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祝贺!青海导演万玛才旦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导演万玛才旦展示奖杯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颁奖典礼于当地时间8日晚闭幕,由王家卫监制、泽东电影出品制作、万玛才旦执导的电影《撞死了一只羊》斩获“地平线”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成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唯一一部获得重要奖项的中国电影,也是万玛才旦首个三大电影节重要奖项。

预告片

先和小编一睹为快

导演兼编剧万玛才旦上台领奖,发表获奖感言:“对我来说,站在这个舞台领取这个奖是特别荣耀的时刻,感谢评委会给我这个荣誉。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监制王家卫导演、彭绮华,泽东电影,各位投资人,让这部电影更完美,同时感谢原著小说作者,感谢摄影师吕松野,感谢两位主演金巴和更登彭措。感谢主创和同事跟我一起完成了这部电影,实现了我们的梦想。”万玛才旦多年来致力于藏语电影的创作,《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被称为“藏地三部曲”。

万玛才旦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该片改编自次仁罗布短篇小说《杀手》和导演本人的短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讲述两个金巴在现实和梦境之中穿梭,在交错人生中找寻自我的故事。影片融合了公路、悬疑等多种元素,算是万玛才旦在类型片上做的一次尝试。新京报记者独家采访导演万玛才旦,回忆了影片的幕后。

剧本:首次尝试类型片

《撞死了一只羊》由王家卫的泽东公司出品,是万玛才旦与王家卫的首次合作。据万玛才旦透露,当时泽东公司想做一个西藏题材的电影,就做了一些调研考察,但是后来这个项目没做成。而当时万玛才旦的一个剧本《撞死了一只羊》刚好立项,取得了拍摄许可,泽东公司看了之后就决定先合作这个项目。这个剧本几年前万玛才旦就写好了,还在釜山电影节拿了一个奖,之后一直想做,找投资,直到和泽东达成了合作。

该片改编自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短篇小说《杀手》和导演本人的短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之所以改编两部小说,在导演看来是因为这两部小说都有一个公路元素的设定,在故事方向上比较接近。“一部短篇小说就几千字,改编一个剧本肯定不够,两个糅在一起,就有这种可能性。”影片中融合了公路、悬疑等元素,有一个类型片的框架,算是导演万玛才旦对于类型片的首次尝试。“虽然是讲一个杀手的故事,但是跟以前的杀手故事不一样,不是纯粹的类型片。”

幕后:王家卫提供专业资源

 在开机之前,主创围在一起对剧本做了一些讨论,王家卫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了解接受这个故事,在一些细节上提了一些很专业的意见。更为重要的是,王家卫还提供了更为专业的资源,包括剪辑张叔平、声音指导杜笃之、林强的配乐等。“我觉得有了这些专业资源的保障,才有了作为一部好电影的质量保证。一部电影需要很多专业部门来完成,所以可能各个专业的那种专业度是很重要的,泽东公司就恰恰提供了这些。”

困难:可可西里四十天

 因为整个故事是建立在一个比较荒诞的基础之上,所以导演希望找到一个比较荒凉,路上很少看到人的地方,最后就找到了青海省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去年八九月份,影片在可可西里开机,拍摄周期40多天。在拍摄过程中剧组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要面对恶劣的环境,因为这里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剧组很多人都不适应,“有些人甚至到了当天晚上就高原反应,出现昏迷症状,就送到海拔低的地方抢救,主要是身体的挑战。”

表演主演:都是导演朋友

 影片全部起用藏族演员,他们都是专业演员。两个主演都是导演认识的朋友,饰演司机的金巴是导演上一部作品《塔洛》里的一个配角,饰演杀手的更登彭措也是导演多年的朋友,都是比较接近剧本里角色的形象。

影片中,司机和杀手两个角色都叫金巴。因为在藏语中,“金巴”这个名字带有施舍的意思,导演一直在调整剧本,就让两个主人公共用了同一个名字,“这些与影片里的一些信息是比较相关的,也能增加一些世界的荒诞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