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的动作不断,尤其是打算为俄亥俄级核潜艇携带的潜地导弹换装新型小当量核弹头,让战略威慑力量转变为“灵活的战术打击力量”。然而,美国《大众机械》对多位美国海军专业军官进行采访后,却发现他们对新核弹头作战效能充满怀疑。

图说:美军俄亥俄级核潜艇发射潜地导弹。

“这是挑战全世界”

目前,美军有14艘俄亥俄级艇处于战备值班状态,每艘可携带20枚“三叉戟-II D5”洲际潜地导弹,每枚安装数量不明的W76-1核弹头,该弹头爆炸当量为10万吨TNT,威力是1945年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的五倍。而特朗普政府打算代替W76-1的,是W76-2小当量核弹头,它的爆炸当量才300吨TNT,约是广岛原子弹的五十分之一。“两者威力的差别,相当于一发155毫米炮弹与一发步枪子弹的区别,”《大众机械》称,“开发商认为新弹头可对某些战术目标进行打击,而不造成更大的附带毁伤。”

但接受《大众机械》采访的美军军官都认为,尽管当量有差别,但使用W76-1和W76-2的性质是一样的,“无论当量大小,它们都是可怕的核武器”。曾在俄亥俄级艇“田纳西”号服役的发射军官索菲斯特说:“就军事而言,小当量核弹头也能产生核辐射,由此造成的灾难远非同等级的常规武器可比。政治上,核武器就是核武器,无论战术使用还是战略使用,都会引起其他拥核国的反击。我们不能因核弹头当量小就贸然使用,那是在挑战全世界的敏感神经。”他强调:“给核潜艇换装小当量核弹头没意义。”

常规武器够用

在解释为何要发展小当量核弹头时,特朗普声称它在战术行动中对付稍纵即逝的“时间敏感性”目标(比如某国导弹发射车)具有优势。“目前,美军战术核武器多由轰炸机携带,”一名五角大楼官员称,“打击时敏目标,约需要一天来准备,结果是轰炸机还没飞抵攻击区域,目标就消失了,而使用潜射战术核弹头,准备时间不超过一小时。”这就是力挺小当量核弹头的人的观点:潜射战术核武器具有极高的时间效率。

但曾主持俄亥俄级潜艇六号舰“阿拉巴马”号服役仪式的美国海军中将考得勒指出,虽然核潜艇使用战术核武器很快,但要让战术核弹头及时飞到目标头上爆炸,还需要核潜艇尽可能靠近目标区域,“这意味着一艘战略核潜艇要靠前部署,而这种‘水下怪兽’身躯庞大,呆在远离大陆架的深海区才安全,一旦靠前部署便有违作战原则,会给核潜艇带来威胁”。

前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莫尔指出,海基战术核武器与“鸡肋”无异,“鉴于政治、军事等限制因素,即使是战术核武器,我们都不能随意使用。况且,美军武器库中有够用的常规武器,比如携带常规弹头的战斧巡航导弹,完全能消灭时敏目标”。

图说:美国俄亥俄级导弹核潜艇返航。

“平安符”变“威慑符”

按照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海腾在国防大学演讲时的观点,W76-2小当量核弹头不是全新武器,只是W76-1战略核弹头的“缩水版”,技术成熟、成本低廉,适于大批量制造。另外,W76-2核弹头不限于装备导弹核潜艇,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隐形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乃至F-35C舰载战斗机都可充当搭载平台。

《大众机械》认为,这番言论意味着美国海军彻底转变为一支“核海军”,是潜在对手眼中“更容易发动核打击”的“莽夫”,“核门槛”可能由此降到和常规战争一般低。“这些担心会让其他有核国家忧心忡忡。作为应对,他们会研发自己的小型核武器,新一代核竞赛可能就此爆发。美国政府本打算用费尽心思研制出来的W76-2充当‘平安符’,但最终将因担心对手报复而沦为和W76-1一样的‘威慑符’——不敢使用又不甘心销毁。”

王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