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兵工科技)

1979年发生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将近40个年头,作为一名参战老兵,这场战争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至今,我仍保留着参战时的军服、背包、水杯等物,每当打开箱子看到它们总能回想起很多往事。

在所有我的那些珍藏品当中,有一套陈旧到已经出现破损的65式军服,可以说是我最为宝贵的纪念品,1979年,我正是穿着它,一往无前走上战场的。

65式军服在设计上非常简化,绿军装、红领章,没有军衔,干部战士基本一样,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也没有常服和作训服之分,简单到就只有一身,平常穿它,上战场还是穿它。

图注:身着65式军服开展训练的我军将士

其实,在65式军服之前我军还使用过55式军服,和65式军服相比,55式穿起来非常气派,有军衔,有大檐帽,而且一身多套,细分有常服、礼服等,还有冬装、夏装之分,非常讲究。

55式被后来的65式取代,主要原因是节俭。上世纪60年代初恰逢国家经历三年自然灾害,中央提倡节俭,军队响应号召,重新设计了制式军服,做了极大简化,1965年配发全军,命名为65式。

65式军服看上去好像大家都一样,其实干部服上有四个口袋,前胸和腰部两侧各二;士兵服只有前胸左右两个,底下则没有,因为战士要训练,腰下两侧挂子弹、手榴弹,没有下面口袋很省事。

图注:训练间歇,列坐休息

65式军服使用棉布存在一个缺点,洗多了褪色变浅、发白,1971年纺织行业出现了新材料,名曰“的确良”,优点是结实,轻便,洗多了也不褪色。

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65式军服又做了一些调整,军服重新改用纯棉布,因为,的确良虽然结实、轻,但不如纯棉布料吸汗、舒适,而且的确良不易防火,容易烧着,比如谁抽烟不注意,烟灰掉在衣服上,经常会烧一个洞。我们没上前线之前,战友们在一起抽烟,经常互相打趣,假装往人身上做一个夸张的弹烟灰动作,吓得那人一阵狼狈后缩,大家哄堂大笑,成为一件有意思的事。

图注:在南部边境地带巡逻的解放军指战员

战争结束后,我在部队继续服役两年,然后光荣复员,回到地方,在家乡政府公安系统就职,在地方上这些年,虽然远离了部队生活,但我却爱上了户外运动,喜欢在节假日里与友人一起去野外探险,成为一名资深的驴友,多年下来也买过很多军旅风的速干衣等物品,这种衣服无论颜色和功能,都与现在军队的新型作训服类似,舒适,透气,易干,穿在身上进行户外旅游,真的有那种穿上军装上战场的豪情壮志,也算是满足了我对军队生活难以割舍的特殊怀念。

图注:军旅风的速干衣,具有塑形效果,会让穿着者有舒适的体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