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妈妈通过电话了吗?

和老爸说过节日快乐了吗?

如果几年前你离开家去更远的地方学习

现在你决定好是要离爸爸妈妈更远?

还是回到他们身边?

据统计,每年有800万毕业大学生涌入一线热门城市,最终只有10%的人能成为新北上广人。于是,每年都有720万人在思考,是否离开。

“我不想回家”

和爸妈扯着嗓子喊口号的时候

你是否真的想清楚了

我的内心和口号一样坚定吗

我的行动和的内心一致吗

求职季热门话题之一

毕业后要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

我们曾以为

去大城工作的人

一定很有野心很有理想

留在家乡的人

一定很没本事很图安逸

父母

是工作地点选择中的

巨大障碍制造者

……

然鹅,错了

在这次的情报局中

他们说

40.9%的调查者选择去大城市是想

趁着年轻,体验一下大城市生活

独立生活,开拓视野

40.7%的调查者

没有实习经历对求职感到迷茫

但其中选择大城市的人不在少数

40%以上调查者的父母

不干预子女的毕业选择

男生更倾向于国企铁饭碗

女生更倾向于外企高大上

……

当你还在迷茫的时候

也许能够多一点思路

有人说,我们选择“工作城市”其实是选一种人生。

但是工作城市并不会直接指向“成功人生”或者“失败人生”,它更多是加速器。

前提是你有想法,有决心,有一些能力,然后再配上工作地给予你的外在条件,最后才是结果。所以根本不必迷信“想过好生活,一定要去大城市”这种说法。

40.9%的调查者选择去大城市是想“趁着年轻,体验一下大城市生活,独立生活,开拓视野。”同时,40.7%的调查者没有实习经历,对工作非常迷茫。

这两者之间相交叉的那部分人“迷茫,但我选择去大城市体验”。

“我要在大城市工作”可能只是随大流,或者仅仅不想回家。

大概率,他们会成为大城市工作浪潮的牺牲者。

送上异地工作思考方向

不仅是家乡小城市,你想去大城市工作,也包含家乡是大城市,但你去小城市工作。

1. 我想要的这个城市是否能给我

大前提,你想要什么?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自己呆的地方想不出,感觉换个城市就想得出。

这是不可能的,城市不是你的知心好朋友,知心好朋友也不能告诉你,你想要什么。

关键词是机会、信息源、相处的人。

这3个维度综合考虑下的城市,哪个能帮助你拿到你想要的东西,你选哪个。

比如,

小城市轻松的氛围让你很舒服,身边是熟悉的人,你也可能找到一份喜欢满意的工作。

想要的都达到了,就不必过多纠结“大城市机会多”这一点,因为机会不是你所偏好的,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再比如,

“回家参加同学会,他们讨论的是结婚生子,我想的是产品模型。除了反反复复把幼年时的笑话讲了一遍又一遍,实在没有共同语言”

他在大城市已经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生活基础,同时他追求的“志同道合”在家乡达不到,在大城市是更好的选择。

2. 我是否能够承受在这个城市的代价

生活成本,钱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多说。

推荐一篇乔布简历老文章,大城市的生活必要成本可能会超过你的想象:

点击阅读:第一次异地实习,生活成本怎么算?

房租代价参考统计数据:在北京,一个人50%的月收入要拿来付房租,深圳45%,上海40%,广州30%。

亲情成本。异地工作,会有很长时间你和父母是相隔很远的状态。

彼此需要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在身边。一年回家2-3次,每次都觉得父母仿佛老了一倍,生了很多你不知道的病。

日常询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妈妈好想你”。

1天3遍电话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甚至还有更严重的要挟“不回家就是不孝”

“思念”和“不孝”你都要学会承受。

最后,思考准备千万次,不如实践过1次。实践出真知。

去你工作的城市实际生活一下,去你想要工作的岗位实际做一次。

不要等到毕业的当下临时做决定,“体验”要尽早。

毕业之后,你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生活负责,对自己负责,“体验”的代价实在太高。

微猎小程序上等工作来找你,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让爸爸妈妈更加放心。

父亲节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