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烟草和心脏病”。公共场所禁烟,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对此,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本报记者 张娇 牟柯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5 月 30 日,晚报记者从市爱卫办了解到,我市每年都在常态化开展健康教育和禁烟控烟工作,例如对重点人群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持续开展“无烟家庭” “送烟=送危害”宣传倡导活动等。

市爱卫办工作人员介绍,我市一直以来都在开展无烟政府机关、无烟学校、无烟企业、无烟家庭等无烟场所的创建,巩固无烟单位的创建成果。同时,将控烟工作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和评优指标。

2012 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公告》,规定在幼儿园、中小学校以及其他学校室内区域,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室内区域,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室内区域,国家机关提供公共服务的办事场所室内区域,商场书店营业厅等场所室内区域,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内,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公共场所都禁止吸烟。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公共场所,应当确定禁止吸烟区和吸烟区,室内吸烟区应当设有通排风设施。

近八成市民吸过二手烟

近日,晚报记者在巴城街头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了随机采访,近 20名男性中,吸烟率最高的是四五十岁的“大叔”。

“也想过戒烟,但是每次都失败了。”47 岁的张先生从来都是身不离烟,一般在办公室和家里抽得较多,身边人被迫吸二手烟。

晚报记者还对 50 位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结果显示,近八成市民表示吸过二手烟;不吸烟者对吸烟行为反感,其中近半数表示会劝阻。市民胡女士告诉晚报记者,在家里,老公和父亲都会抽烟,在单位,办公室的男同事也经常吸烟。 “真的很不喜欢闻那个味道,虽然我经常在说,但是不管用,家人还会觉得我话多。”胡女士说。

采访中,有市民表示,虽然反感吸烟,但时常碍于面子会不好意思说。

吸烟不仅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二手烟也会对他人健康造成影响,尤其是在有儿童、孕妇、老人等人群的公共场所。据了解,二手烟可迅速损伤心脑血管,导致心脏病和中风,可导致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5%-30%,导致中风的风险增加20%-30%。

“我成功戒烟了”

家住巴城的张先生今年34岁,有10多年的烟龄。要说张先生是如何成功戒烟的,得力于他儿子小风的监督。

“之前抽烟最厉害时,每天至少要抽一包,那几年只要闲下来就找打火机抽烟。”张先生说,他习惯早上起来抽一杆烟“提神”。然后,吃饭前要抽、饭后也要抽、见到朋友一起抽、晚上睡前必须抽。

儿子小风上三年级时,老师讲到了吸烟的危害,小风一回家便对他说: “爸爸,你必须要戒烟!”从那以后,只要小风看到张先生抽烟,就会大声阻止他。

“儿子大了,我觉得作为父亲,应该在他面前做好榜样,而且吸烟对健康有害,因此下定决心戒烟!”张先生说,自从开始戒烟,儿子便一直监督他,每次看到家里有烟,儿子就将烟藏起来;别人递烟,只要儿子在,肯定会被“没收”。

张先生坦言,戒烟那段时间,最开始很难受,但想到儿子就尽力忍一忍,要是实在忍不了就嚼口香糖。 “最开始也偷偷背着儿子抽过,结果儿子一回来就趴在身上闻烟味,当时就被发现了。”张先生说,烟瘾上来了主要靠毅力控制不抽烟,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如今半年多过去,已经完全戒烟了。

案例

宾馆在休闲区放置烟缸被罚1500元

《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公告》规定,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应建立禁烟管理制度,做好禁烟宣传教育工作,要在醒目位置设置禁止吸烟标识和监管部 门 电 话 ,不 得 设 置 与 吸 烟 有 关 的 器具,应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吸烟者吸烟或者劝其离开该场所,对不听劝阻的吸烟行为可以采取合法方式进行取证,并及时向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今年 4 月,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巴城江北财富广场一宾馆在大厅休闲区域放置烟缸。经调查,该宾馆经营者承认了在公共场所为顾客提供与吸烟有关器具,依据《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市卫计委对该宾馆作出了罚款 1500 元的行政处罚。

根据《公告》规定,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以 50 元以上 700 元以下的罚款。而对于负有禁止吸烟职责的单位和个人在公共场所未设置吸烟区(室)的,由相关部门责 令 限 期 改 正 ,给 予 警告,并可处 1 万元以下的罚款;禁止吸烟 场 所 未 按 规定设置禁烟标识 或 违 反 规定 设 置 吸 烟器 具 的 ,逾期 不 改 正者,处 2 万元以下罚款。

提醒

烟草伤“心” 还是戒了吧

“吸烟百害无益,长期吸烟使血液黏稠度高、血管硬化、肢体血流缓慢,逐渐形成血栓而产生肢体血管疾病。”市中医院门诊部主任李明国介绍,因此外周血管疾病常常“重男轻女”,抽烟的男子最容易中招。长期吸烟也易导致呼吸系统功能降低、胃黏膜损伤,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会加深肺癌的发生率。

李明国称,吸烟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烟雾颗粒中饱含大量 PM2.5,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形成斑块、栓子,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李明国提醒吸烟市民,一旦出现胸闷气短、全身乏力、咳嗽不断、味觉下降等症状中的任何两项 ,都 应 该 及时戒烟。晚报记者从市爱卫办获悉,我市正在推广医疗机构戒烟服务,组织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规范戒烟门诊,广泛开展简短戒烟干预服务,推行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