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粽子又成为热销产品。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粽子除了传统红枣、豆沙粽子外,还有肉粽、叉烧粽、咸蛋粽等。一些以水果、坚果、杂粮为原料的菠萝粽、香芋粽、八宝粽、板栗粽、南瓜粽还打出了“养生牌”。

01

吃粽子有养生作用

传统的粽子采用竹叶或苇叶为皮,不仅在味觉上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这些物质在蒸制时会渗入糯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而糯米本身又是药食同源的食材,性温,有暖脾胃作用。随着天气日益炎热,肠胃功能逐渐下降,食用糯米恰好可以改善这一问题。

此外,糯米中添加小枣、花生、莲子、山药等配料,也有一定的补益作用;添加红豆、绿豆、豆沙等配料,还能清热解毒,并增加蛋白质含量;肉粽、蛋粽,则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脂肪,以及增加人体内的铁含量。

02

吃粽子要讲究方法

粽子大都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物质,一些肉粽中含有较多的脂肪、盐,所以食用粽子要适量,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

由于粽子不易消化,老年人、儿童、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不适合多吃。即便是脾胃功能健强者,也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最好选择小个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的粽子。

此外,由于粽子属于主食,食用粽子就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避免能量过剩,引起肥胖问题。

很多人习惯把粽子当早餐来吃,这是不可取的。早晨是人体胃肠道功能最弱的时候,一旦进食过多,会刺激胃酸分泌,出现泛酸、烧心、恶心等不适症状。

晚上睡觉前也尽量不要吃粽子,否则会导致胃胀。如果一定要吃,最好在食用后做一些散步、慢跑等运动,这样便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

粽子最好在两餐之间吃,如果做不到,中午吃为宜;粽子最好热吃,凉食易伤胃;在吃粽子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这样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因为纤维素本身就是一种消化酶,可促进消化,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需要注意的是,从超市中买回的冷冻粽子,应煮透了再吃。在冰箱中冷藏保存的粽子,食用时需要重新蒸煮或用微波炉化冻。存放时,要和其他肉类等生食品分开放,避免交叉污染。

03

粽子还可以这样吃

如何处理家里的剩余粽子?只需一些小方法,给粽子变变身,就能达到调换口味的效果—— 1

用甜粽煮粥

将粽子弄成小块,和剩米饭一起,放入煮粥的锅中,加上5倍清水,水开后关小火慢煮;百合掰成小片用清水冲洗干净,15分钟后和红豆沙馅儿一同放入煮粥的锅中,用勺子搅拌均匀,10分钟后关火,过几分钟就可以食用了。

2

用甜粽做点心

将粽子切成小块儿,然后加上花生碎、南瓜籽和白糖,充分混合在一起,直至把米团揉得有弹性为止,像做丸子那样弄成一个个小圆球,小点心就做好了。 3

用肉粽或咸味粽做米糕

把粽子切成小块;不粘锅锅里放一点食用油,油热之后放入粽子切片,两面煎制到金黄色,即可食用。

主编:向龙

小编:蔚然

内容来源:《消费指南》杂志,转载请注明出处

《消费指南》 杂志社

《消费指南》杂志由质检总局主管, 受权发布权威产品质检结果,提供产品购买、使用专家建议,传播优秀消费品信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