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除了暴风雨之外,大海里不时出现的鲨鱼也对潘濂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威胁,因为潘濂的筏子上总是有鱼肉和血的味道,所以经常会吸引到一些鲨鱼来冲撞木筏。不过和当时多数人下南洋不同的是,潘濂跟随一个哥哥到了一艘英国客轮上工作,做船舱服务生。

从公元1719年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出版《鲁滨逊漂流记》以来,海难或者空难之后的荒岛求生或者海上漂流始终是一个比较热门的文艺作品门类。比如近年来,光是影响比较大的影视作品就有《荒岛余生》、《迷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等。这些作品的精彩自然无需多言,但它们要么是完全虚构,要么即使有原型,也都经过了大幅度的文学加工。而今天桃花石杂谈也要给大家讲述一个人孤身在海上漂流艰难求生的经历,但这段经历却是完全真实的,而且虽然故事发生背景,如英国武装商船和德国U型潜艇等都是西方元素,而且故事的结局是发生在地球另一端的巴西,但这个故事的唯一主角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英国商船上的海南小伙

这段传奇经历的主角名叫潘濂,他1918年3月8日出生在中国海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不过潘濂有几个当时已经在工厂做工的哥哥,依靠哥哥们的收入,他在那个只有少数人能上学的年代幸运地从小就进入了学校。16岁时,潘濂像当时许多普通海南人一样到开始到海外谋生。不过和当时多数人下南洋不同的是,潘濂跟随一个哥哥到了一艘英国客轮上工作,做船舱服务生。

海南奇人潘濂的故事,经历编入美英海军教程,生命奇迹震撼世界

潘濂出生在中国海南

而当时在船上给英国人打工并不是一份好差事。在那个时代,中国工人即使在船上也受尽歧视,做的都是最低等的工作,住宿环境也非常拥挤肮脏。而且潘濂虽然是在海南岛出生长大,之前却从未下过海,因此不但不会游泳,上船后不久还出现了很严重的晕船症状。虽然潘濂的哥哥曾多次鼓励他为了生活坚持下去,但潘濂在1938年前后还是离开了这个英国商船,到香港的一家技工学校学习了半年。

但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欧洲也已经战云密布,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英国商船上中国工人的工作与生活条件都有了一些改善。这倒不是因为英国人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战争爆发之后,英国商船上能够招募到的英国海员数量骤减,而与战争相关的运输需求却大幅增加,所以英国人为了吸引和留住船员,被迫改善了中国工人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还给他们普遍涨了工资。而当时潘濂有一位表哥在英国商船贝洛蒙德号(SS Benlomond)上工作,所以潘濂也来到了这艘船上,在表哥手下做了一名二等服务员。

U型潜艇的猎物

1942年11月10日,贝洛蒙德号从南非开普敦启航,开始执行跨越大西洋的航行任务。它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南美地区的荷兰殖民地苏里南,之后会前往美国纽约港。而此时正是二战大西洋海战的白热化阶段。为了破坏美英两国的海上交通线,德国的U型潜艇大量游弋在大西洋各处海域,只要发现美英商船,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击沉。而贝洛蒙德号虽然针对战时航行的危险也进行了武装,但其航速却非常慢,而且它是一个不定线货船,没有固定的停靠港,因此此次航行没有任何的军方护航舰艇,而是独自航行。

海南奇人潘濂的故事,经历编入美英海军教程,生命奇迹震撼世界

一条与U-172号同型号的潜艇

而这些因素,都使它成为了U型潜艇最好的目标。11月23日上午11点30分,在贝洛蒙德号已经驶完了三分之二的航程,接近南美洲海岸时,它被编号U-172的德军潜艇发现,这条潜艇随即向其发射了两枚鱼雷,贝洛蒙德号中弹后迅速开始下沉,两分钟之后就完全沉没。当时贝洛蒙德号上共有55名船员,包括24名英国人和22名中国人。而在贝洛蒙德号沉没之后是否有幸存者,不同资料记载并不一致,有些资料说除了潘濂之外无人幸存,也有资料说有5~11名船员被附近船只救起(不同资料记载不一致),但这其中却不包括潘濂。

海南奇人潘濂的故事,经历编入美英海军教程,生命奇迹震撼世界

贝洛蒙德号被击沉的地点

而潘濂虽然基本不会游泳,但他却在贝洛蒙德号从被击中到下沉这两分钟里充分利用了一切能够利用的手段求生。他首先在第一时间穿上了一件救生衣,然后在整船沉没之前成功地逃到了甲板上,没有被沉船带进海底。他落水之后,在海里飘了大约两个小时,可以说已经接近了人生的终点。但幸运的是,他这时看到了一条在贝洛蒙德号沉没时落在海面上的救生筏,于是用尽全身的力气,游到木筏旁边并成功地爬了上去。

青年潘的奇幻漂流

应该说潘濂最终能够奇迹生还,这条救生筏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这条木筏大约2米4见方,还有一个帆布顶蓬。而因为是救生筏,所以上面存有一壶40升的淡水,还有几罐压缩饼干、干肉饼、麦芽奶片、糖块、梨莓汁和巧克力等食物。此外还有两发信号弹和一个手电筒。

开始时潘濂认为很快自己就会得救,因为他认为船东发现贝洛蒙德号失踪之后肯定会派人来搜救。所以他把这些食物分成了30份,也就是说他认为30天之内肯定会有人来救自己。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开始明白在当时如此危险的战时海况下,船东是不可能派人来营救自己的。所以他只能靠自己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寄希望于救生筏有一天能漂到岸上。

海南奇人潘濂的故事,经历编入美英海军教程,生命奇迹震撼世界

潘濂在救生筏上(事后实景重现)

