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开罗的街头,一辆囚车飞驰......

你没看过的埃及电影《冲突》:穿越一群普通人的囚车生活

囚车里关押的是什么人,我想不用说大家都懂。可当一群素不相识的普通人,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或必然或偶然地被关押在同一辆囚车里,会是怎样的情形?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

有这样一部非纪录片,直接把镜头对准了一辆只有有10来个平方的囚车车厢,里面有男女老少各种人等,从早到晚,车厢内外,各种冲突,最后在夜幕中这一囚车的20多号人陷入游行队伍当中,生死未卜……

这部影片,它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收获了当地超高票房,前几天受巴以冲突的影响,在该国各大电视台播放并引起民众的广泛热议……它就是埃及电影《冲突》(又译作《冲突的一天》、《碰撞》、《撞车》)。

你没看过的埃及电影《冲突》:穿越一群普通人的囚车生活

自己在埃及生活已经迈入第11个年头,影片中描述的背景事件自己亲身经历过,时不时就有亲朋友好来问我“安不安全?要不要紧?回不回来?……”虽然,普通老百姓平常的日子还是按部就班地过着,但片中所展示的种种自己都感同身受,或许真的要比远方的祖国亲人们有着更为切身的真实感受……

普通大众的生活虽然没有新闻局部聚焦的那么水深火热,但这部影片里所展示的也不仅仅只是一天中囚车内部的跌宕起伏,它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现实的埃及社会。

影片透过一辆囚车里的一群“犯人”,描写了在2011年的埃及革命终结了前总统穆巴拉克三十年的政权后,2012新当选的穆兄会总统穆尔希,施政无能更欲将伊斯兰律法入宪。隔年1700万民众涌上街头怒吼,引爆埃及史上最严重流血抗议。民众与军方联手起义罢黜新总统,引发执政的穆兄会成员不满,埃及全境冲突爆发之时的境遇。

这辆囚车里先后抓上来三拨人,最先被抓上车的是两名美方媒体记者(其中一名是埃籍美国人),因为他俩的相机镜头里出现了警方,因而相机被没收,人被强行推进了一辆囚车。他俩在囚车上向窗口外呼救,反倒引来了车外一群普通市民一边大骂他们“叛徒”,一边向他们扔石头,结果,这群人也被警方当做是穆兄会成员关进了囚车里。这里,想做一个小小的背景信息补充,否则很多人是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两拨人之间会有冲突,为什么他们会被抓?

你没看过的埃及电影《冲突》:穿越一群普通人的囚车生活

首先要讲讲埃美关系。埃及市民尽管穿着牛仔裤、喝着冰可乐、用着苹果机,但骨子里他们却对老美同学非常地不友好。原因当然是跟某个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特殊民族和他们硬生生地在阿拉伯世界的腹地复国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埃及民众一直认为这个弹丸之地的小国家的强硬后台就是老美同学,而当政的穆兄会也是一个打着宗教旗号的大财团,后台也是他。在运动早期,很多埃及民众并不清楚这背后的金钱利益关系,并对新总统寄予了相当的厚望,但新总统是穆兄会幕后老大的傀儡的真实身份逐渐地浮出水面,并且他们以宗教的名义,认为因为大家拥有同样的信仰,是兄弟姐妹,同意失去土地的巴小同学在埃及西奈半岛合法居住,变相割让国土的做法引起了众怒,也因此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音。因为有了这个背景,所以,影片一开始就是保护普通民众的警方毫不手软地把美方记者羁押上车,而囚车外的普通民众叫这两个埃及人作“叛徒”,并就地捡起石头砸向囚车。原本,这一群愤青似的普通老百姓跟警察是站在同一战线的,但他们砸警车的粗鲁行为却被警察解读为对警方的攻击,根本不相信他们的任何解释,最后连10几岁的孩子也一并推上了车。

