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羊城派记者 李焕坤

文/羊城派记者 李焕坤 孙磊 张德钢 苏荇 郝浩宇 实习生 张艺璇

图/羊城派记者 宋金峪 梁喻

老城市的文化魅力,蕴藏在城市的每一处肌理中。广州作为千年岭南水乡,龙舟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早在1985年,广州龙舟竞渡赛面世,1994年,赛事升级更名为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经过20多年的精心打造,赛事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已被列为全国八大龙舟赛事之一。如何以龙舟文化激活城市活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有自己的做法。

新兵老将齐上阵!广州国际龙舟赛激活城市新活力

唤醒传统记忆 留住浓浓乡愁

相对于其他龙舟比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一大特点是除了22人龙舟竞速外,还设有传统龙舟竞速、彩龙竞艳、游龙表演助兴,各种龙舟在珠江面旌旗摇动、展示独特的岭南文化,留存着广州人的文化记忆。

夺得今年彩龙竞艳一等奖的是海珠区联星小港片龙船会。“小港龙船有着几百年厚重的历史,对传承龙船文化的民俗有着不可割舍的责任。”队员李伟杰说。

江面上来自天河区车陂村的“东坡号”颇为引人注目,已经151岁的它被装饰一新,伴随着人们的欢呼声和震天响的锣鼓声,“扒”入珠江水中。“‘东坡号’建于1868年,至今已有151年历史,同时也是广州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龙舟之一,每年都会起龙使用。今年我们还加入了新的元素:中西结合——邀请美丽的俄罗斯客人跟我们一同参与游龙项目。”队员阿斌说。

新兵老将齐上阵!广州国际龙舟赛激活城市新活力

借国际化平台 传播传统文化

今年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共有境外龙舟23条,保持一贯水准。来自澳洲堪培拉冰龙龙舟会龙舟队的队员Janet是第一次参加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我两天才来广州,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这个城市。今天看到珠江,觉得很美,广州天也很蓝。” Janet告诉记者,她划船经验超过20年,标准龙舟在国际上都差不多,但传统龙舟有它独特的魅力。

澳门独木舟会女子龙舟队自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举办以来,就一直参赛。队员Alin告诉记者,很喜欢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一个城市能坚持做国际龙舟邀请赛是十分难得的,其实国外也有划龙舟这个运动,但他们大多是标准龙,有些外国人来到广州看到游龙、彩龙,他们会惊讶龙船居然可以长这样,借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向他们介绍端午节的历史。我认为这项赛事对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很有作用。”

新兵老将齐上阵!广州国际龙舟赛激活城市新活力

增添年轻活力 赋予新时代特征

除了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龙舟也愈发吸引年轻人参与。今年来自海内外的一百多支参赛队伍中,有10支大学生队伍引人注目,他们来自广州、中山、佛山、澳门等不同地区的高校,平均20岁出头。

广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龙舟队队员魏健威告诉记者,为了今天的比赛,他们已经连续备战半年多。“这是一个很传统的运动,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上大学前我们都没有接触过龙舟,但现在都爱上了广州这项传统运动,它体现了力量、团结、奋斗,让我们着迷。”

对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张永坚来说,龙舟在他心目中不仅仅是体育运动。“父亲是顺德当地的一名龙舟运动员,七八岁开始就跟着他接触各种龙舟赛事,培养了极大的兴趣。”据张永坚介绍,他从高中开始正式加入比赛队伍,到目前已经有四五年了。在他心目中,龙舟不仅是他和父亲之间的传承,更是年轻一代对千年文化的传承。他认为,年轻一代的活力可以赋予这项传统体育项目新的时代特征。

新兵老将齐上阵!广州国际龙舟赛激活城市新活力

两岸人头涌动 共赏传统运动

比赛当日,艳阳高照,只见珠江岸边赛方设置好遮阳伞,市民在伞下集中观赛。涌动的人头于蜿蜒的江边集结,从高处俯瞰似一条长长的“龙”。

苏丹是与朋友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小伙,没想到会在旅途中与广州龙舟赛“意外相遇”。苏丹说自己在观看此次龙舟赛之前,对龙舟的认识只停留在端午节和粽子。“看完后,我很想去继续了解端午节背后的故事,以及扒龙舟这一重要习俗。”

小彭刚高考完,她回忆起自己上一次现场观看龙舟赛时还是一名小学生。与自己记忆中的龙舟赛相比,如今的龙舟赛不仅观众更加多了,现场也更井然有序。彭妈妈表示,希望小彭升学后学业压力变小时,能有机会投入到龙舟赛的志愿者服务中去。

新兵老将齐上阵!广州国际龙舟赛激活城市新活力

龙舟赛场的观众观赛区就和龙舟参赛队伍中的参赛选手一样,有“新兵”也有“老将”。余爷爷年轻的时候也和今天龙舟赛的运动员们一样,是扒龙舟的一名猛将。但是和余爷爷在穗边小涌扒龙舟不同的是,今天的运动员们能够在更为宽阔的珠江江面挥桨前进。余爷爷认为从小涌到大江,更加宽阔的水域能够让运动员们更加从容的摇臂挥桨。同时,运动员们向着广州新坐标珠江新城的座座高楼奋力前进,也是“妙极”!

新兵老将齐上阵!广州国际龙舟赛激活城市新活力

声音:场内热场外冷?

市民建议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可串联多区赛事

记者观察到,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虽已陪伴广州市民20多年,但不少市民“百闻未见一面”。棠下村村民钟先生几乎每年都扒龙舟,但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却是一次未看。“因为国际赛规格比较高,感觉参加比较多的是职业选手,村民上场不多。赛事和市民互动也几乎没有,站在那里看好几个小时不带劲。”市民欧阿姨则告诉记者,因为珠江比较宽阔,在岸边看觉得龙舟队伍都看不清,也不知道比赛的是哪支队伍,感觉茫然。

据悉,为扩大影响力,2019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在车陂村、东乡村、沥滘村举行赛前推广活动。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发起人苏志均建议,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作为广州龙舟的“龙头大佬”,可串联多区各村龙舟赛,形成整体效应。

“这种进村赛前推广的行为我很赞同。因为广州很多传统村落对龙舟的热情是很高的,如果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前期可以更多和龙舟传统文化环节结合,如起龙、采青等,早点进行预热、互动,我相信会更有利于传播。”

市民黎小姐则建议,珠江两岸可以增加与龙舟文化相关的互动体验摊位,“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是个很好的平台,建议打造‘体育+文化’,在体育赛事上如果增加更多的龙舟文化与互动,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了解。”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吕楠芳

实习生 | 梁敏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