首先因为他自己并不怎么会游泳,所以保证自己不落水淹死成了生存的第一要务。他用筏子上的一根麻绳一头捆在自己的手腕上,另一头捆在木筏上,这样保证了自己即使不慎落水,也能重新爬到筏子上。而在海上生存,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淡水,筏子上水壶里的水很快就喝光了,为了解决水的问题,潘濂用筏子上的帆布和自己的救生衣做了一个接雨水的水袋,这样水的问题就暂时解决了。

针对食物的问题,潘濂也就地取材,自己用筏子工具制作了一个非常好使的“钓鱼竿”。他把手电筒拆开,把里面的电线取出来做成钓鱼线,又把锡制的饼干盒周围比较硬的金属边扣下来,做成了鱼钩,然后用一些压缩饼干做鱼饵,开始在筏子上钓鱼。而这种办法很快被证明完全可行,他开始不断能钓到一些鱼。就这样,潘濂成功地在海上生存了下来,到大约第60天的时候,他几乎已经适应了筏子上的生存环境,甚至开始每天跳进海里练习一会游泳,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海上生存能力。当然,在海里的时候绳子还是始终绑在他手腕上的。

海南奇人潘濂的故事,经历编入美英海军教程,生命奇迹震撼世界

海鸥捕鱼,潘濂在后

但在海上生存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很快一场暴风雨几乎把他的筏子打沉,尽管最后筏子侥幸没沉,但上面的食物和淡水全都掉海里了。虽然潘濂还能通过钓鱼获得食物,但因为那几天没下雨,水的问题却没法解决了。当潘濂几乎快要渴死的时候,他用生命最后的智慧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筏子周边挂的一些水草揪下来,然后编成了一个鸟窝的形状,把一些鱼肉放在鸟窝旁边,很快果然如他所料,鱼肉的气味和假鸟窝吸引来了一只海鸥,潘濂立即扑上去把它抓住,并拧断了它的脖子,然后把血吸干,把海鸥的肉放在不容易沾水的地方晒成了肉干。而这些血最终救了潘濂的命,血里的水分使他撑到了下一场雨。

海南奇人潘濂的故事,经历编入美英海军教程,生命奇迹震撼世界

鲨鱼很危险?对于鲨鱼来说潘濂更危险

而除了暴风雨之外,大海里不时出现的鲨鱼也对潘濂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威胁,因为潘濂的筏子上总是有鱼肉和血的味道,所以经常会吸引到一些鲨鱼来冲撞木筏。但在处于生死边缘的潘濂眼里,这些鲨鱼却不是威胁,而是食物。他想办法从木筏子上拔下来一颗钉子,然后把一些海鸥肉插到了钉子上,做成了一个能钓鲨鱼的鱼钩。当然潘濂明白,大鲨鱼不是自己能招惹的,所以他专门挑了一个小鲨鱼下手。当一只小鲨鱼接近木筏时,潘濂把鱼钩放进海里,成功的把这个小鲨鱼拉到了木筏上。但鲨鱼的战斗力可不是普通鱼能比的,到了筏子上其实它想咬死潘濂也更容易了。而潘濂事先就用帆布把自己的手裹的严严实实,并用一个装满了水的饼干罐当棒子猛打鲨鱼的头。最终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潘濂虽然也多处受伤,但却成功地打死了鲨鱼。之后他从鲨鱼肝的位置把鲨鱼血吸了个够,又把鲨鱼翅割下来晒干慢慢吃,这甚至让他想起了海南家乡菜的味道。

最终获救赢得殊荣

而在漫长的海上漂流过程中,潘濂曾经几次遇到过途经的其它船只。每次他都想尽各种办法求救,但可能是这些船只认为他是日本人,所以都没有施救,只有一条船曾尝试救他,扔下了一个救生圈,可惜这时海上又起了风暴,潘濂的筏子被冲得很远,那条船很快也开走了。另外一次他还又遭遇了一条上浮到海面的德军U型潜艇,但这条潜艇既没有对他射击,也没有去救他,很快又下潜开走了。

海南奇人潘濂的故事,经历编入美英海军教程,生命奇迹震撼世界

潘濂获救后向一名将领介绍自己如何用手电筒电线做鱼线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潘濂已经忘记了自己漂流了多少天,只是记得自己掉落海中之后出现过4次满月。终于在1943年4月5日,三名巴西渔民在离巴西海岸大约16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他并将他救起,而此时他在海上已经漂流了133天。在登陆时,潘濂竟然还能完全自己行走,不用人扶。而这条消息很快引起轰动,3天之后,潘濂被送入最近的城市贝伦的一家医院接受全面体检,结果发现他除了体重降低了9公斤之外,身体状况竟然一切良好。但为了让他完全恢复,人们还是安排他住了1个月的医院。出院之后,英国驻巴西领事立即安排他前往英国,在那里他受到了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接见,乔治五世还亲自为他颁发了英帝国奖章。

海南奇人潘濂的故事,经历编入美英海军教程,生命奇迹震撼世界

美国作家阿尔弗雷德·贝斯特受潘濂经历启发,写出了著名的宇宙漂流科幻小说《群星是我的归宿》


英国皇家海军也对他的超长海上生存感到震惊和钦佩,在详细了解了他的生存过程之后,将他的许多生存技能编入了皇家海军的许多手册之中。而美国海军得到消息之后,也如获至宝,同样把这些技能编入美国海军的手册之中,甚至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潘濂的生存过程,专门复制了一个同样的救生筏,请潘濂亲自在上面演示自己是怎么做的。潘濂二战之后在美国生活,1991年1月4日在纽约病逝。而他的传奇经历,也使他成为了一个人类坚韧和超强生存能力与身心潜力的象征,被永远载入了人类史册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