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完,乐队的夏天已经快十二点了,我会有一些遗憾,痛仰乐队翻唱的王菲的那个歌曲《我愿意》真的很好听,可是最后分数却比较低,我其实挺不理解的。

乐队的夏天,痛仰乐队改编歌曲败北,张亚东的一番话令人深思

难道说所谓的摇滚乐都得是那种非常躁的吗?

感觉乐队的夏天评审不太好,不论是大众评审还是专业评审,大众评审90后太多了,其实应该年龄分层,比如说有60后,70后,80后,90后,还有00后,这样的话打出来的分数会比较的更均匀一些。

而那些专业评审去评论痛仰乐队翻唱的《我愿意》那首歌的时候,有好几个人说的那些话真的挺让人心寒的。

乐队的夏天,痛仰乐队改编歌曲败北,张亚东的一番话令人深思

比如说有一个人说挺无聊的,有一个人说乐队需要带着比赛的性质去参加节目,还有一个人说音乐需要起承转合。

也就是说,他们总会拿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去看别人,如果别人的作品符合了自己的价值观,那么就给高分,他们对他们不熟悉的音乐,或者说不喜欢的音乐,做得不够宽容。

不论是音乐,还是其他方面都充满了套路。

这也正是张亚东所说的:现在是流量,流量,流量,在我们中国推广十年的钢琴教育,不如培养出一个朗朗,传播摇滚乐不如产生出一个崔健。我可以接着张亚东说的这句话继续往下说,中国篮球有姚明。

乐队的夏天,痛仰乐队改编歌曲败北,张亚东的一番话令人深思

也就是会有明星效应,但是小众呢?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要去整齐划一,为什么审美观要一样呢?

张亚东在第一期节目的时候就说了,我们作为观众能不能足够的宽容,让我们的耳朵能听见更多不同的音乐,乐队会一直存在,但是乐队的命运能不能够往前继续走下去呢?

有一位专业评审说,要用比赛的性质去参加节目,我是自媒体写作者,我深深知道这句话的意义,也就是说,如果自媒体写作者去生产爆款文章的话,就需要去捕捉更多的关键词,而那些娱乐类的文章产生的爆款文章非常多。

乐队的夏天,痛仰乐队改编歌曲败北,张亚东的一番话令人深思

但是你通篇读完以后,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而自媒体作者也赚到了流量,所谓流量就是钱。

但是很多优质深度文章却无人问津,因为大多数人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去看自己不想看的东西,而自媒体机器就像一个你的保姆一样,你喜欢什么就不断的给你提供什么。

你比较肤浅,比较的不加思考,那么就会给你继续推送那些娱乐的那些不加思考的那些激发你情绪的文章。

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去点开某个自媒体网站,或者说自媒体app,平台上充斥的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乐队的夏天,痛仰乐队改编歌曲败北,张亚东的一番话令人深思

乐队其实不应该带着比赛的性质,就像痛仰乐队高虎所说的,我们其实就像来了一场大联欢,我们尽情的展现我们自己,娱乐我们自己在愉悦大众就好了。

如果带着一种比赛的性质,那么就会失去了自我。这也正是自媒体写作者的一个困境,如果仅仅写自己愿意看的愉悦自己的文章,这样的文章阅读量很少,阅读量少,就挣不到钱。

反观乐队的夏天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每一支乐队都在去创作自己喜欢听的音乐,那么就很难有人去注意,也很难晋级。

乐队的夏天,痛仰乐队改编歌曲败北,张亚东的一番话令人深思

我其实不希望乐队的夏天带着一种比赛的性质,大家来到这里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就可以了,当然这也仅是我一家之言,你对此怎么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