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想买香港保险,听人说,内地保险全是坑。我想买香港保险,听人说,香港保险比内地的保险便宜。

文文大保贝儿,全网统一ID

今天心情不好,要怼人

不是专业黑港险的,你想买就买,跟我也没啥关系。我写自己的公众号,观点不同你也不用过来杠。

就酱紫~

我想买香港保险,听人说,香港保险比内地的保险便宜;

我想买香港保险,听人说,保额会增长,还有分红;

我想买香港保险,听人说,香港保险好,具体哪好我也不知道;

我想买香港保险,听人说,内地保险全是坑。

……

行行行,你想买就买,买保险是一件开心的事,你开心就好嘛~

(不让你买香港保险也不见得你会找我买内地的保险对吧?我干嘛让你不开心?对我有什么好处?)

这要是放在更早几年,你说香港保险好,我认。

当时,内地的保险确实是贵,产品一般。

可是,这几年,内地的保险行业是真的发展起来了。

就不说单单是保费就下降了20%-30%,光是在保障上,就做到了“全面开花”——

重疾种类一路上升到100+种

轻症可以赔45%

新增中症、前症、后症保障

投保人被保险人均可豁免

轻症中症重疾豁免保费

前10年赠送重疾保额

癌症多次赔、心脑血管疾病多次赔……

怎么就比香港保险差了?差到哪了你跟我说说?

香港保险,便宜吗?

香港保险确实便宜,但是近几年,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在费率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

如果,只是买个一百万左右的重疾险,保费上,根本不差多少钱。

要知道,就算是住在深圳,来回香港也是需要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的。

更何况,很多朋友,住的离香港十万八千里。

但是,但是,但是,尽管香港的重疾险产品和内地的重疾险产品在保费上差不了多少,可香港保险胜在有分红。

如果是为了这个分红,那么,买香港保险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内地的重疾险产品,确实没有分红。(不为什么,规定不让有)

不过,如果买这款保险是为了保障,想要用尽可能少的保费支出换取较大的保险保障,内地保险,是完全可以满足这一切的。

结论:在价格上,香港保险并没有明显优势。

香港保险保障更好?

这句话放在早几年,我也认。现在,不行。

有的小伙伴真的很可爱,天天喊着保险合同都是文字游戏,一眼也不愿意看,但是对于字都不认识的香港保险保单,却是深信不疑。

Why?看不懂的保单就这么好?内地的保单也没见你看明白啊。

以前,香港保险总说自己“病种多”、“病种全”,可是,现在内地保险动辄108种、106种的重疾数量,真的,真的,真的够用了!

而且,香港保险的“投保前10年保额递增”的特点,现在大陆的保险也有了。

至于“疾病保障条款”,我只能说,没看过合同,别“想当然”。

在大陆,所有重大疾病的前25种疾病是完全相同的,而这25种疾病,疾病上占到了重大疾病的97%以上。

ps一下:不存在甲状腺癌必须达到几厘米才能赔,也不存在直肠癌一定要切除肠子的三分之二才能赔!(某安业务员,别再传了,看看合同,ok?现在消费者都懂很多的!)

香港,各家保险公司的疾病定义条款,是没有进行统一规范的。

在轻症保障方面,现在大陆的轻症、中症,都是额外给付的,也就是说,轻症、中症的理赔,不影响重大疾病的保障与保额。

而目前,不少香港产品的轻症依然是“提前给付”,也就是说,轻症理赔后,会占用重疾理赔的保额。

不过!香港保险在癌症的二次赔付上,确实很不错,间隔期普遍在3年左右。

可是,内地保险,现在也可以满足大家的这个要求了呀~内地又不是没有癌症间隔三年就可以二次赔付的产品。

结论:在保障上,香港保险并没有优势,轻症赔付一般都占主险保额。而在保障的病种数量、保障范围上,已经开始落后于内地保险。

香港保险理赔容易?

这是一个不知道怎么得出的结论。

2018年5月,香港出了一个拒赔案件,我们简称为“海港城横幅事件”吧!

篇幅有限,想要了解这个案例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搜索。

这个案例直接引发了一系列的关于“未如实告知”的问题。

是,当事人没有进行严格的如实告知,就是不应该赔,赔了就是对其他认真做健康告知的客户的不公平,这个市场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这个观点,文文大保贝儿完全认同。

可是,两个完全不具有直接相关性的事情,为什么要引起拒赔?重疾险要拒赔医疗险为什么赔了?照这个逻辑,能过香港保险健康告知的,根本就没有几个人。

当然,投保时故意隐瞒健康状况、不如实告知,内地保险也是会拒赔的,这个没有什么问题。

“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种问题,无论在内地还是在香港,都存在。

只是,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对于“如实告知”、“两年不可抗辩”条款等内容的要求都是有一定差异的。

在内地,保险的“健康告知”主要使用的是“有限告知”,意思就是,保险公司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不问不用说;而香港保险,使用的是“无限告知”,也就是之前有任何的小病小灾、小痛小痒,都要告知。

这得记性多好,才能什么都可以想起来。

《保险法》第十六条对此规定: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问什么说什么,这样一来,其实就已经避免掉了很多纠纷。

在香港买保险施行“最高诚信原则”,即只要是你说的,保险公司都信。但日后理赔时,如果保险公司发现你不诚信,就会拒赔。

“无限告知”:要求投保人将已知和应知的所有情况尽量告知保险人,不得保留。

而且,由于香港与内地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的不同,如果一旦发生理赔纠纷,很多客户可能都会陷入“理赔困境”的问题。

结论:从监管的角度看,香港的监管体制,不利于消费者,监管体系不完善,落后于内地。

除了法律规定上的不同,香港与大陆在“医疗判断”上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在香港买的健康类保险,在内地就医,只能选择那些与保险公司签约的指定医院,才有可能获得理赔。

如果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互不认可,对医疗费用的核算方式不同,这个时候,想要顺利获得理赔,必须通过律师办理法律文书等。

“香港保险在条款上对投保人没有保护,如果发生保险纠纷,香港保险公司具有极大话语权。”

而如果因为“医疗判断”的标准问题产品纠纷,就很可能会在“是否构成保险事故”这个问题上产生争议。

这不是文文大保贝儿在危言耸听,可是我能咋办呢,我能让你理赔试试感受一下觉得不错了再下单购买吗?