第三波被押上车的是在游行队伍中对警察发起攻击的穆兄会成员,他们这几个人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民众,不过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信任的组织才是正义的化身,满腔热血地加入了这样一场被操纵的游行而慷慨被捕。

就这样,20多个普通老百姓,在意外之中被关在了一起。他们有三口之家、父女、兄弟、同事、朋友、老板与员工、流浪汉与富家子弟,一群原本并不相干的人,在囚车内经历了因为两大阵营之斗而被警察用消防水泵扫射之后,这辆还不算台拥挤的囚车,暂时安静了下来。

整部影片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母子情、父子情、父女情、夫妻情、兄弟情、哥们儿情、同事情、因狗生情、同病相怜……普通生活众生相,人性在烈日和催泪瓦斯中一次次地真实显露,每到一个似乎可以让人略微喘口气的时候就突发情况袭来,情节安排一环扣一环,张弛有度,扣人心弦……

你没看过的埃及电影《冲突》:穿越一群普通人的囚车生活

在这里,我想借自己在这里和当地人生活在一起多年的体会,对几个我自己印象很深刻、但国内观众并不一定清晰的点做一下简单的梳理,方便大家观影时能更容易明白导演想要表达的意思。

(一)年轻的母亲为什么要主动上囚车?

在第二波被抓上车的人中,那位十岁男孩的母亲拉格娃最开始是没有被抓的,可当她的丈夫和孩子被推上囚车时,她急了。她着急地对身边的警察们解释,希望孩子可以避免,争取为果的她索性也捡起石头用力砸向警车,警官无奈她的冲动之举,只好把她也送上了囚车,她几乎是冲上了囚车,紧紧地抱住了自己的孩子。

也许很多人跟剧中她的丈夫一样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自投罗网,自保不好吗?去搬救兵不好吗?可作为母亲的她眼睁睁地看到孩子被无端抓走,心里除了想到要跟他在一起去保护他之外,也许完全没有时间空间去想其他的,包括自己的安危也顾不上了,这一点我深深地理解。

这是一部罕见的没有男女主角的电影,除了饰演这位母亲拉格娃的演员是埃及人很受欢迎的女明星耐莉·卡里姆,她的戏份稍微多一点儿外,其他的每个角色都是由一些不太有名气的演员饰演,但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折射点。由于拉格娃是一位专业技术还算过硬但宗教信仰并不执着的护士,利用她敢说敢做的个性,把其他人物和事件都串联到了一起。

比如,透过她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另一对同在一辆囚车内父女、一对同时被捕但被分别关押在两台囚车的父子、及同一囚车内两位失去儿子的父亲,多个侧面演绎出埃及人的亲子关系和对待家庭的态度。

国人们总是说,我们的家庭观念非常的强,外国人都家庭观念淡漠,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首先,我们通常说的外国其实只是指的某些欧美发达国家,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好多的“外国”是我们的视野很少或者说根本无法去触及得到的,而且,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于爱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一个个散落在外的点,并不能真正理解他国别人的内心所想。而这部影片中所显示的更是一个大家都比较陌生的另一个精神世界的普通家常,以我自己作为外国媳妇的身份在这个国度的亲身体验和观察所得,我非常清楚,埃及人对于家庭的重视可以说是非常强的,他们对孩子的照顾比我们还更而甚之,可以说是一生一世的。比如父母的财产都是为了孩子而积累的,孩子结婚需要的房子、车子都是父母准备的。就像我家,我们结婚的房子、车子是父母买的,我的孩子还在上小学,先生也已经以她的名义买了房子放在那里了。不仅我们如此,亲戚朋友家也都差不多这样。而他们对于我想要每个月寄给父母生活费的想法却完全无法理解和接受,感觉是天方夜谭,好笑至极;比如他们对孩子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母亲不管上不上班,都是要打理好孩子的一切的,吃喝拉撒全方位照顾外,陪着孩子做作业、上各种补习或者兴趣班等等,都是当妈的必须责任,让长辈来帮忙带孩子也是不可思议的;又比如我一直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希望她可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可我的教育理念却被认为是推卸责任,是当妈的自私在偷懒……诸如此类的不同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们在为人处世时的行为模式。当然我并非说谁对谁错,谁好谁孬,每一种存在都是有它的价值的,每一类人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解读都是无可厚非的,在这里我们只是透过这样的角度,来看影片中年轻母亲的举动,就会容易理解了许多,更何况拉格娃跟丈夫相处也并不愉快,可以说不太信任丈夫可以保护好她们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守在孩子身边才可能心里踏实。

