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党员“老胡”的“小幸福” ——讲述理学院实验员胡广兴的故事




    随着高端实验器材的增多、实验方法的提升,高校实验员在科研、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谓事业有成,标准很多,理学院实验员胡广兴,却用行动给出了最为质朴的答案:敬业和热爱。胡广兴,利用休息时间动手制作、调试、维护几百台符合我校学生专业需要的实验器材,为学校节省大量资金,对学生的需求尽一切力量满足,在几十年如一日地“围着实验室转”的岁月中,“老胡”说自己在这里获得了太多的“小幸福”。

实验室里就有令他沉醉的“诗和远方”

    “要想做好数据,除了要有好的方法,一定要有好的仪器状态,摸透仪器的‘脾气’特别重要。看,这电池和电阻,是不是很精致?是我自己制作的。”拿出两块小小的、白色的标准电池和待测电阻,胡广兴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就像在抚摸着自己的孩子,珍爱之情溢于言表。

    胡广兴,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实验员的岗位上。提起“老胡”,理学院的师生们赞叹不已。30多年来,老胡就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地扑在实验室的一线,凡事全力以赴、凡事任劳任怨。

    实验室,决定着论文和课题中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胡广兴所在的大学物理实验室,有大量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后要调试、保养,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要由他亲自讲解。

    前些年,物理实验室设施陈旧,实验仪器老化,器材不够,胡广兴就带领实验员们利用休息时间维修和自制器材,确保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正常开课。近几年,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对大学物理实验室进行了多次改造,胡广兴在这个过程中“大显身手”,拿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经常自己制作、开发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成为“玩转”实验室各种装备的全能型“特种兵”。

    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胡广兴总是利用休息日或下课后的晚上加班,但他从没怨言、也从未提过报酬。在他身体力行的带动下,实验室的全体人员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建设中。

    “2016年,实验室开示波器实验课,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所有的待测信号需要自制并装配完成。由于开课时间紧迫,为顺利完成课前实验测试,胡老师在实验室干了整整一天一夜,才完成所有待测信号装置的装配工作。”理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室朱盼盼老师说。

    提起这件事,实验室主任王旗颇有感慨:“胡老师怕我们不让他加班,到了下班的时间对我们说,他收拾收拾就走,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发现上百台示波器已经全部调试好,这才知道他在实验室熬了个通宵!”

    老胡对学生有着父亲般的关爱,只要有学生找到他,他从不怕麻烦,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一次我做一个创新性实验,需要一些材料,实验室没有,我就退而求其次,找东西替代。但是胡老师说,一定要找到需要的那种材料!他拿着整栋楼的钥匙,带着我从建筑学馆一楼的房间开始,一间挨着一间找。有的屋子常年作为仓库,灰尘满地,他不嫌脏,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终于帮我找到了需要的材料。”老胡的“执着”,给理学院物理系的刘斌同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王园园同学看来,胡老师总是在实验课上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做创新实验时,我提出想法,想让胡老师给我些建议。但是开始时他只是鼓励我去做,尽可能提供方便。在我将想法逐步变为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他不加干涉、不限制我的思维,让我自己摸索探究、自己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结论或者遇到困难时,他才会讲他的一些想法,来指导我。”王园园说。

    “胡老师总是把实验室打理得井然有序,需要找的实验材料他总是能够第一个找到,从不会耽误我们的实验进程。我们去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由于有课需要晚上去做实验,无论多晚,他都会在实验室陪着我们一起,有不懂的地方耐心为我们解答,放假之后老师也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实验室指导、规范我们的操作,时刻提醒我们注意实验安全。”物理系大三的学生蔡虹告诉记者,通过各种细微点滴之处,胡老师经常叮嘱同学们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能囫囵吞枣、马马虎虎,对于实验要有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位于建筑学馆一楼的一间实验室,胡广兴老师向记者展示了一台他带领学生自制的电位差计琴,这台由好多根电线和一块木板自制成的琴能弹奏出如古筝般悠扬的音乐,凭借着这个项目,国媛、林仁智、马健等同学获得了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目前,胡老师还在指导学生做电吹管,争取申请专利。在介绍这些很有趣的DIY小物件时,老胡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满足。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参加教学是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很珍惜。每轮上课前我都先听课,向多名教师请教学习,然后认真备课,课上认真讲解、耐心指导,准备好每一台仪器。课上遇到仪器出现故障时及时排除或调换,让学生上好每一堂实验课。” 老胡说,修理老化及损坏的仪器,是自己的特长、甚至可以说是自己的爱好。据王旗老师统计,仅最近五年,老胡修好或制作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就累计约有近千台次。


  “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


    脸上总是带着淳朴笑容,十分不善言语表达,就是这样沉默寡言的他,每当学校号召捐款捐物时,却总是十分踊跃积极。2017年7月1日,胡广兴向理学院党委交纳了2000元的特殊党费;2018年7月1日,他又向学院党委交纳了3000元的特殊党费。
    “我享受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我觉得自己的贡献没有那些有重大课题和项目的老师大,就想在七一交点党费表达一下自己对党的心意。”这是胡老师向理学院党委的自我剖白,也是他交纳特殊党费的初衷。打开胡广兴老师的微信,你会发现,他的头像是他和党旗、入党誓词的一张合影。十九大召开后,胡广兴老师立刻把十九大报告自学了几遍。
    一个身边好人的凡人善举,从来都不是无迹可循。1996年,在胡广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他的支部书记韩秀莲在入党介绍人的意见上这样写道:“工作热情高,白天学生上课弄坏的仪器,当天晚上修理,10年来反复修理仪器上千台次;实验室评估时,通宵达旦睡在实验室,做准备工作;爱人上班远,每天早上背着孩子走,先送托儿所,从没因此耽误课;给本实验室修仪器,给卫生所、化学实验室等单位修仪器,给个人修电器等均无报酬,既无怨言,又热情完成。”一段朴实的话语,勾勒了胡广兴老师作为一名老党员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印记。
    和老胡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们看来,胡广兴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太看重的事格外执拗。2017年,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胡广兴老师整个十一假期都没有休息,整理仪器、打扫卫生,拖过的地再拖几遍,直到地面干净得能照出人影来。他希望实验室能够以最“惊艳”的状态呈现在评估组专家的面前。“在工作中,胡老师总是一路小跑,想干更多的活。在实验室改造期间,尽管假期被占用还总是加班,但他对我说,工作虽然累,但有奔头,看到实验室每天都有新变化,看到实验室的美好前景就愿意干,累也愿意。”理学院党委书记沙海影说。
    把手头的工作做好,眼下就是诗和远方。修理检流计、复线电位差计、标准电池、示波器,每年维修仪器几百台;制作稳压电源、霍尔电源、光伏探测电源、单相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演示装置、制动窗帘;拆电源插座、精心调试设备、安窗帘、随时检查门窗水电,消除安全隐患……胡广兴用耐心、爱心、恒心,用心守望着实验室。看似琐碎平淡的日常,在胡广兴老师看来,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是自己报答党的培养的最好方式。提起胡广兴老师,理学院院长徐章润说:“胡老师就像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在工作岗位上甘于奉献,无怨无悔,不计得失,这份实干精神正是我们东大人所特有的。”
    “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为了报答党对我多年的培养和教育,我对待工作极端热忱,不计较个人得与失,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党争光。”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胡广兴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的一段话,他用持之以恒的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