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万年的昆明桃核化石

近几日,版纳植物园发表一篇文章,说在昆明发现了260万年前的桃核化石。该桃核大小,形状和纹理和现代昆明周边的毛桃差不多,说明早在人类出现在华夏大地之前,桃花就已经在昆明山岗上随着春风热烈盛开了。初看到科研报道,便觉得此发现意义重大,堪称本园的年度重大发现。桃不仅是中国人驯化的水果之一,现今中国史世界上最大的桃产地,每年生产1千万吨桃子,产量超过全世界的一半。桃花在中国文化中还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在昆明发现中国最早的桃化石的新闻,想必定会引发媒体和公众极大关注,激发大家对中国文化与科学的兴趣。

桃在中国文化中的角色源远流长,意义众多,堪称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上古有夸父死而变为桃林的神话传说,流行于世者的象征意义更为众多,如麻姑献寿的 “福寿”、王母娘娘蟠桃盛会的“喜庆”、刘关张桃园结义的“仁义”、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美好”、道教中桃木剑的“驱邪”、桃养人杏害人李子树下埋死人的“保健”,甚至还具有桃花运般的桃色浪漫或桃色事件等文化含义。在民间,桃树可谓家家户户种植,不仅可食用,而且美观,被赋予了一股实用主义与神灵仙之气。东晋末年,陶渊明更是把中国陶文化推向了最高峰,他巧妙地构思出“世外桃源”这一乌托邦的精神家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自此,桃花成了文化人的精神寄托。

浙江等地考古发现的桃核,展现了桃的驯化历史(1为野生桃)

桃不仅美味,而且花朵美丽,两方面均满足了中国人食用与审美的要求

除去这些高大上的文化含义之外,桃花与传统中的梅兰竹菊单一的精神意义不同。桃还有很多其它的文化含义,民间还有各种戏虐的说法。桃外形看像蛋蛋,有猴子摘桃一说;桃掰开后像女人生殖器,民间有骂妓女为贩桃子之说;甚至有楚人祭拜桃图腾的文化,以祈求生子。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国人对桃花的审美源于何时,何地,又来自何人?去年在浙江发现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国人早在7500多年前就已经驯化了桃子,新石器时代之人就已开始种植桃子了。桃早在中国人开疆拓土,文化萌芽之时便已经陪伴着中国人,无数次走过春夏秋天,从上古、先秦到元明清,直到现代,桃花依旧笑春风。从最早的食物采集,逐步演化出纷繁复杂的桃文化。

然而,考古资料虽说久远但不过万年,此次考古发现的昆明桃(Prunus kunmingensis)时间大约为260万年,比中国最早的元谋人的170万年还早几十万年呢。昆明桃的发现不仅再次证明桃子起源于西南地区,而且证明早在人类诞生之前,昆明周边的山岗之上,便已经开满了嫣红的桃花,中国人对桃花的喜爱或许自人类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春日和煦的天空下,伴着风云变幻的云朵,元谋人站在桃花丛下,眺望滇池,不知心中几何。如今通过残存的历史片段,结合今日之文化与科学,回望远古历史,这穿越整个中国人类历史的暖暖爱意,桃花与中国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呐。

明代仇英《桃花源图》,展现了桃与中国人至高的精神追求的关系。

作者:木石 来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