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学 时 讯

来源:BioArt

SED和EE对WT和Pink1-/-小鼠的影响

近日,Nature杂志在线了美国国立卫生院Richard J. Youle课题组一篇题为Parkin and PINK1 mitigate STING-induced inflammation的研究论文,报导了Parkin和PINK1可以减缓STING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机制,为parkin、线粒体自噬和炎症反应架起了联通的桥梁。

2,Neuron:前沿!Tau蛋白会破坏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核质转运(新机制)

来源:逻辑神经科学

The FG-Nucleoporin Nup98 Mislocalizes to the Cytoplasm in AD Brains

2018年9月7日,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瑞士)巴塞尔大学、(美国)梅奥诊所、(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德国)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与凯撒研究中心、以及(西班牙)生物医学研究所等研究单位的联合研究团队,将他们的 一项前沿性研究成果,以Tau Protein Disrupts Nucleocytoplasmic Transport in Alzheimer’s Disease为题(Article)在线发表在Neuron上。

研究表明:tau蛋白与核孔复合体组分可以直接发生相互作用, 导致Nup98蛋白(一种核孔蛋白)的错误定位,进而破坏核孔复合体的功能。这一变化进而说明核孔复合体的功能性障碍会诱发AD中由tan蛋白介导的神经毒性,以及tau蛋白疾病。

阅 读 分 享

1,依恋如何影响大脑的发育?

来源:新曲线心理

孩子建立依恋后,获得信任和安全感。这篇文章继续跟大家来聊聊依恋这个话题,通过回顾脑功能了解:为什么特定的回应式的照料和积极的经验对婴儿早期的发展至关重要。

文章最后,小编还为大家准备了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制作的科普视频,帮助你理解有关婴幼儿发展的核心概念。

2,今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第一步,让自杀能被公开讨论

来源:果壳

从2003年开始,每年的9月10日被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这个纪念日旨在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预防自杀行为。今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携手同行,预防自杀”。

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中国的自杀现象有着自身的特点。

个体易感因素、环境诱因和自杀工具的可获得性,是导致自杀的三个因素。

自杀者的心理体验包括六个步骤,核心是逃避自我。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可以对潜在自杀者进行早期干预。

自杀者经常会遭遇社会歧视。想要帮助他们,可以试着公开讨论自杀,尽量不回避不歧视不冷漠,避免说教。

阅读链接:

3,记忆的奥秘

来源: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视频链接:

科 学 人 物

1,教师节的怀念——追忆精神医学大家杨德森教授

阅读链接:

阅读链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