了呢!

千万不要小看心态的平衡,坚持守住内心情绪的“海绵”,适时收散,持之以恒,辉煌也会来得猝不及防。

生气无益,适时做自己情绪的海绵体,接纳自己,不惧失败,时机成熟,自然会撷取成功的果实。

我们和更好的自己之间,只隔着三个字

3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或无奈的愤怒。没有行动上的及时调整,很容易陷入负能量怪圈,误伤自己。

有时候我们和更好的自己之间,只隔着3个字:不生气。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他的老师殷海光,就被生气拖垮了身体,和最好的自己匆匆别过。

医学家都说,一个人,常常生气,身体也容易“泄气”,殷老师就总爱吃饭的时候,想起政敌,生气; 想起平时见到不平之事,动怒,总是没法安心进餐,一生气就拒绝下咽。

久而久之,殷老师还没来得及战胜敌人,仅仅49岁的他就遭病魔突袭,一场胃癌,为其生命画上了并不完满的句号。

“只有看的透,才能活得脱。”通过老师的事情,李敖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这个道理。

不生气你才能活得久,活得久你才能最终战胜对方。其实佛法里的道理,和李敖所悟也是不谋而合。

可别以为大道理好像只有名人适用,其实普通人的平凡经历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有一对小夫妻计划周末出游,野餐的食物,水,帐篷等必备用具,妻子一个人不辞辛苦,精心准备了整个上午。

但谁知,临要出门,倾盆大雨突然降至,所有的美好计划,甜蜜期盼全部一一泡汤,妻子的所有准备也都变成了多余......快乐的心情立马转变为了沮丧、生气。

然而,丈夫却并没有这么想,一边安抚妻子,一边说道,没有了郊外的新鲜空气,自己的微笑依旧可以陪伴妻子,换一种思路,其实宅在家里享受久违的烛光晚餐又是另一种不可多得的浪漫。

妻子一听,莞尔一笑,驱走了负能量,气氛很快又温馨了起来……

我们和更好的自己之间,只隔着三个字

4

做一个有气度的人,必须明白一点,完整从来不等于完美。表面看上去存在缺憾的事物,换一个角度,有时竟然更美。

断了双臂的维纳斯,因不完美而出名,美出了几个世纪,美成了典范。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多少人试图为这座雕像“嫁接”手臂,但都无法超越断臂之美。一批又一批艺术家感叹,有时候,不完美之美,反而更难超越。

其实,不完美这件事,不仅仅只是左右了观瞻。单一角度接纳不了不完美,会负气,愤怒,然而,换个角度,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美好的意外收获。

愉悦地接纳自己,不跟自己的不完美生气,不仅可以把不开心变开心,甚至有时候,还能收获成功。

说起罗斯福,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只是名扬四海的美国总统,但又有多少人了解过,曾经的他,有严重的口吃,完整的一句话都表达得磕磕绊绊,除此之外,身体不好,样貌也是极其平凡......

但他是一个智者,他深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己的缺陷,一度大胆直视,能改变的就刻苦练习,不能改变的就欣然接受。正是这样的心态,他身上的缺陷,丝毫没有阻碍其平步青云,攀登成功之峰。

原来,敢于直面不完美,以平常心稳步前行,迎接你的,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成功。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修行。我们终会发现,真实快乐的自我,永远是柔软而平和的。

我们和更好的自己之间,只隔着三个字

5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很重要,在有限的人生中,掌控住自我情绪,不苦闷叹息,坚持追求属于自己的人间理想也很重要,因为这样的人生,才是滚烫的。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是坚持不懈地自信追求,拼命实践,经历了千万次的失败,才被成功的聚光灯照射出一片亮光。

他坚信,信念的汗水可以沉淀出成功的辉煌。

1960年,饥荒重重的一年,多少人吃不上饭,活活饿死。袁隆平却在烈日炎炎下亲自下田寻找实验植株,千万次实验,千万次寻找,千万次失败,才寻找到合适的植株。

随之,他以最快的速度将杂交水稻的技术传遍全国,终于渐渐地带领国人摆脱了饥饿,也成为了全国人民打心眼里敬仰膜拜的水稻之父。

把握住自我情绪,困难时刻依旧不抛弃不放弃,不跟自己置气,让袁隆平一路稳步前进,然而也有的人却被情绪操控。

尼采,一个在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上颇有建树的德国哲学家,他有许多代表性著作,也建立了许多新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就是天赋异禀,无比才华横溢,可他却输给了自己。

新的见解,新的理论,难免遭人质疑,而他,提出的理论比较超前,长期不被支持,也引来不少外人质疑的声音,这些,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我可以吗,我这样真的对吗?

随着情绪的逐步失控,尼采终于死于精神崩溃,就这样,曾经滚烫的理想,曾经的一切付出,全都停滞了。

尼采的例子,叫人无比惋惜,但同时也在告诫我们,一个人,寄居在自身的皮囊之中,但是活在别人的想法之中不去自拔,时刻惦记他人怎么看自己,其实是一种胆小的奴性。

我们和更好的自己之间,只隔着三个字

为了他人看法的孜孜不倦和努力,是很多人都会有一点的普遍狂热,但是我们内心一定要清晰明确地告诉自己,我们从来都不是为了“别人怎么看我”而活的。

如同春天的花对去年的芽不再感兴趣,任何人和人,异时异地,身处不同的躯壳,很多时候的心情也好,想法也好,是无法共情的。

身处外部的人,对待一件事,往往看见的尽是此刻绽放的耀眼光芒,而当时经历的种种困难和琐碎,只有自己清楚。

有人可期,有梦可追,本都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但人都有七情六欲,一旦没有把握好尺度和方向,就会葬身情绪,反之,能够自我赋能,坚毅不弃的人,才有机会迎来人生的曙光。

站在生活的舞台上,许多人有悲伤,有生气,有遗憾,但不要紧,保持自信的心态。人生就是这样啊,有喜悦,就有烦恼,有悲伤,然后才可以在哭的时候笑出来,大声说“我还好”。

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该面对的问题还得面对,该经历的痛还得经历,我们却不再那样感到苦,不必再承受额外的恐惧和焦虑。

因为人终其一生,都要学会和自己和解,要一步步的向前走。

对待社会,我们常说要向前看,对一个人来说,也要向前看。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生气,就灰心。

你要明白,只有当你坦然的接受一切好的坏的,你才能真正赢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