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猎又称畋猎、狩猎,是天子、诸侯王等贵族以及百姓在郊外山林、苑囿等地以个人或集体形式进行以获取禽兽为目的活动。田猎获取的猎物是汉代百姓和贵族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也是举行祭祀活动时的重要供品等。

汉代田猎活动的五个重要功能

田猎之射虎(画像石)


田猎活动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阶段的狩猎行为,当时是以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而存在的一种经济形式,后随国家的产生而逐渐在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礼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田猎是人类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它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不同性质。在古代国家礼仪和军事训练中田猎是严肃的,而在人们闲暇活动中田猎是轻松愉悦的,是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乐于接受的一种娱乐活动。

猎又称畋猎、狩猎,是天子、诸侯王等贵族以及百姓在郊外山林、苑囿等地以个人或集体形式进行以获取禽兽为目的活动。“巡狩”是易与田猎相混淆的概念,《白虎通》载:“巡者,循也。狩者,牧也”,巡狩是天子或皇帝视察地方的一种活动,其中也包含田猎活动,但它与田猎活动在主体、地点、目的、时间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汉代对田猎的称呼多为“猎”以及带“猎”字的词组,如羽猎、校猎、放猎、大猎、游猎、畋猎、狩猎、宵猎等。《说文解字》释:“猎,放猎逐禽也。”汉代对田猎的词组中,“羽猎”是指士兵负带羽之箭进行田猎的活动,如杨雄曾作《羽猎赋》;“校猎”中“校”的意思是“以木自相贯穿为阑校耳”;“校猎”即“围守禽兽而大猎也”,而且校猎更偏向于军事性质的田猎活动。田猎作为一项文化活动,是汉代历史上显著的文化现象,尤其为上层统治者所青睐,它的存在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对汉代社会有重要的功能,具体包括如下:

汉代田猎活动的五个重要功能

汉画像石:兕象人斗


一、田猎的政治功能

田猎的政治功能是指皇帝通过田猎活动维护统治和协调政治关系,具体表现为监督和激励臣子、团结宗族、监督地方政治和加强与外族的交流。汉武帝经常赤手搏击熊罴,这实际上带有将野兽当做外敌的意味,其实是向臣子作出表率和示范,以加强他们的国家责任感以共同抵御外敌;有时皇帝到远离京师的偏远地区田猎以考察地方政治,如汉武帝还曾田猎于新秦中,并由此发现北地郡在军事防备上的纰漏,汉武帝对涉事官员及时进行惩处并采取补救措施;皇帝还通过田猎加强与外族的交流,如汉元帝曾邀胡人一同田猎,让他们享受优越待遇的同时,炫耀汉朝的实力以对其进行政治威慑;《后汉书》引蔡邕《独断》:

“巡狩猎还,公卿以下陈洛阳亭前街上,乘舆到,公卿以下拜,天子下车,公卿识颜色,然后还宫。”

即东汉皇帝在田猎结束时,官员要在洛阳亭前街拜见皇帝,通过判断皇帝的喜怒哀乐以了解皇帝意志,这其实反映了汉代田猎活动中皇帝对臣子的监督。另外,通过官吏百姓观看田猎活动,可以彰显国威,如马融上书所言:

“使寮庶百姓,复睹羽旄之美,闻钟鼓之音,欢嬉喜乐,鼓舞疆畔,以迎和气,招致休庆。”

汉代皇帝还通过田猎活动团结宗族子弟,凝聚同盟。如皇帝为太子专门设立苑囿,如“孝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刘据),甚喜……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让太子在苑囿中与宾客进行田猎、宴饮等活动以凝聚同盟,为太子日后即位和管理国家做准备;又如汉景帝与入京的梁孝王刘武田猎,借以加深宗室感情,后来梁孝王在景帝面对七国之乱的危机时,及时援助京师以挽救汉王朝的危机。

汉代田猎活动的五个重要功能

汉画像石:较力图


有时,田猎也是统治者借以暗自进行斗争以调整关系的手段。如李敢跟随武帝到甘泉宫田猎时被骠骑将军射杀致死,汉武帝对此包庇,对外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这是因为当时李敢先前得罪了大将军霍去病,而当时霍去病权势正盛,“去病时方贵幸,上为讳”;又如李敢之子李禹因欺辱侍中贵人而被汉武帝召去刺虎,“上召禹,使刺虎,县下圈中”,将李禹悬吊老虎圈中,试图让李敢与老虎搏斗致死。后“禹从落中以剑斫绝累,欲刺虎”,武帝觉得他有勇才放过他,“未至地,有诏引出之。”

这两则材料反映出田猎有时是朝臣和皇帝消灭异己势力的借口,实为阴谋诡计。还有吕禄“时与(郦寄)出游猎”,陈平等设计让曲周侯郦寄借田猎劝说吕禄把军权上交朝廷,田猎成为政治游说的一种方式。