你没看过的埃及电影《冲突》:穿越一群普通人的囚车生活

在说拉格娃和丈夫的关系之前,我还想说一说片中的两位失去孩子的父亲。

一位是手机店的老板,儿子因为加入了穆兄会而与之失去了联系,这次被抓上囚车正是因为他想要在游行队伍中把儿子找出来,这是一个多么渺茫的奢望呀,但是花白头发的老父亲不仅自己来找,还要拉上自己店里的老伙计一起来,结果没想到他们两人却被误抓了。在囚车上他丝毫没有放弃任何寻找儿子的机会,尽管闷热难耐、干渴难熬、疲惫不堪,但他依然不停地向着窗外一遍又一遍地高喊儿子的名字,喊得嗓子都快哑了,听得人心都要碎了。他的呼唤意外地得到了同车内的另一名年龄相当的父亲的声援,他也帮着他一起喊。这两位失去儿子的父亲,前者是普通老百姓,后者是穆兄会成员,原本是处在截然相反的立场上的,前者更是痛恨后者所代表的组织毁掉了自己的孩子,而后者,他的儿子也同样是因为这场运动而不知所踪。真是不知道,在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长达好几年的角逐当中,有多少还未成年的孩子被卷入其中?又有多少父亲永远地失去了孩子?又有多少家庭因此而破碎?就在这一刻,在这样一辆因为监狱人满为患、无法归位的囚车里,对立与仇恨因为同一个身份“父亲”而黯然失色,两个一上车就剑拔弩张的“对手”,却因为对儿子的思念与爱和解了,冲突在他俩的心间就地消融了。

现在说回拉格娃和她的丈夫。

从开场前半段拉格娃自投罗网上了囚车而跟丈夫的争执中,很容易看出他们夫妻相处得并不愉快。但他们的夫妻关系却因为意外无端被捕后一个戏剧性情节,反而得到了翻转、彼此和解。而他们的相处模式,也真实地反映出很大一部分埃及夫妻的日常状态。

大多数埃及人(不分男女)性格奔放热烈,简单直接,不管是中下层的所谓小市民还是接受过良好西方教育的中上层所谓绅士,在面对家中至亲的人时,都是非常不加修饰地直来直去。因此,夫妻间时不时就会擦枪走火,冲突不断。虽然他们很容易就如同小孩子般的又在一起嘻嘻哈哈了,尽管他们普遍认为夫妻关系就跟亲子关系一样是理所当然的牢不可破,但周而复始的打打闹闹,在彼此心里多多少少会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让两个人的相处更多的是为了孩子而在磕磕绊绊中拉扯着。

影片中,丈夫在一次游行队伍对警方的突袭中,被车外的石头砸中后颈而流血不止,刚开始拉格娃心里也很害怕,只顾着保护儿子。但当发现席地而坐的丈夫神色木讷时,作为一名护士,她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果然,丈夫的后脖颈的伤口很深,流血不止,为了止血只好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用埃及穆斯林女性固定头巾惯用的小别针来替代针线缝合伤口。每扎一针我都感觉是扎在拉格娃的心上,这样的心痛并非是想表现她爱丈夫有多深,而是在这样的非常规救治中,唤醒了她被日常生活磨损得强硬又麻木的爱,一份超越了同情的慈悲,一种对丈夫无条件的宽容和接纳。当丈夫的情况基本稳定,她轻轻地将头靠在丈夫的肩头,丈夫表现得非常诧异,停顿了片刻,随即也将头歪着,靠在了妻子的头上。这一份爱的回归可以说是他们夫妻因祸得福的意外之喜,也让我看到,生活中总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发生着,不管这些意外突然事件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它们存在的意义或许就是为了点亮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一盏早已蒙上了灰尘的灯,唤醒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温情的那个部分。

