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企业行

金秋九月,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如约而至。自2002年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6届。通过这一产学研合作活动,一大批企业获得高新技术成果和人才,焕发生机和活力;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走进企业,走向市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为媒,院士专家牵手淄博企业,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在这片热土上共生共长。2018年9月11日-15日,第十七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将如期举行,为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再添新动力。

去年24位院士来淄 共征集7000余项科技成果

回顾第十六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论坛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凸显。

自2017年7月起,市科技部门就先后多次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国内外100余家重点高校院所进行了对接邀请,向院士、专家介绍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和合作愿望。还组织部分企业在成都、重庆等高校院所集中的地区,举办了两场科技合作专题对接洽谈活动,集中宣传我市相关政策和企业技术人才需求。

2017年论坛期间,共有24位中外院士、22位“千人计划”专家,417名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26名国外高校院所、企业代表汇聚淄博,与我市1500余家企业代表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对接交流。

为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科技局围绕全市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技术领域,提前面向全市开展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征集,精选技术需求92项、人才需求53项,编制了《2017山东省淄博市技术难题及人才需求汇编》,向国内120多家重点高校院所进行集中发布,共征集到100余a家高校院所的7000余项成果。

2017年论坛期间,重点策划举办了两场主题报告会、5场专题对接洽谈会和12场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的主题报告会打头阵,依托权威发声,引导社会认识科技、关注创新,产生轰动效应。5场专题对接洽谈会重点领域布局,突出了产业发展需求与成果、人才的交流对接,为我市企业引进创新资源搭建了对接交流平台。12个专题、12次产业发展与学术研究的“碰撞”,在广大参会企业开阔眼界的同时,擦出谋求合作的“火花”。同时,论坛活动进一步突出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在12场学术交流活动中,9场由我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主办,扩大了联盟影响力,实现了企业组织参与创新活动发展模式。

去年1500余家企业参会 达成合作意向近400项

第十六届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成效显著。据统计,我市共有1500余家企业参加,进行项目合作对接800余项,签订技术合作合同50余项,达成合作协议、合作意向近400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企业与院士达成合作意向27项,解决技术难题22项;与“千人计划”专家达成合作协议、合作意向39项;与来自美国、德国和乌克兰的专家教授达成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中国旅美专家协会在高新区设立“美国DSL淄博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绿色环保技术与装备、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3场专题对接洽谈会现场对接项目190余项。

论坛期间,通过邀请院士、专家深入企业现场查看合作项目,增强了双方合作的愿望和信心。其中,周世宁、周远、韩布兴、李砚耕4位院士分别与山东华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一村空调有限公司、淄博广通化工有限公司、山东莱特瑞重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4家企业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一批新的合作项目成功对接,新的合作关系正在建立,为大力引进科技成果、人才等创新资源提供了新方向。

为保障引进科技成果和人才的质量,市科技局坚持新材料技术论坛活动高层次邀请、高规格举办的办会理念。大量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顶尖科技人才和国内部分领域的尖端科技成果汇聚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的品牌形象更加闪亮。

16年新材料技术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了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成为我市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智力引进、人才引进的重要平台,为我市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新旧动能转换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赵瑞雪 通讯员李德法)

责任编辑 刘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