香港打个官司要多少钱?没在香港打过官司还没看过港剧吗?

但是,由此,就可以断定香港保险不能买吗?

不是。

买保险就是买个开心,大家也都是成年人了,如何综合考虑过各方因素,还是想去香港买保险,完全是可以的。

但是你知道吗,我真的很烦有人来一直跟我说香港保险多好多好,你觉得好你就买嘛,但是你以此质疑我推荐的产品在“坑”你,我就不开心了。

我怎么就坑你了?我也是摸着良心卖保险的行不行?

捎带着提醒大家一下,内地的保险法,在香港是不适用的。

早在2016年4月,中国保监会就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文中明确指出: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内地人去香港买几罐奶粉香港朋友都有意见,怎么在保险上,就这么欢迎大家了?

或者,大家不妨问一问,卖给内地人的保险,香港人会买吗?香港人都不买的香港保险,是内地专供吗?

香港保险的理赔问题,你考虑过吗?

香港和内地两地的法律体系不同。香港保险受香港地区的法律保护,不受内地保险法的约束。

别忘了,一国两制。香港适用的是英美法系,而内地适用的是大陆法系。

内地使用的是社会主义法系,是从苏联法律体系发展来的大陆法体系的传统。

大陆法系是以法官为重心的在内地,说实话,真的是发生保险理赔纠纷了,普遍采用的是“合理期待原则”,就是说:

当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的“专业理解”与被保险人的“合理期待”产生冲突的时候,法院应当做出有利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解释。

英美法系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核心,法官是双方争论的仲裁人。

香港以前是英国殖民地,所以香港的法律延续了英国遗留下来的完善的普通法法治体系,或者叫判例法。

在香港,如果一旦理赔出现问题,就是当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的“专业理解”与被保险人的“合理期待”产生冲突的时候,香港的保险相关裁决(依据索偿局案例)都会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来评判,法院也不会倾向做出有利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解释。

写这一个问题,并不是鼓励大家保险理赔靠“闹”。而是说,法律的不同、维权的成本,是我们在购买香港保险时一个不得不考虑到的问题。

如果在香港,维权不成,走法律途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都不是成本了吗?

香港保险分红更高?

真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香港保险计划书上演示的数字,是保证写在合同里的吗?

这些数字,是以什么样的利率做的演示?

这个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怎么样你清楚吗?

什么都不知道,合同也看不懂,为什么内地保险我拿着合同一条一条给你讲你还质疑,换成看不懂的香港保险就深信不疑了?

就一个问题,香港的保险公司,要不要赚钱?

只要香港的保险公司要赚钱、不是做慈善的,就可以这样说,所谓的“分红”,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收益给你吹到10%,有啥用?保费不是成本?利息不是成本?通胀不是成本?汇率不是成本?来往路费交通费不是成本?

以港险分红保单为例,保单的现金价值分为保证和非保证两部分,非保证部分是不确定的,保险公司并不会100%做到分红履约。

分红既然是不能保证的,没有写在合同里的,那么,不能保证的分红,怎么就见得是我们未来一定可以拿到的钱?

文文大保贝儿从来不相信演示利率,要给我的钱,不写到合同上,代理人嘴里说出来的承诺,我一个字儿都不信。

光看演示有什么用?我说我投资年化收益30%以上,你信吗?

你可能会觉得,这年头,真是什么神经病都能开公众号了。

最后一个问题,汇率问题。

香港保险的保费、赔款都是以港币、美元等外币进行结算的,消费者需要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

一份保障终身的保单,缴费时间可能大多都是在10年、20年左右,汇率是一成不变的吗?

当然不是。那么,整个缴费全周期里的汇率风险,都是需要自行承担的。

20年下来,能省多少,你算算,是能省多少?

这个账啊,我都不知道该咋算好了。

而知乎上的这个帖子,“香港保险支票在内地无法兑换,也无法收香港转入保险款,你们有这样的情况吗?”,可能更是刺痛了很多人的焦虑。

根据几大国有银行的客服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境外保险(除旅游意外险等少数情形外)相关资金均不能通过支票兑付、电汇等任何方式在本行提现。”

买了香港保险,钱回不来,或者回来的过程很折腾,你开心吗?

你开心就好~

买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确定性,如果追求不确定的浮动收益,保险不是唯一的选择,也可以尝试其他金融产品。

香港保险与大陆保险,并不是一个非要争出个“你死我活”的关系,只要大家不对香港保险盲目相信,盲目追求,盲目误会,好好的了解一下香港保险,明白香港保险的优势与缺点,当然是可以买的。

但是请不要看不上我推荐的内地产品,ok?

看不上我就别来找我咨询,就酱。

本宝宝生气了,有小情绪的那种。

没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而获利。

——巴菲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