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品牌历史,挖掘科技背后故事,大家好,这里是每周日准时与大家见面的品牌故事,我是各位的老朋友游戏日报阿野。上一期我们讲述了“蓝色巨人”IBM的故事,也让众多朋友了解到,IBM并不是一家被联想收购的“小公司”。那么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主角是一个深受众多DIY玩家喜爱的品牌——华硕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导读:

作为全球第一的主板生产商和全球第三的显卡生产商,华硕已经从一个成立之初只花费一千万台币的小公司成长到年销售额千亿的跨国集团,这个来自中国台湾的民族企业取得的升级可谓举世瞩目,然而这家PC行业巨头在成立之初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对未来的看好。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一、出自名门的创始人

要说到华硕创始人施崇棠,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和喜爱在媒体和粉丝前表现自己的黄仁勋不同,技术研究出身的施崇棠为低调,很少在公众媒体面前曝光。1989年,当时的施崇棠是宏碁董事长兼CEO施振荣的得力干将,作为宏碁创业七人之一的施崇棠深受施振荣的喜爱。不过两人虽然都姓施,不过他俩可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华硕创始人施崇棠



那个时候的施崇棠经常梦想着自己创立一家小而精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事业,不过在那个时候,正值宏碁业务的低谷期,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爷们,施崇棠无法乘人之危,离开他的恩师施振荣。所以施崇棠出资百分之六十,让他在宏碁手下的四位工程师徐世昌、童子贤、廖敏雄、谢伟琦成立了华硕工作室。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施崇棠恩师,宏碁创始人施振荣



二、首款产品就引发业界的轰动

在工作室成立之初,他们就把突破口放在了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电脑主板设计制造,令人没想到的是,在成立的第二年,他们就与IBM同步推出了486主板,这也是当时华人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片486主板。与IBM不同的是,华硕在研发之初,并没有拿到英特尔的芯片进行参考,而是完全是依靠对上一世代芯片的了解进行研究,“魔改”开发设计的,这也让华硕领先了整个同行半年以上的时间,也让英特尔看到了他们的潜力,并正式与华硕签署合作协议。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486主板



1992年,宏碁的整体运营情况得到了好转,遵守诺言的施崇棠终于加入了他日思夜想的华硕,这也解决了华硕在当时在技术的一些不足,不过施崇棠的加入还是没办法解决华硕潜在的一个重大危机。

三、重大危机的解决和公司崛起

那这个重大危机是什么呢?曾经有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说过,21世纪什么最贵,是人才。在华硕推出了轰动一时的486主板之后,华硕陷入了停摆状态,因为仅凭施崇棠等几个人有些技术问题实在难以解决,并且华硕也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但以当时华硕的名气,在外界看来就是个小作坊,实在是没有什么吸引力,那该怎么办呢?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施崇棠



作为台大知名校友,施崇棠在台大还是很有名气的,当时施崇棠为了解决人才危机,只能使用“笨”办法,那就是找校方拿到学生电话本,施崇棠亲自一个个的给学弟们打电话,希望他们可以加入这家初创公司,一起实现心中的愿望。常言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施崇棠就是用这种“笨”办法,让华硕度过了这个危机。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台湾大学



危机度过之后,华硕迅速推出新产品,1993年,华硕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双奔腾处理器的主板,获得了不小的市场反向,之后又相继推出了第一个板载PBSDRAM的解决方案,第一块K7主板,第一块奔腾(pentium)主板以及第一片板载千兆网卡的主板。这一系列的产品深受消费者们的喜爱,一时间,华硕推出的主板产品成了市场上的“硬通货”,在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AMD K7主板



到后来的1996年,各个国际一线厂商都找到华硕寻求合作,让华硕为期生产旗下的主板产品,而华硕也借此机会迅速壮大,一举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主板生产商。

四、开辟笔记本业务

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主板生产商之后,华硕领导人施崇棠认为,未来的市场一定是3C整合产品的天下,也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于是在第二年,华硕便拿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笔记本产品——P6300,虽然这款又厚又重的笔记本电脑被业界嘲笑,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它还是依靠自身过瘾的品质获得了盈利。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这让整个行业大呼惊讶,要知道在当时的笔记本公司里,能前两年就做到盈利的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一年之后,华硕笔记本在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凭借着优良的品质运行了700多天没有发生任何故障。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也因为这件事情让华硕的名气一下子大了起来,也向全世界宣告了,华硕在主板制造上的深厚功力正式继承到了笔记本领域。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和平号空间站里的华硕笔记本



