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影像之所以能被反复体味,是因为时间留得住、留不住的,它都能捕捉和记忆、传递和升华。摄影师作为影像记录的直接实践者,他们试图呈现的不仅是斑斓光影,更是他们对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表达。

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千呼万唤始出来,距离先力奖颁奖典礼已经过去两周。5月31日晚的标放,摄影系先力奖入围作品逐一揭开面纱,其中剧情片对现实和人性的雕刻、实验片对影像的创新开拓都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在评委老师衡量之后,各奖项一一揭晓,第13届摄影系先力奖也圆满落幕。

在各奖项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剧情片金奖的归属。本届先力奖,以印度为背景,通过对学生午餐交换展现社会贫富分化等现实矛盾的《课间午餐》众望所归,冠以金奖荣誉,小影也第一时间采访主创团队,为同学们“取取经”。

不要着急,来自《课间午餐》导演马丽亚·包尔汉和摄影黄树立两位主创的经验之谈小影这就奉上!

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小影:能谈谈这个故事的源起吗?您是如何确定影片的立意的?

导演马丽亚·包尔汉(14级摄影系):因为之前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去到印度拍摄纪录片,在这期间通过对印度学校和小孩子们的观察和交流,发现在一些印度学校中老师运用了午餐交换这一种形式教导孩子们分享、平等的重要性,于此同时学校中仍存在比较明显的贫富差距。我本人很喜欢午餐交换这一独特形式,无论是它的现实意义还是作为作品中重要场景的视觉展现,可以把家庭、贫富、朋友选择等等矛盾集中体现出来。因此在这个形式之上,加入普通孩子所面临的来自“朋友”和“环境”的各种压力,展现他们真实的心里矛盾和选择。

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小影:影片在剧作上作用盒饭这一道具将人物关系与矛盾充分展现了出来,您在选用这一道具的时候有怎样的考虑呢?

马丽亚·包尔汉:首先饭盒是孩子们带去学校午餐的必需品,是午餐交换这一形式的标志性道具;其次饭盒包含着具体化的贫富差距,富人家孩子对穷人家孩子的不满和嘲讽由它引起;同时它也是恶作剧实施的道具,进一步的激化矛盾。饭盒作为核心道具把故事的产生发展结局串联起来,它既是矛盾冲突的体现也标志着选边的结果,承载着人物的情绪、态度、行动。

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小影:这个剧本是怎样磨合的?改了多少稿?的最终呈现是否有和剧本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马丽亚·包尔汉:这个剧本从去年10月开始构思,前后改了3版,我确定了最终版后找到摄影,他对这个本子很感兴趣,于是决定合力把它拍出来。最后呈现的与剧本很一致。

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小影:影片选择印度作为拍摄地,有怎样的考虑呢?在现场执行的时候有哪些困难?

马丽亚·包尔汉:因为跟随之前纪录片项目来过印度,之后构思出了最初的故事构架,脑海里第一浮现的就是印度的氛围基调,所以最后选择在在印度拍也是顺其自然的事。之前积累的资源包括当地制片,学校等都能用到这个作品中。困难其实都还好,从选演员到确定场地,学校的校长和孩子们都很配合支持我们;语言也不是问题,可以英语沟通,所以拍摄的执行都还是很顺畅的。

小影:本片受到很多同学的喜欢,作为创作者有什么感想?认为自己这部作品好的地方和仍需改善的地方是哪里呢?

马丽亚·包尔汉:开心是肯定的,从前期准备到最后成品呈现在标放,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视觉化的东西展现出来不论结果怎样都是一件很激动的事。也很感谢和庆幸大家能够喜欢,这也是对自己的激励。好的地方首先我觉得小演员们的表演很到位,纯朴自然的展现生活日常,也很契合朴素的故事,然后采用自然光,以及空镜的质感,都能展现印度的自然风土。不足是,主创有点少,再多增加几个人,就更完美了,哈哈哈。

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小影:据了解你们的创作团队规模很小,您和其他主创是如何分工的呢?您认为创作团队最重要的是什么?有没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分享?

马丽亚·包尔汉:我和摄影两个人可以说负责了除了录音和当地的协调之外的所有工作,他辅助我导演层面的工作,还帮我翻译,我当他的摄影助理,美术方面包括服装、造型、道具、以及现场的制景也是我俩完成的,我还做了制片,场记和DIT。创作团队最重要的肯定是相互信任,大部分的点,我和摄影的想法和眼光是一致的,所以基本没有分歧争吵,整体下来工作还是很顺畅的。