你没看过的埃及电影《冲突》:穿越一群普通人的囚车生活

(二)两个好朋友为什么大打出手?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思维,两个关系相当铁的哥们,一方与对方的妹妹谈恋爱应该是件高兴的事,可影片中哥哥却对未来的妹夫立马翻脸,甚至大打出手,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这个还必须从当地的婚俗和教义说起。在这样的宗教国家,恋爱是不能随便谈的,男女双方只有在已经订婚的情况下才可以出双入对地谈恋爱,而且正式结婚前是不被允许有身体敏感部位的接触,甚至接吻都是不可以的。在这个国度,公共场合是一定见不到以接吻为起点的一系列亲密行为的,即便是合法夫妻,也不可以。记得有次我跟一对已经订了婚、正在准备新房的未婚夫妇朋友说,你们与其吵架拌嘴,还不如来个亲吻。结果,对方连忙叫起来: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那个紧张程度可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呢。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对这一套无所畏惧了,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都偷偷地在家人父母不知道的时候和地方谈情说爱,但一旦被公开,将是非常严重又糟糕的一件事情。女方家人会认为这是对女方的侮辱和侵犯。

影片中,DJ小哥还没有正式向好朋友家提亲就跟好友的妹妹在一起了,也就是说他们是背地里在接触,所以,当哥哥无意间看到朋友手机里妹妹的号码和他们聊天的短信时会恼羞成怒,认为这个哥们儿做事居然是如此的不靠谱,这是在伤害他的妹妹,要知道在这个国家里,这样的行为跟婚外偷情的性质是差不多的。而且由于是很好的朋友,他会更加地生气,会觉得这也是对他本人和彼此友谊的不尊重与亵渎。

埃及人在这方面是非常较真儿的,不了解一点就很难理解剧中这个情节的设置,也会让最后那个细节的效果大打折扣——当囚车被游行队伍推翻、里面的人不断地被外面的人生拉硬拽出去群殴,自身难保的哥哥眼睁睁地看到朋友被强行拖走的那个瞬间,他终于跳出了愤怒情绪的控制,原谅了对方。这一对哥们儿之间的冲突,源自被信念禁锢的爱,止于发自内心的情,朋友之间的情意最终此时战胜了清规戒律,在强烈的冲突中完成了内在的宽恕。

你没看过的埃及电影《冲突》:穿越一群普通人的囚车生活

(三)、为什么要着力渲染尿急的少女最终在一片混乱中失禁的痛苦?

人有三急,在我们看来,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有些羞羞不好意思,但一定不是影片中展示的如此耻辱和痛苦。

影片中,男女都遇到了急需上洗手间的窘迫。跟警察打报告,申请外出囚车小解不被允许,警官顺手从地上捡起一个空矿泉水瓶子递到车里,因糖尿病而憋不住的手机店员却不知道该怎么使用——估计是他们没有经历过春运堵车吧(此处偷偷笑一下)。其实,在开罗这座举世闻名的城市,经常会一不小心就看到有人背对马路、靠着墙根、就地解决。这也难怪,在这个交通拥挤不堪的地方,公共厕所的数量为“0”,(国内的这方面设施真心要点赞,哪怕就是收费的,也至少可以有地方去呀)在这里,可真的是难为那些长时间在外跑的人了,运气好的,可以就近找到“M”记、KFC等为数不多的餐厅或者正好开着门的清真寺来解决问题,绝大多数人除了忍、忍、忍之外,也就只能做些不顾脸面的事情了。像影片中这个比较年长的店员,估计平时很少在外面跑,既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觉得难为情,拿着这个沾满了泥土的空瓶子不知所措。为他做示范的同学除了身形在这一车人当中比较出众,头上还带着一个厨房用具——不锈钢漏盆当做头盔,而且他还有个让整车人都开怀大笑的外号和本事(五音不全的他把不锈钢漏盆头盔取下来当做手鼓敲击,唱着埃及人都很熟悉的情歌,记者用微型手表摄像机拍下了整部影片中唯一的一组大家都欢乐的镜头,那个场景让我看到了埃及人性格中特有的乐观与豁达,一份享受当下的坦然,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他娴熟的在车尾一举两得地做了示范,才让憋不住的店员得以照猫画虎地释放。