随着笔记本业务的壮大,到了2003年,华硕笔记本的营收已经达到了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40%以上,差不多和主板的营业额并驾齐驱。同样是这一年,华硕笔记本进入了快速成长的爆发期,接连推出了S1N、L45、M2416、S200N等产品获得了市场广泛好评,也让华硕成功跻身于笔记本行业的前五,华硕笔记本业务也逐渐成长为主板以外的重要产品。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华硕S1N笔记本



五、败家之眼ROG的成立

时间来到了2006年,随着PC图形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游戏涌入了年轻人的生活,CS、星际、魔兽都迅速风靡世界。为了创造极致的性能带给玩家,华硕的工程师聚集到了一起,为爱好超频的性能狂人和狂热的游戏粉丝创立了华硕旗下的高端品牌——玩家国度(ROG)。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当年,AMD凭借着速龙(Athlon)64 X2的优势,在双核大战的前夕取得了优势,把英特尔打得有点抬不起头,所以玩家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就是AMD主板crosshair,它采用了当年非常主流的nForce 590芯片组,无论是在供电、散热还是其他细节设计上,华硕都进行了大胆的全新尝试。由于crosshair是玩家国度的第一款产品,和如今的玩家国度产品有着不小的差距,不过给玩家带来最好产品的理念被保留了下来。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玩家国度crosshair系列主板




在crosshair之后,华硕又推出了英特尔平台的玩家国度主板——striker Extreme,这款产品采用了英伟达的Nforce 680i SLI芯片组,并且搭配了武装到牙齿、装备全热管极限散热方案,成为了当时顶级玩家的不二之选。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玩家国度striker Extreme主板



这还不算晚,在推出了crosshair和striker Extreme之后,玩家国度乘胜追击,推出了令全球玩家陷入疯狂的commando,而commando可以说是玩家国度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产品,一经推出就打破了当时的顶级超频记录,即使到了现在,提起commando也会被不少的老玩家津津乐道,也正是因为它,玩家国度也在众多玩家中广为传唱。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玩家国度commando主板



从此华硕对于玩家国度也定位为一个专属于玩家的硬件品牌,从此,玩家国度讲旗下的主板分为三个系列,分别为针对英特尔主流芯片组的Maximus系列,针对英特尔旗舰芯片组的Rampage系列,和针对AMD芯片组的crosshair系列。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小板系列Gene、极限超频系列Extreme,还有普通游戏系列的Formula。这让玩家国度在市场上有了充分的细分,更加贴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六、从板卡不分家开启败家之路

玩家国度在主板市场一炮打响之后,凭借着品牌的优势和影响力,迅速推出了自己的显卡产品。相对于主板来说,显卡产品的优劣可以非常直观的在实际游戏中体验出来,并且,显卡产品的竞争要比主板激烈得多,在华硕刚刚进入显卡市场的时候,有高达数十家显卡制造厂商。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不过大厂始终是大厂,在进入显卡市场之后,凭借多年在主板设计上经验和对自身品牌的宣传营销,玩家国度显卡迅速占领市场,取得了一席之地。直到现在,猛禽、PH、TUF以及DUAL都是玩家国度的主力产品。并且玩家国度原版人马打造的卡皇海神波塞冬系列,也深受不少有钱玩家的喜爱。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华硕海神波塞冬系列



当然除了显卡和主板以外,玩家国度也推出了整机产品,考虑到普通用户不会超频的烦恼,为用户提供了自动超频、强力散热等设计,这些“傻瓜式”操作让用户不用了解繁琐的超频知识,就能享受到超频的愉悦。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总结:

如今的华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主营主板、显卡、整机、显示器、智能手机、外设等产品的综合性跨国企业。2019年,也正好是华硕成立三十周年,华硕一直坚守着“华硕品质,坚若磐石”的口号,为全球的PC用户提供更好的硬件产品。

品牌故事第12期之华硕:世界第一主板厂商为何成败家代名词?


从中国台湾跨海而起,华硕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一段传奇,在未来,无论是转型也好,还是打造精品也罢,对于华硕这家乐于挑战的公司,依然充满了许多的未知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