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珲春街与通化路南胡同交会处,一间老式职工宿舍楼内,充满了文化的味道,因为在一单元三楼的民宅中,几乎成为了教师之家。屋子里岁数最大的老师102岁,是这里的“祖师爷”,剩下四位老师,最小的也已经43岁了。他们五人,是四对师徒关系,更容易理解的讲,是“嫡系”的师脉相传!

根丨102岁语文老师永葆初心

珲春街535号,这里是一栋教师宿舍楼,如今102岁的赵君扬老人就住在这里。

老人家中家具不多,但书很多。前些日子,老人摔坏了腿,六十多岁的孙女在老人身边伺候着,除了这新添的腿疾和略有些耳背,老人没有其他的毛病,与记者握手时,颇有几分力道。

9月7日一大早,老人换上一身精神的衣服,这一天对于他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四代传承他衣钵的人,会来看望他。

8时30分,四位年龄各异的人进入屋子,最大的85岁,最小的43岁,他们关系,是三对师徒。

“老师好!”“这得叫祖师了吧?”“哈哈,祖师爷!”看见了102岁的赵君扬老人如此硬朗,几位老师也非常兴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喜悦,在房间中所有人的脸上都有体现。

“快坐!孙圭芳,他们都是你的学生啊!”赵君扬老人一开口,师风有了几分显现,但对于几个新面孔,他感到了陌生。作为赵君扬学生,孙圭芳向老师介绍起几人的身份。“这是我学生郭秀梅,这是郭秀梅学生王建东,这是王建东学生刘春焕!”孙圭芳介绍时,同样非常激动。

赵君扬老人认识了众人,心里高兴的同时,仿佛回到了几十年之前的讲台上,给自己的“传人”们上起课来。“做老师更是做人,我们要做好人,要学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人话语顿挫有韵,告诫“传人”要不忘初心。

也就在这字里行间,记者也了解到,老人早在1949年就已经从教了,在长春师范学院任教,主讲文学。后于1960年在原长春市十二中任教,教历史和日语学科。

脉丨85岁、70岁的他们传承师脉

孙圭芳是赵君扬老人的学生,今年已经85岁了,关于与赵君扬老人的记忆,是从她15岁开始的。

“解放前,我在公主岭女中上到初二。1950年,我考上了长春师范学院,师承赵君扬老师,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赵老师太有学问了!”孙圭芳看着自己的恩师,记忆被迅速拉回到上世纪50年代。她说,当时师范特别难考,能读上是幸运,她也更加珍视这个机会。跟随赵老师学习三年,她感受到赵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班级里曾有一个非常困难的学生,冬天还穿着秋装,赵老师给了这个同学一条棉裤,自己却穿着单衣。

谈到自己成为老师,孙圭芳坦言,是受到了赵老师的影响,赵老师的形象感染着她,她也想培育桃李,让更多人接受教育。于是,就在毕业后,她也成为了一名老师,这个身份,一直陪伴她到1998年退休之时。

“在我众多学生中,我一生都不会忘的,有那么几个,郭秀梅是其中一个!”听到老师提到了自己,郭秀梅走上前来。“我就是郭秀梅,今年70岁了,当时还是班里的班长!”郭秀梅说,孙圭芳是她的班主任,孙老师教课很细致,很用心,对于学术很严谨,这也是那个年代教师的一贯特征。

“说来也挺有意思,其实吧,最初我不是要当老师的,我的父亲是一个电工,所以要我报电力学校。可是孙老师看见了,就建议我和她一样,做老师,我也就这样,考上了师范学院。1969年我毕业,21岁在永吉任教,1976年在汽车厂四中任教,后来到了汽车厂一中当老师,直到退休!”郭秀梅说,虽然在此之前,她没有见过赵君扬老人,但是从恩师孙圭芳身上,同样有着赵君扬的师脉传承,因此在她的生物教学中,她一直秉承严谨的态度,做到一丝不苟,这从她亲手做的教具中可以看到。

“我一直都认为,教具只有亲手做的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我们亲手做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便会融入到教具之中,这种思路,也可以通过教具,传递到学生的脑海中。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郭秀梅说。

枝丨43岁年轻校长情怀依旧

提到了郭秀梅的教具,今年52岁的王建东打开了话匣子,他是郭秀梅的学生,他能成为老师,也是受到了郭秀梅的影响。

“1979年,郭老师是我的生物老师,当时我们关系特别好,后来1986年,我在我的母校汽车厂四中成为了体育老师,当年我20岁。”王建东说,在郭老师教他的时候,就认为教师是一个很光荣的职业,孕育桃李,教化后人。

“今天看见了赵君扬老师,我有种认亲的感觉。与他相识后,我总结出了我们的师脉传承,是敬业,是关心,是对成为教师的无怨无悔。这也将成为我未来教师生涯的座右铭!”王建东深沉地说着,看向了自己学生。

“我算是第四代,1988年到1991年,我的老师是王建东。”今年43岁的刘春焕是汽开区第十三小学的副校长,曾经听到自己老师说的最多的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直到自己做了教师,才深深明白的其中的含义 。“虽然现在的教育事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但是教书育人的根本不变,从这些老教师的身上,可以感受到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的那份执着与坚持。”刘春焕说。

聊到最后,刘春焕也联想到自己的学生,“我第一届学生,是1995年出生的,想必现在,他们也已经有人走上讲台了吧!”说到此,五位老师变得沉默,一时间无人说话,老师们把目光投到了一张张老照片上,脸上是欣慰的笑容,“会有的,我也希望,明年的教师节,他(她)也在这里!”

语罢,众人看向了赵君扬老人,老人依旧面带笑容,即便听不清讨论的话题,但从他的双眼中,仿佛可以看见与刘春焕口中同样的答案。这,就是不变的师脉的传承!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麟祥

摄影:姜丽程

编辑:于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