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原创: 肖浑 2019-03-01

晨雾 / 转帖

这几天有个视频被很多人转,就是台湾电视界很资深的体育主播傅达仁,在瑞士执行安乐死的最后一刻画面。这应该是亚洲第一次有人将安乐死过程向社会公开。

从画面可以看到,傅达仁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喝下了药水。前后他一共喝了两次,第一次是止吐药,第二次才是致命的毒药。喝的时候儿子忍住泪水抱着他说“爸我们爱你”。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妻子则微笑轻拍他说“放轻松没有病痛了”。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镜头外还有一群人在唱基督教歌曲《奇异恩典》。

傅达仁最后对镜头说了句“再见,farewell so long”,语调铿锵,表情昂扬。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现在世界上安乐死合法的国家,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积极安乐死,就是医生为病人注射药物让其死亡;另一种是协助自杀,就是由医生提供药物,让病人自行服用结束生命。瑞士属于后一种,而瑞士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允许外籍人士执行安乐死的国家。

这段视频的拍摄时间其实是2018年6月,只不过最近才由家人在网络上公开。我看了看网友反应,多数都是感动和理解,表达不安和反对的比较少。可能是因为视频止步于喝下毒药的那一刻,最后傅老先生陷入永眠的画面并没有播出。

另一个原因则是画面的气氛,甚至可以用“温馨”来形容,每个人都特别平静,傅达仁喝下毒药的那一刻没有任何挣扎,家人在旁边或是拥抱安抚或是拍摄记录,看起来这就是一场普通的家庭聚会,仿佛亲人要去的不是天国,而只是去另一个国家旅行。

为什么可以走得这么坦然从容?怎么做到的?网友对此有感动的也有觉得诡异的,而我更多的是好奇。我一向觉得人应该尽早想清楚死亡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活着。于是我翻查了很久关于傅达仁的资料,想给自己多一些参考。

傅达仁年轻时是台湾的篮球运动员,退役后当过教练,还曾在马来西亚国家队执教。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傅达仁年轻时


后来他又成为台湾电视界第一代的体育节目主播,差不多和大陆的宋世雄同一时期。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比赛现场的傅达仁


1991年央视春晚,傅达仁和宋世雄作为两岸同行代表,一起向观众拜年。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作为体育主播,他访问过很多世界知名运动员,包括球王贝利。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他有很多自创的体育术语,后来在球迷中广为传播,比如“盖火锅”就是他首先发明的。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这个词的英文原名是“blockshot”,指的是进攻方投篮出手时,防守方在空中将球打掉的动作,一开始在中国被翻译成“盖帽”。后来傅达仁在转播中给了“盖火锅”这么个新叫法,生动形象又有中国特色,还透着股喜庆热闹,正好呼应了比赛中这个动作让防守方士气大涨,就一直沿用了下来,成为约定俗成的说法。

傅达仁还主持过一段时间的综艺节目,比如台视的《大家乐》。不过他和娱乐圈的交集里,最为人津津热道的,莫过于王祖贤是他干女儿。因为王祖贤的爸爸年轻时也是台湾篮球运动员,和傅达仁就在一个队,王祖贤就是他看着长大的。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王祖贤和李宁打篮球友谊赛这段,很多人都看过吧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美人的身手从这段旧片也能看出来


不管是作为体育人还是媒体人,傅达仁可以说都做到了顶级,没什么遗憾了。

而在生活中,他又是那种特别强势的人,同事说他喜欢教训下属,儿子说他总拿棍子逼自己早起锻炼,妻子也说他在家总是大呼小叫骂骂咧咧。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这些说法都来自台湾的一档访谈节目叫《大云时堂》,家人朋友在一起追忆傅达仁。节目气氛也不见伤感,只有温馨,他们常常都边说边笑。这种乐观谈论刚过世亲人的方式,之前一般都是在美国电影里看到。(对节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B站搜搜看)

慢慢地我也终于解开了疑问:一个人为什么可以这么坦然从容地告别人世?