但作为女性,这个问题就非常的棘手了。首先,那位虔诚的穆兄会支持者、立场坚定又自重的少女阿依莎只能默默地做着祈祷(影片中有个她用大拇指轮番掐点自己其他四个手指关节的特写镜头,这个是伊斯兰教里的特有的赞颂祈祷仪式)她双目低垂憋得满头大汗,眼泪也忍不住掉了下来,细心的拉格娃立即意会,坐到她旁边耳语确认之后,轻轻地告诉了少女的父亲。可警察还是并不同意她下车,于是大家自发地提议男士们转过身去,让拉格娃陪阿依莎到车尾解决,可害羞的少女却做不到,又急又羞地哭了出来。

也许,有人会觉得她很矫情,男人们都很自觉地配合了,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你没看过的埃及电影《冲突》:穿越一群普通人的囚车生活

其实,这一点放在她身上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在埃及,同样是信奉伊斯兰教,但却又有程度上的很大差异。拉格娃和阿依莎可以说就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极端的女性特质。拉格娃虽是穆斯林,但却不带头巾,观念相对开放,并不太把教义之类的东西太当一回事。由于护士工作的关系,难免会接触到异性身体,她本人也不是很在意。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就清楚地展示了这一点: 一位穆兄会成员被车内普通民众阵营里的流浪汉用刀片割伤了额头,拉格娃在征得丈夫同意后去给他处理,手刚要碰到他的伤口时他却不愿意了,认为是“男女授受不亲”,拉格娃无奈只好要来了他们穆兄会成员手臂上绑的游行标志,用它拿来当止血绷带让他自己套上。

而阿依莎,虽然还未成年,但非常虔诚,自己已经非常刻意地在回避任何与异性接触了,不管是她朴素又包裹严实的装扮,还是随时与异性保持身体距离,甚至目光的接触和对视,这些镜头的都在表达这这个意思(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的)。对于像她所代表的这一部分女性来说,当众说出自己要去去上洗手间这句话都是难以启齿的事,更何况要在一个密闭的狭小空间里宽衣解带,哪怕是异性们都非常自觉地去保护她的隐私,但她却依然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后来,警察同意她下车去解决了,可就在那一瞬间,车外局势突变,游行队伍对警察发起了猛烈的袭击,双方迅速开始交战,她她根本无法下车。后来在一次混乱中,老父亲带着少女逃出囚车,少女被警察在乱石战中救回囚车,父亲却被不长眼睛的飞石一次次地击中,倒在了血泊之中。这位坚持己见一定要来参加游行的倔强女孩终于意识到是自己执拗害死了陪伴保护自己的父亲,车下不断的冲突,让囚车反而变得相对安全,真是莫大的讽刺,现实的无情、避不可避的冲突给心中充满了“革命”理想的年轻人实实在在地上了一课。

(四)、流浪汉与富家子之间的温情互动有什么寓意?

