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地铁站的一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

周末坐地铁外出,看到一位妈妈带着小女孩在过安检。小女孩手里拉着绳子,绳子另一端飘着一个氢气球。

安检人员提示这位母亲,氢气球具有危险性,是不允许带上地铁的。于是这位妈妈于是蹲下来劝女儿,跟她说“阿姨说把氢气球带进地铁是很危险的,人多太拥挤,一不小心就会爆炸的,所以我们不能带它进地铁。

小女孩摇着头流泪,说妈妈我很喜欢这个气球,我要带它回家。我保证不让它乱跑,也不让她爆炸。

这位妈妈说“好孩子,妈妈见过气球爆炸的样子,很可怕的,有一次把一个小朋友的手都炸伤了。你想想,手臂和气球哪个重要呢?”

可是小女孩还是不同意把气球交给安检人员。

而这位母亲态度很坚决,一定要孩子放弃这个危险品,交给工作人员,虽然大家都看得出她很心疼女儿。

最后,在妈妈的坚持下,小女孩终于同意把气球里的氢气放掉,到家里再把气球吹圆。

小女孩流着泪看着氢气球一点点瘪下来,最后把它放进小书包,跟着妈妈进了地铁站。

这位妈妈的做法,让我在心里为她鼓掌。

我相信在她的教育下,这个小女孩将来一定会非常优秀。

晚上看新闻里的另一则消息,让我想起了那位可敬的妈妈。

那是在一家图书馆发生的事情。

一名父亲带着儿子到图书馆看书。父亲一直在低头看手机。而那个6岁的熊孩子却一直拿着小手枪玩具去瞄准旁边桌的小女孩。嘴里还发出砰砰的配音。

小女孩推开他,他过一刻又凑过来。直到小女孩的妈妈把男孩拉开。

过了一会儿男孩又溜到工作人员附近,拿着枪对准工作人员开始射击。声音很大,吵到了旁边好几位看书的孩子和家长。

于是工作人员就拉着孩子来到那位父亲身边,说:“请您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影响别人看书。”

没想到那位爸爸却发飙了:“你怎么说话的?公共场合什么影响不影响了,你看你们这图书馆小的,被影响的都是自己看不进书,还拿我儿子当借口。”

工作人员听后,对着墙上的提示语说:“如果再吵闹,就请你们暂时离开这里。”

那孩子爸爸更加不依不饶了,指着工作人员鼻子说:“哟?我看谁敢把我请出去。我办了读书卡,就有权利在这里读书,谁也不能让我离开。”

说完,拉着男孩走到另一张桌子,若无其事地接着玩手机。

家长们都对这对父子指指点点,而他们却浑然不觉。

对比那位地铁站的妈妈,这位父亲给孩子上了一堂太失败的亲子课。

孩子就这样看着父亲破坏了规则,以后他就会对规则毫无敬畏,而违反规则最大的受害者,往往就是违规者自己。

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我在大学里也是见过的,隔壁系曾经出过这样的事情。

大三那年,一位学习非常优异经常能拿奖学金的“学霸”突然退学了。我们很疑惑,眼看再有一年就要毕业了,他的名字总是排在年级前列,考研根本不是问题。

后来他们系的老乡来我们寝室玩,才说出了原委。

原来那位同学走之前,跟他喝过一回酒。他流着泪告诉我老乡,说自己是被小时候的教育毁掉的。

原来他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经济条件差,父母带着他赶集时,总是喜欢偷偷顺一点东西回家:买鸡蛋会在称重之后偷偷塞进袋子里两个,买米时也会让他在旁边偷偷抓一把装进口袋。

这样的行为在他小时候看来,完全是天经地义,如果没有这些顺来的东西,也许全家人都不太能吃饱。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从一个村里的小孩子,成长为重点大学学生。虽然初高中时他也因为手长的习惯被学校抓住过,可是因为他学习好,是个好苗子,校方也总是选择小事化了。

就这样,他一路进了大学,虽然知道那样的事情不太对,可是觉得别人不用的东西自己偷偷占有算是实现价值。从同学的书籍到忘在桌上的优盘,他都偷偷拿走了好几个。后来他顺走了隔壁寝室一个男生要送给女朋友的手机,被人发现后直接扭送到了学校保卫处。

于是他偷东西的事情就在他们系传开了。他也因为受不了别人的冷眼和指指点点,直接选择了退学。

他说自己其实并不想做那些事,可是小时候父母的鼓励,总能让自己战胜不安的良心。

意气风发的年纪,十多年寒窗苦读,就这样被儿时不良的影响,走向了歧路,真是令人可惜。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看见有些父母各种纵容孩子不守规则,带着孩子闯红灯、车窗抛物、翻越栏杆。插队、乱扔垃圾这样看似毫不起眼的小事,总会给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不太好的种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长成一颗无法修建的朽木。

相比之下,有些家长却会因为有孩子在身边,即使吃点亏、费点时间,也要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他们的遵守规则,就给了孩子端正做人的榜样,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规则的敬畏往往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