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6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公布了第一批2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我市2家企业上榜,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青神县本土工业企业眉山德鑫航空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鑫航空”)名列其中。

所谓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工信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2018-2020年),培育6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月以来,捷报频传。

全国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市第三家、青神县第二家上市企业,5G技术应用到传统制造业……青神县一批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竞相涌流,并凭借其创新活力,在多领域实现突破,让传统制造业迸发出创新活力。

不“死磕”就不会有市场

端午小长假期间,德鑫航空技术中心主任周杰并没有休息。他正对机场智能随身行李系统进行设计完善,为该系统在机场的广泛应用作交付前的冲刺准备。“原来的人工安检系统每小时通过100多人,正在测试的智能安检系统每小时可通过200人,极大地提升旅客过检效率和感受。”周杰说。

成立于2011年9月的德鑫航空是机场专用与物流专用设备制造商,公司研发人员占全部职工的20%。7年多来,公司用工匠精神“死磕”技术难关,到目前已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专利授权56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科技成果登记2项、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认定1项、科技进步奖1项。也正是这种“死磕”精神,公司成长为了全国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产品市场占有率也始终居于前列并呈现逐年攀升态势。

不贪多、不图大,青神县不少像德鑫航空这样的“小巨人”企业都“死磕”某一细分领域。据了解,该县四川省青城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的QMJ木工单片锯、多片锯系列产品占全国40%的市场份额,QMB木工双面刨系列更是占到全国市场的60%以上;四川丹甫公司生产的小型压缩机在全国饮水机、冰箱微型压缩机领域占比50%;四川新鑫元农牧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水产饲料超微粉碎机占到国内及东南亚市场的35%。

“我们没有明显的区位、资金、市场优势,如果一味地贪大求全,不走差异化之路,不‘死磕’某个细分领域,那么产品注定不会有市场。”青神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贾靖宇表示,35%、40%、50%、60%这一串看似简单的比例数字背后,正是青神县长期倡导的“精、专、深”企业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青神工业“小巨人”的成长“密码”之一。

“小巨人”因智能焕发新生

6月14日,走进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恩精工”)生产车间,流水线忙碌不停。但几千平方米的厂房里,却看不到几个人。据了解,该公司不仅实行智能化生产,还自己制造生产设备,不断培育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制造的能力,目前已自主研究开发数控加工中心数百台、机器人智能制造单元近70组。

不仅在生产环境,该公司还将智能化应用于整个公司的运营管理。

在公司生产车间的一台“MES看板(智能车间)”液晶显示屏上,整个车间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运行缺陷和任务单完成情况实时显示。通过这些实时更新的信息,工作人员精准掌握生产计划、库存明细和项目执行情况。“有‘云’平台强大的‘大脑’调控,减员又增效。”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厂区堆满了备用零部件,订单有变还要打电话一一协调。2017年,公司启动“云上智造”项目建设后,企业通过智能化管理高效地对8万多个规格型号、1000多万件机械传动零部件进行科学排产。

以智能制造为重要抓手,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青神“小巨人”焕发新生: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生物质竹纤维环保纸制品智能制造新模式及应用项目,实现制浆、原纸生产、纸加工生产等主要生产过程在线数据采集;四川立白投资3000万元,依托“互联网+”,通过引进ERP、OA等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

据悉,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精神上,青神县以重点企业为突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企业在智能化智造化方向投入,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全县工业转型升级。

政府甘当企业“店小二”

“小巨人”企业成长性好,但根基不稳,需要精准扶持。

截至目前,青神县已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工业企业11户,省级“小巨人”工业企业6户,省级“成长型”工业企业14户。为做好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培育申报工作,当地政府拿出“店小二”式服务理念,成立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出实招硬招,出台一系列政策和帮扶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

高层次人才短缺、企业周边配套不足、融资贷款需求大……一些“小巨人”企业被各种各样的问题束缚手脚。对此,青神县推出“扶持跟着项目走”,通过奖励资金鼓励企业技改、固投和研发创新;设立工业发展基金,用于企业人才、物流等方面补助;严格执行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初创科技型企业税收优惠、境外投资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个人所得税改革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发放企业贷款,破解融资难题;探索“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破解用地难题;加强对接高校,构建落实校地合作机制,开展“双千培训”,解决企业人才难题。

在软环境建设上,当地政府也动了不少脑筋。“企业服务日”“红色代办员”是专为企业排忧解难设立的服务机制。通过畅通政企沟通沟通渠道,从审批手续、企业周边环境,到交通、网络,企业足不出户,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被一一记录和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当地政府还制订《关于规范企业检查行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在全省首推“首违不罚”清单,推出延时错时服务,出台《青神县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行为暂行办法》,让企业对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眉山网记者 王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