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下发给各大油气主管部门。

意见中,国务院明确提出三条方案需立刻执行。一是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二是要深化油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关细则;三是抓紧出台油气管网体制改革方案。

最后,国务院还为“三桶油”等油气企业们划了一个“红线”,到2020年底前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2000亿立方米以上。实际上,这意味着“三桶油”要将勘探开发投资至少翻倍。

一叶知秋近,一雪知冬寒,又一个冬天要来了。

去年冬天的冷,还是那么记忆犹新!今年冬天的“寒”,是否依然如此的刺骨呢?去年隆冬时节,我国北方一些省份地区天然气供应短缺,居民深受其害。今年我国天然气供应形势依然严峻,形势不容乐观。

一组数据,直观的表明我国天然气供应形势异常严峻。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增长超100亿立方米,达148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而2018年1月—7月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累计高达1575.6亿立方米,超过2017年全年国内天然气产量。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天然气自产量严重不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天然气自产量仅为904.9亿立方米。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气改工程”的持续推进,未来几年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还将出现井喷式增长。

鉴于此,国务院首次正式发布我国天然气发展指导方针,并要求我国天然气开发部门要从严遵守。言下之意,为了不让“气荒”连环上演,国务院要在天然气产业链上面“动真刀子”,包括勘探开发、管道、市场以及储存系统。以此,加强天然气开发和利用。

“加大勘探开发”,这是近两个月来最热的一句话。

上至最高领导,下至国“三桶油”掌门人,再到政府部门。“加大勘探开发”已经成为各个领域阶层的共识。这意味着,我国“油气加大勘探开发”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更意味着未来我国扩大油气勘探开发会是主旋律。

那么,我国“油气大开发”会持续几年?

至少三年!国务院已近对“三桶油”划出了到2020年底前这个时间点。

“油气大开发”的力度会怎样呢?

投资至少翻番,工作量至少翻数倍。因为想要三年内将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2000亿立方米,需要大量的投资。

据《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8》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超100亿立方米,达1480.3亿立方米,但离上述年产2000亿立方米的目标尚有520亿立方米的距离。

520亿立方米天然气是怎样的概念呢?

据相关机构预测,若想3年内完成520亿方天然气,在技术尚未大幅突破的前提下,我国三年内甚至需要打上万口气井才能完成!此工作量单单是钻井工作量,配套后续的工作量将更大!

不难看出,我国的石油工业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作为石油行业的央企,必须承担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保证一定水平的稳产目标。

其次,中原油田作为资源型企业,油气资源和产能的有序接替关乎生存和发展,是企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对于油田企业而言,产量是收入的来源和效益的载体,没有产量就一切无从谈起。

油脉气脉,油田的命脉。

因此,油田在部署每年的工作任务时,都是把油气开发作为各项工作之首。

油气勘探始终是资源型企业的第一要务。现在各项工作,不论扭亏脱困,还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核心在资源,关键在勘探。因此,再难也不能放松勘探,再难也不能不抓勘探。

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中原油田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建好三大基地,推动长远发展”。在具体措施上,中原油田提出,东濮老区坚持低成本战略,突出深化研究,优化产能建设,实现高含水期优质高效、储量替代率显著提高,保持“十三五”后三年及“十四五”120万吨原油产量硬稳定;普光气田坚持安全平稳高效,突出滚动增储达产运行,确保90亿立方米混合天然气稳产到2025年;内蒙探区坚持资源为根,突出增储上产,打造接替阵地,“十四五”形成年产50万吨产量规模。

今年以来,油田以推进勘探商业增储为目标,重点展开拐子湖中洼反向屋脊、普光大湾构造、东濮马寨-柳屯地区三个区带,突破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普光台缘斜坡带飞仙关组礁滩相两个领域,探索普光海相下组合、“两干”新区带、芨芨海子凹陷中生界三个阵地。

付出总有回报。普光探区重点探井分3井酸化试气喜获日产83.5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内蒙古探区拐子湖凹陷拐6井在基底发现潜山缝洞型油气藏,油气勘探取得新发现,发现缝洞型潜山油气藏,初步评价基底潜山有利区148平方千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