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黄树立:团队确实很小,导演,摄影,录音,场记四个人,再加上当地找的外联制片。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其实我觉得是相互信任,这样的创作过程才会自由。我会很感谢导演对我的信任,因为我同时也是这个片子的剪辑,拍摄时候会缺什么需要拍什么镜头会很清晰。像在剧本中,主人公在回家路上路过宰鸡店和去寺庙祈祷是两场分开的过场戏,而在拍摄寺庙的时候很意外寺庙里正好在进行一场仪式,现场响起宗教意味很强的带古典的音乐,我们赶紧把这段音乐录下来,我才想到可以这样进行剪辑。包括像公交车的戏份,车票亭买票的戏份,回到家楼下的戏份,其实在原本的剧本里也是没有的。马丽亚和我带着小演员,在阿穆达巴这座城市里漫游了几乎一天,遇到公交车站就上车,直接拍。像票亭的那个镜头,是我自己特别喜欢的,当时我和马丽亚就对视了一眼,那个默契和信任会让我特别感动。从巴士上下来,到了城市边缘一个完全不知道是哪儿的地方,旁边有一群居民楼我看着质感挺好的,就很冒险进去拍了,加了一场回到家的戏。拍摄中发生的很多意外、巧合,现在想起来其实有点后怕,但能够拥有一段这样独特、自由的拍摄体验确实非常非常幸运。

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小影:马上要毕业了,对未来有怎样的规划?下一步作品想拍什么?对学校和师弟师妹们想说些什么?

马丽亚·包尔汉:下一步作品依旧想拍关于小孩的题材,并且还想和树立一起完成,有固定的能信任的合作伙伴是件庆幸的事。四年过得实在是太快了,所以希望他们一定要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天,努力提升自己,不要放弃和懈怠。

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小影:影片对自然光的影调是如何处理的呢?您是如何确定影片的调色基调的呢?

摄影黄树立 (15级摄影系):其实我特别喜欢自然光,这个习惯从大一林韬老师的图片课每周出门扫街,到《自由古巴》,再到这次的片子。自然光在限制拍摄条件的同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能给你自由。要做的是其实是感受,感受这个场景本身在这个光线条件下氛围,感受人物在这个场景中产生的连接,就能很本能的知道该怎么下镜头,怎么拍了。

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小影:无论是《自由古巴》还是本片,片子的空镜都很有风光旅片的质感,请问有什么特别的寓意么?

黄树立: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我很喜欢旅行,希望摄影机能成为观众的眼睛。

小影:能谈谈本片摄影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对人物进行塑造的嘛?有怎样的心得呢?

黄树立:就人物的塑造来说,它其实是一个综合的考量。比起在摄影上的设计,我在前期其实更加关注的是这几个印度小演员的人物造型。她们其实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我们所做的就是取舍。像在这个拍摄的学校,女生有浅蓝色条纹连衣裙,和深蓝色西装外套两个校服款式的选择,我们非常自然的能够把两个阶级的女孩儿们通过校服的形式进行区分,而主人公最后完成的转变也在服装上有所体现。包括我们在拍摄之前做Casting,在几乎全校的女生中选择出了最后的四个女生,是无论从她们的外貌到发型,甚至有没有佩戴眼镜,背什么样的书包,用什么样的水壶,什么样的饭盒都是我们前期根据剧本对人物进行的塑造。

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小影: 您是这次先力奖最佳摄影的得主,在拍摄这部作品的时候您遇到了哪些技术上的难题或者突破?

黄树立:其实我自己还是挺惭愧的,因为确实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技术上其实也没有特别的难题,这次拍摄更多是在锻炼自己的基本功。很多时候需要跟随演员的调度,自己一个人要边摇边跟焦点。

突破其实也谈不上,但确实很意外小机器A7通过比较准确的控制后,在标放上效果也不差。电影制作在现在到未来,一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大型工业化制作的模式会越来越成熟,小团队甚至一个人制作也能看到可能性。

小影:本片受到很多同学的喜欢,作为创作者有什么感想?认为自己这部作品好的地方和仍需改善的地方是哪里呢?

黄树立:感想当然是开心呀,我们将尽半年的努力最终凝结成的只是屏幕上短短的十五分钟。很难特别客观的看待这个片子,但这段经历和从中学习到的经验应该会陪伴我们很久。

专访“先力奖”剧情片金奖《课间午餐》主创团队:信任与默契是基石 | 学思⑦

小影:马上要毕业了,对未来有怎样的规划?下一步作品想拍什么?对学校和师弟师妹们想说些什么?

黄树立:接下来会继续积累,感觉在电影学院这四年,还没来得及做很多尝试,过得太快了。真的很希望自己的是19级,不是19届呢。

看完他们创作的心路历程,同学们有没有默默划下重点呢?

不论之前的学习生活有怎样的遗憾和崎岖,小影都希望大家在看过这篇学思后可以像师哥师姐所言,珍惜接下来的每一天,多去尝试多去经历,让电影学院对自己而言不仅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想成真的地方”。

采访|田兴 张树铭

摄影|董亚晨

文字|张皓玉 田兴

统筹|张树铭 姚沐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