影片里,在普通老百姓阵营中,有两个原本根本不可能做朋友的两个人,却因为一张狗的照片,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他们一个是用DJ小哥藏在袜子里的手机打电话向家里求救的富家子(听台词的内容,估计还是曾经有权势的家族,由于父亲去世了,所以妈妈的话语权明显的少了很多)一个是靠在马路上给人擦挡风玻璃为生的流浪汉。埃及是一个贫富悬殊特别大的国家,在老百姓心中,阶级差异非常大。我们家就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搬到了现在的小区,爸爸曾经非常明确地告诉我,我们的孩子是不可能跟旧家那一片的孩子们一起玩的。虽然,平日里大家相互寒暄都挺和气的,但是骨子里的区分却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所以,按照常理,这两个人之间是不可能产生情感上的交集的,可偏偏在这样一辆囚车里,流浪汉无意间说着他怀念着自己死去的狗朋友“肮脏”(估计那条狗也是一条流浪狗,埃及城区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流浪狗流浪猫)富家子动情地拿出了一张照片,那是他过世父亲送给他的留念品,照片上那只价格不菲的狗正是富家子相依为命的重要伙伴——他说他无法想象自己失去这条狗的日子可以怎么活下去。可就在这辆囚车里,他居然如此轻易地就把照片送给了一个自己曾经完全不在意甚至会看不起的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这样的举动实在是让人动容,也让我看到了导演想要传递出来的那份对于平等与自由的向往,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没有思想教条的禁锢,只有跨越了阶级、身份和物种自然而然的爱。

你没看过的埃及电影《冲突》:穿越一群普通人的囚车生活

这是一场社会变革的冲突,也是一场人们思想进步的冲突,更是一场生命成长的冲突。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置身于各种各样的冲突当中,也许它很小,人们并不在意它存在的价值,也许它很大,以至于有些人完全失去了理智,走向了疯狂的自相残杀……

影片种还有很多的情节是相当棒的,在这里我就不做过多的解读了。在最后,前来营救囚车里的弟弟的穆兄会成员,因为无法打开被手铐锁住的车门,打若干个电话也没有人接听,于是就把车开到了他们的游行队伍中,原本以为同一阵营的“自己人”会得救,对方阵营的老百姓会被得到起码的尊重与善待,但人们已经在这样的冲突中迷失了方向与自我,完全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杀红了眼……囚车被推翻,囚车被撬开,车里的人被不容分说地一个个拖出车外,瞬间淹没在群殴的队伍里……还在车里的人奋力关上被撬开的车门,大家全力以赴地堆挤在一起堵住车门……影片在这样的对峙中走入了尾声,不知道车厢里剩下的人命运会是怎样,只知道被人们每天挂在嘴边无数次的“和平”一定不是这样。

我们家曾在那次的游行期间去了海边度假,那座城市也同样有人走上街头,只不过整座城市的气氛相对舒缓。晚上从海边开车在回程的路上,只见浩浩荡荡地游行队伍迎面朝我们走过来,布满了整个路面。幸好当时马路正在扩建,我们连忙把车靠到右侧还没修好的一边,然后在颠簸中慢慢向前行驶。突然听到队伍里传来刺耳的叫骂声,嫌我们阻挡了他们游行的队伍,向来行事冲动的先生出奇的安静,一言不发,闷头开着车。终于,我们这辆车驶出了游行队伍,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想去评价是非对错,只想深深地感恩我们全家老小平安无事,更想深深地祝福这个世界,一切安好!

你没看过的埃及电影《冲突》:穿越一群普通人的囚车生活

由衷的感恩导演,能用如此的视角,如此真实地去还原那一段埃及史上不会被淹没的发生,感恩各位演员,用几近本真的流畅出演,真实地再现了生活中的不同人物,让人们可以去更加清醒地看到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什么才是这个社会该有的模样。

冲突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大冲突的恐惧与忧伤,让人看不到希望。如果冲突能够唤醒人们心中原本就有的慈悲与善良,那这个世界就会没有了仇恨与厮杀,就如同影片中的两大阵营最后可以放下各自的偏执,用人性最本真的部分相处,一同在并不完美的歌声中开怀大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