二、田猎的经济功能

田猎的经济功能表现在田猎以获取鸟兽等猎物作为生活资料、调节经济关系以及为田除害等方面。其中,作为生活资料是田猎最基本也是最早的功能,在汉代依旧如此。田猎获取的猎物是汉代百姓和贵族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也是举行祭祀活动时的重要供品等。如《汉官六种》记载:“上林苑中以养百兽。禽鹿尝祭祠祀”,即猎取上林苑中的禽兽来祭祀。

腊祭时,除了祭祀神灵还要举行宴饮活动犒赏有功者,“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用田猎所得犒赏一年来辛勤劳作的农民。用来腊祭的食物有很多,如兔子髌等。《岁时广记》记载南宋之前的腊日习俗:

“秦初腊、秦改腊、汉祠社……莽改法……得兔館、熏豕肉、蓄猪脂、取兔头、干兔髓……收狐胆、灰乌鸦。”

这些猎物的种类繁多,人们在腊日可以尽情地享用这些田猎美食;又如皇帝让人猎取禽兽以宴飨宾客,“宾客用鹿千枚,麕兔无数”汉章帝的宋贵人生病而“思生兔,令家求之”,注谓“霜前猎取而食之,其味甚美”,可见田猎获得野兽之鲜美是十分诱人的。

汉代田猎活动的五个重要功能

田猎(画像砖)


猎物除了可以食用,还可制成其他生活用品。如兽皮可用来制成皇室贵族所穿的鞋子和衣服,如“孝文皇帝衣绨履革”,“履革”就是用兽皮做的鞋。兽毛还可制毛笔,(汉制)“天子笔……毛皆以秋兔之毫”,甚至要求各郡百姓上交兔毫。很多兽物还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虎血可壮神强志;虎睛可用于治疗虐病等;虎魄可治“惊邪,辟恶镇心”等等。

在军队内部,田猎也同样是重要的生活资料,以至于成为长官搜刮钱财的一种手段。如汉武帝在轮台罪己诏中曾说:“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即边塞地区的长官让士卒奔波于猎取兽物并以获皮肉之利,造成士兵或逃亡、或为其长官谋利而边塞无人防备。

田猎也是汉代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汉代实行重农抑商,而《轻重篇》就反映了汉代皇帝将田猎作为调控经济的手段的史实。如皇帝通过规定诸侯之子及朝臣必须穿兽皮之服上朝,促使他们用粮食购买百姓手中的兽皮,从而使臣子手中的财物能够流通开来,史载:

“诸侯之子将委质者皆以双武之皮,卿大夫豹饰,列大夫豹蟾。大夫散其邑粟与其财物以市武豹之皮,故山林之人刺其猛兽若从亲戚之仇。此君冕服于朝,而猛兽胜于外。大夫已散其财物,万人得受其流。”

《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山东发生灾难,国家财库严重不足,“费以亿计,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却“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甚至借机囤积财物,连列侯和公主都要依靠他们维持生活,再加上私人铸钱时偷工减料而导致钱贱物贵。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下令不再使用钱币,并将白鹿皮制成货币:

“禁苑有白鹿……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以缓和经济危机。又或者开放部分山泽供百姓田猎“山林菹泽草莱者,薪蒸之所出,牺牲之所起也。故使民求之,使民籍之,因以给之”,从而减轻百姓负担。这也反映了田猎物资有作为国家的储备的经济功能。汉高祖、文帝、武帝、元帝、光武帝等在国家灾害发生时就将具有猎物等资源的苑囿开放给百姓使用以缓解灾害。当然田猎物资也可用来补充军用,作为军队的日常物资。除此之外,《白虎通》还记载:“四时之田,总名为田何,为田除害也”,可见田猎可以为田除害。

汉代田猎活动的五个重要功能

田猎(画像砖)


三、田猎的军事功能

战争最初出现于原始公社制瓦解时期,所用武器就是狩猎工具,战争方式也和集体围猎相同。等到国家产生,军队成为国家统治工具,进攻成为掠夺手段,军队组织有进一步加强,战争方式有进一步发展,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战争武器还和田猎工具相同,战争方式还和田猎方式相同。两者在参与人员素质、地点、工具、策略、程序等方面均有异曲同工之处。

如田猎和战争中都需要参与者具备勇气、力量、射击及驾驭战车的能力;两者都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因它们都是以追捕对象为目标,活动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应用的策略很相似:《六韬》认为车兵和骑兵因根据敌人的状况相时而动,如:

“敌人新集可击……天时不顺可击,地形未得可击,奔走可击,不戒可击,疲劳可击……涉长路可击,济水可击,不暇可击,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这些策略同时适用田猎;又如骑兵攻打敌人的策略:

“敌人行阵不固,士卒不斗。薄其前后,猎其左右,翼而击之敌人必惧……地平而易,四面见敌,车骑陷之,敌人必乱,敌人奔走,士卒散乱。或翼其两旁,或掩其前后,其将可擒。”

可见田猎与军事训练是息息相关的。田猎的军事功能主要是通过田猎选拔军事人才和训练检阅军队以及威慑以维护国防安全。

汉代田猎活动的五个重要功能

汉画像石:狩猎图


《说苑》记载:

“刺虎豹者……知其勇也……攫犀搏兕者……知其劲有力也;罢田而分所得……知其仁也”

田猎活动能够反映士兵是否勇敢、有力和仁义。又“流示之禽,而盐诸利,以观其不犯命也。求服其志,不贪其得,故以战则克,以祭则受福。”因此,田猎有选拔和考察训练士兵的重要功能。《汉书》引《汉官仪》:“岁终郡试之时,讲武勒兵,因以校猎,简其材力也”“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即郡尉在岁末时建立旗鼓,通过让士兵驰马射猎来考察士兵能力。

有时皇帝亲自考察训练,他们在田猎方面也具备高超技艺,如汉景帝刘启“驭射伎艺过人绝远”,东汉末年的曹操在仕途受挫时不忘韬光养晦,提高自己的射猎技能,《三国志》引《魏武故事》其“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比如,“秋冬较猎其下,命武士搏射禽兽,天子登此以观焉”,可见汉代皇帝常在上林苑内检阅士兵田猎。汉武帝还曾经让善骑射的韩嫣协助巡视田猎场地以训练军队,“欲事伐胡,而嫣先习兵”,汉武帝自身喜爱搏击熊罴,通过自身的田猎行为作表率以鼓舞将帅士兵。

除了皇帝主持和国家军队机构中的田猎训练活动外,皇帝还督促诸侯王等通过田猎加强军备,如汉武帝任命燕刺王刘旦戍守疆土,并警戒他加紧对边防军队训练,“……毋乃废备,非教士不得从征……王其戒之”,警戒他要加强守备边防,没有经过田猎训练的士兵不可以参与战争。而且,田猎也是匈奴等进行军事训练的重要方式,如匈奴冒顿单于训练其部下田猎,命令“行猎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辄斩之”,士兵如若没有射中猎物就要被斩杀,可见匈奴通过田猎训练士兵时,对射猎准确性的要求极高,这反映了田猎的军事功能。

汉代田猎活动的五个重要功能

汉画像石:狩猎图


四、田猎的娱乐功能

首先,田猎环境十分优美,山水环绕,草木茂盛,空气清新,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田猎,是很惬意和愉悦的事情。如枚乘在《七发》中写道:

“游涉乎云林,周驰乎兰泽,弭节乎江浔。掩青蘋,游清风。陶阳气,荡春心”

在山林间游猎,在兰泽周围奔驰,累了就在江边慢行,或是躺在草丛中,微风吹来,舒服极了。对于汉代皇帝尤其是西汉皇帝来说,娱乐性的田猎活动占多数。整日身处政务的统治者在猎取野兽这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其男性力量,从而满足其攻击欲和占有欲,田猎结束的同时他们也忘掉烦恼而释放自我,并借此获得了精神力量。

猎人生活从最古的时候起,对人来说就是坚毅和勇敢精神的学校。在这种生活里,成功乃至狩猎过程本身,都给人一种最紧张的愉性。因此,狩猎是在它的实际利益己经减少以后人为地保持下来的。有时他们不亲自田猎而是通过观赏士兵田猎来获得乐趣,这一过程中他们同样得到了满足感。

田猎过程中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如三国时期的曹丕曾自述:

“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

可见田猎有利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田猎者能够在酣畅淋漓的田猎活动中使身心同时得到放松,也锻炼了身体。此外,田猎也是在逆境时借以调节心态的方式,如李广在被免官期间常到山林中田猎,这其实是他借助田猎安抚自我的方式,楚王刘英在流放途中的田猎活动也是他排遣苦闷心理的表现。

汉代田猎活动的五个重要功能

汉画像石:斗牛


五、田猎的宗教功能

田猎是重要的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保证了祭祀活动的庄严性和完整性。如在举行一些祭祀时,皇帝要亲自田猎以表示对袓先和神灵的敬重:“王者祭宗庙,亲自取禽者何,尊重先祖,必欲自射,加功力也”,而且品相好的猎物才能作为祭品;腊祭时,皇帝要亲自射兽作为神灵的享用之物。《风俗通》释“腊祭”: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相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汉代田猎活动的五个重要功能

汉画像石:狩猎烧烤图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

“立秋之日,自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乘兴御戎路,白马朱鬣,躬执弩射牲。牲以鹿麝。太宰令、谒者各一人,载获车,驰驷送陵庙”

即皇帝在立秋日时,要亲自田猎射杀鹿麝以祭祀陵庙,再由太宰令和谒者负责将皇帝田猎的猎物送到陵庙作为祭祀供品。另外,猎物也可作为随葬品,如汉武帝去世后,霍光将“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把数百种野兽作为汉武帝的随葬品。此外,汉武帝举行封禅时采用先秦礼仪进行田猎,“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除此之外,田猎还具有祈雨的宗教功能。

参考文献:《汉书》、《汉纪》、《说苑》、《西京杂记》、《后汉书》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