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答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戏文】

为了贪图一点心灵上的便宜,古时候人们向天祈祷,现而今埋头刷屏。——沃兹基。

刘尹,原名刘惔,字真长,晋沛国相人(今安徽濉溪西北)。既然姓刘,多少有点汉朝皇室血统,少年知名,后来成了晋明帝的女婿。其人好老庄之学,是当时清谈派的主力干将,与王羲之关系不错,也被王导所器重。

刘惔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故世称刘尹。客观的说,他官儿当得还算不错,只是命不太好,三十六岁就死了。

今天这段故事就是描写他死前的言行。

话说刘惔还在丹阳郡尹任上就已经快不行了,弥留之际,奄奄一息,忽听得楼下传来搞祭祀时特有的敲鼓蹦迪的声音,刘惔一下子就怒了,心想我这还没死透呢,至于那么高兴吗?于是严厉的说道:“不要搞违反礼制的祭祀啊!”

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常见词叫“淫祀”,《礼记·曲礼》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这里的“淫”指过分的、不合礼制的、流于浮夸的、铺张浪费的,搞了也白搞,无法获得任何积分回馈。

刘惔刚骂完楼下跳广场舞的,门外就有一人请示:要不要把拉车的牛杀了祭神?

这不是添乱吗?刘惔答道:“我就好像孔圣人讲的那样,已经祈祷很久了,所以不要再搞事情了。”

故事完,可是孔子到底讲了什么呢?这才是今天的关键。

《论语》里有这么一段,说孔子生了病,可能病得还不轻,学生子路就说要给他搞个祈祷仪式。

《说文》里讲“祷”为:“告事求福”。

孔子一脑袋问号:“有这回事吗?”好像他从来没听说过人生了病要拜神似的。

孔圣人当然不会那么孤陋寡闻,他其实是在问子路:你要这么搞,可以,但理论依据何在?

孔子毕竟是思想家,思想家的特点就是不轻信任何自己没有论证过的思想。对于鬼神的态度他老人家一向是很明确的,叫作“存而不论”。所以当子路说要搞点儿民间习俗的时候,孔子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将其视为天然合理、毋庸置疑的事情。

于是子路就做出了回答,证明自己也非空穴来风。我看的版本上写的是“谏曰”,网上更多的版本是“诔曰”,也就是给亡者写的悼词,不管了,反正自古就有这种说法:“为你向天地神(天神)祇(地神)祷告”。你看人家都这么干,所以咱们干一干也无妨。

这个答案,正中孔圣人下怀。他说——也正是本文中刘惔所引用的那句话:“丘之祷久矣。”

我孔丘,已经祈祷很久了。

单看字面上的意思当然不足以阐明其观点,钱穆在这里做了一个注释:“孔子谓我日常言行,无不如祷神求福,素行合于神明”。这就有点明白了,言下之意,你是要用福气来治愈我的疾病吗?那不用求神啊,我自己有呀!我每天的一言一行不就是在为自己祈福吗?

《诗·大雅·文王》中说“永言配信,自求多福”,人的福气——如果真有这种东西的话——应该是在日常中通过个人言行一点一滴积累的,就像贮蓄,到了需要用钱的时候直接消费即可。

至于祈祷,我替孔圣人说一句:“忘了它吧”,大额贷款是不会对小屁民开放申请的,就算真放给你,你确定能付得起利息吗?哑巢父 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