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书坛关于馆阁体艺术水准如何定位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其情形不亚于现在关于丑书和田楷的争论。

当今书坛传承传统书法的代表书家启功先生和田蕴章先生也卷入了这场争议之中。但是启功先生和田蕴章先生都对馆阁体持肯定的态度,认为馆阁体虽然少了些艺术底蕴,其书法水准也是达到了当今书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司马南学写馆阁体,你觉得怎么样?

面对争议,启功先生对馆阁体的评价相当中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馆阁体。但是不少书家对馆阁体颇为不屑,甚至直指启功先生的书法就是当代的馆阁体。对此,生性豁达的启功先生不以为意,这样回复道:我哪有馆阁体写的那么好?馆阁体固然有其千人一面的局限性,但不管怎么说,馆阁体还是书法初学者比较好的学习范本。

田蕴章先生也持相同的观点,他在讲座里的表述更为直白:写好馆阁体是能事,应该以写好馆阁体为荣,不应该贬低馆阁体。

鉴于启功先生在当代书坛鲜有人可与之比肩的影响力,他对馆阁体的态度也让书坛对馆阁体的争议逐渐偃旗息鼓,不服的人大多把原来那些激烈言辞埋在了心里,更多的人也是口服心不服罢了。

司马南学写馆阁体,你觉得怎么样?

现在的书坛,争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丑书和田楷两个话题,馆阁体偶有人提及,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近日,以学者和书家自称的司马南又在网上晒出几幅馆阁体的临习作品,并明确表达了对馆阁体的推崇,倒也引发了一些关注。

作为一个争议性人物,司马南先生应该也算一个“网红”了。虽然关于司马南的诸多言论网友们大多不买账,但是对他频频晒出的一些书法习作还是有不少人表示了肯定。

司马南学写馆阁体,你觉得怎么样?

书法爱好者对馆阁体的由来大多会有些了解。一般以为,明朝初年被明成祖誉为“我朝王羲之”的书法家沈度就是馆阁体的鼻祖。沈度书法深受欧阳询楷书的影响,书风清秀婉丽,雅致妍美,深受明成祖喜爱。当时的读书人纷纷效仿这种书风,以迎合帝王的喜好。当时的“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书法史上称其为三杨)为皇帝起草昭告时,亦采用这种字体,因此这种书体亦称为“台阁体”。“馆阁体”的说法已经是清朝之后的事情了。

馆阁体在清朝被推上了标准字体的特殊位置。当时的科举考试发展到了“抑文重字”的程度,而字形大小、粗细统一,字体乌黑、方正、光洁的馆阁体便成为首选对象,逐渐演变为有清一代盛行的标准字体。

司马南学写馆阁体,你觉得怎么样?

客观地说,以欧阳询、赵孟頫两种风格为宗演变而形成的馆阁体,在艺术审美上的确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最明显的弊病就是千人一面,缺少变化和个性。尽管入此,要想达到馆阁体的书法水平也绝非易事。尤其是在书法水准持续下滑乱象丛生的当今书坛,能够写出明清馆阁体水平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正因为这样,本就不受待见的司马南推崇馆阁体也就不足为奇了。他在发出几张临习作品的同时这样写道:读到楷书册页《大清世祖章皇帝圣训》卷四,典型的清代馆阁体,觉得很美,照葫芦画瓢写下来却完全变了样子。

司马南学写馆阁体,你觉得怎么样?

司马南的书法水准如何我们在这里不做讨论,但是正如他自己说的,这几张临习作品的确是完全变了样子,看不出原作的那些书写特点了。从临帖的角度来看,司马南这不过是在抄帖罢了,不过还是能看出他不错的柳楷功底,倒也有可取之处。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