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授为喜欢《百家讲坛》的朋友们送福利了,点击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听”的方式获取更多内容。

海南风景挺好,古人将死刑犯流放此地“游玩”?

眼瞅着暑期来了,高考的考完了,期末的自由了,年假还没用的蠢蠢欲动了。

今年夏天,科教授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海南三亚了,手捧大椰子躺在海边放空,想想就觉得,生活真美好。

海南三亚可以说是度假的绝佳景点,不光夏天好玩,冬天还是避寒圣地。

有新闻报道:根据当地旅游部门统计,2019年春节到三亚旅游的人数多达99.6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百亿。

海南风景挺好,古人将死刑犯流放此地“游玩”?

然而海南岛,这处绿色小清新的度假胜地,却是古代的流放之地?

海南岛是古代帝王眼中的“苦地方”?

在古代,流放是帝王们认为的一种“仁慈”的刑罚,能不杀就不杀。为了让罪人感受到仅次于死刑,且生不如死的痛苦,流放地怎么选,就成了刑罚的核心。

海南风景挺好,古人将死刑犯流放此地“游玩”?

为什么海南岛在古代人心目中这么可怕?

①地理位置偏远:现在去一趟海南,飞机没几个小时就到了,这叫旅游,而古代交通不便,去一趟坐马车加坐船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甚至小半年,这就传递了一种心理震慑——回家?想都不要想!

②海岛生活的水土不服:古代的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大多数人跟土地的缘分厚重,也更熟悉陆地,或者说是温带气候的生活,要花很久才能适应异地生活。而且,既然是流放,就肯定没有医生随身,要是在海南得了风湿、蚊虫叮咬或其他疾病,那只能就荒野求生、自我诊疗了。

③只身一人的孤独:古人们很强调聚族而居、安土重迁的思想,把一个人从大家族环境中抽离出来,放到一个荒无人烟,就算有人也说着“外国话”的环境中(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讲黎语,据说和古越语比较相似)……这可比关在监狱里还令人绝望,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

那么,作为古代的流放地,有多少人去过海南呢?

流放罪人的“热门地点”

据考证,从唐朝开始, 涌入海南岛的流人越来越多,据王雪玲对两《唐书》所见流人的统计,当时全国有名字可考的流人有211人, 其中岭南道独占138人,海南岛的崖州有13名流人,为全国第一,儋州、振州、琼州也分别有8名、7名、3名流人。

到了宋代,海南岛更是成为政府最主要的流放地,卢多逊、丁渭、苏轼、赵鼎、李纲、李光、胡铨等著名大臣都曾先后被流放到海南岛。

海南风景挺好,古人将死刑犯流放此地“游玩”?

前前后后加起来两百人……果然印证了古装剧里常说的台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罪臣XXX,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流放XXX!钦此!”

那么,为什么流刑在古代如此流行呢?

唐代开始慎刑慎杀

流刑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刑罚,早在《尚书·尧典》中即有“流宥五刑”的记载,在北朝时期正式进入法典,《开皇律》确立了笞、杖、徒、流、死五刑,不过流放作为刑罚真正开始“流行”是在唐朝。

唐代非常重视儒家“明德慎罚、恤刑甚杀”的思想,限制死刑。于是,流刑作为死刑的一种替代被广泛适用,君王的“大度”就体现在了“不忍刑杀,宥以于远也”。随后,宋朝对于死刑更是非常谨慎,宋太祖赵匡胤在立国之初即留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

由于不忍心杀害,念旧情,流刑就越来越多了,海南岛也成了古代知名流放地。

海南风景挺好,古人将死刑犯流放此地“游玩”?

尽管海南是古人眼中可怕的流放地,但这并没有影响现代人对这座清新海岛的向往。

读了今天的故事,再去海南岛游玩,会不会体会到一种沧海桑田、沧桑巨变的历史感?

百家讲坛

《海上传奇》

播出时间:6月12日-6月29日 12:08

海南风景挺好,古人将死刑犯流放此地“游玩”?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张兰 于毅 彭筱雅(实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