两年多以前傅达仁查出胰脏癌,癌症让他极其痛苦,必须依靠吗啡来止痛,而且吗啡的剂量很难控制,少了无效,多了又会昏迷,而且他每天会反复腹泻。医生跟他说动手术的成功率只有50%,就算成功也只能长期卧床,身体里还要插上各种管子。傅达仁身高180,患病后体重迅速从74公斤瘦到58公斤。

曾经是以强壮身体为骄傲的运动员,当然难以忍受身体这样衰朽下去;作为喜欢把控局面掌握主动的人,更无法把自己交给医生处置然后忍受痛苦。他不想以病弱之躯面对他人,觉得这有辱尊严,于是向家人提出要求:去瑞士执行安乐死。

而且他主动向媒体公开自己的想法,意图通过此事,激起社会来讨论安乐死问题,让安乐死早日合法化。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家人一开始不舍,为了安抚他,就建议他先找点事做,比如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想满足。于是他很快写了一本自传。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自传出版后,他还是继续求死,把新书发表会办成了一场“生前追思会”。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家人又告诉他,你不是对画画有兴趣吗,现在可以学啊。于是他又学了几个月油画,画了几十张,还办了个小型画展。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画展也顺带宣传了安乐死理念


画展开到一半,他身体又受不了,说要去瑞士,根本等不及。

拗不过他的决心,家人就跟他去了瑞士,先做个咨询。摸清情况后,傅达仁当即表示想立刻安乐死,这时候家人退缩了,都没做好心理准备,想挽回。僵持之下儿子恰巧生病发起高烧,这才暂时打消了他的念头,回到台湾。

病痛不会停止,很快他又吵着要去瑞士。哪怕儿子举行婚礼,也没能让他改变想法。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慢慢地家人终于理解了他,觉得应该要成全他,于是一家人第二次去瑞士。

分别的时刻来临了,所有人的想法取得了一致:要温馨,要平静,不要悲伤,不要眼泪,大家要笑着say goodbye。

在最后那几天里,傅达仁依据一张父子拥抱的照片画了张画,送给儿子。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还给了妻子郑贻一个礼物,是一个大大的红心,旁边写着“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郑贻说他以前从来没说过这种甜言蜜语。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在瑞士执行安乐死的“尊严屋”,他们布上鲜花,还带进去一块当地产的巧克力蛋糕,一家人一边吃蛋糕,一边说着最后的告别语。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在生命最后时刻,傅达仁神色一如往常,几次忍不住掏出手机给人回消息,还性急地催促怎么还不开始执行。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妻子的事后吐槽


喝下药水后,他很快就陷入了安眠,家人形容那一幕是“平安、宁静、喜乐的”。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综合以上所有信息,大概可以得出结论:傅达仁性格强势,一定要掌控自己的人生,不管是事业还是生活,他都尽量做到了自己想做的,没有遗憾,所以患癌之后的生命对于他来说就只是负担,他有非常强烈的意愿去摆脱这负担。家人对他的决定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理解,不会用“爱”去绑架他,也不理会世俗的看法,让他按照自己意愿有尊严地离开。

而傅先生作为资深媒体人,那段视频也可以看作他在事业上的最后一个作品,有很强的传播属性。他是想以自己为正面的例子,告诉人们安乐死的意义。

他在镜头前愉快地告别人世

可以作为对比的是琼瑶老公平鑫涛,在失智后是否插管治疗上,琼瑶和继子女产生冲突,琼瑶说平鑫涛之前表达过不想插管延续痛苦,子女却不愿意放弃父亲的生命,最后还是给插管了。一家人为这事闹得沸沸扬扬,从平鑫涛的角度,这最后一程走得也太不体面了。

说起来,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理应自己决定该如何结束生命,可在现有的环境下还是太难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既不能决定如何生,也不能决定如何死,自始至终都不得自由。所以傅达仁的安乐死视频才会震撼如此多的人。也许安乐死在我们的现实社会还缺乏立法基础,但至少我们可以先反思一下,你希望自己如何面对最终必将会到来的结局。

信息来源:2019-03-01 微信公号 肖浑

ID: wohenxiaohu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