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时刻"来临,自主品牌汽车还能守得云开日出吗?

6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公布了5月份汽车产销数据。

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4.8万辆和191.3万辆,同比降幅分别为21.2%和16.4%,下降幅度较上月有所扩大。今年前5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023.7万辆和1026.6万辆,较上年同期均下滑13%。乘用车方面,5月份销量为156.1万辆,同比下降17.4%,前5月累计销量为839.9万辆,下降15.2%。

引人注目的是,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下滑更为明显,销量仅为56.5万辆,下降28.1%。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失守,已经连续14个月同比下滑,继4月以37.1%跌破了40%红线后,本月市场份额仅为36.2%,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4个百分点,这是自主品牌近3年来市场份额最低的一个月。更加令人忧心的是,作为自主品牌主力军、可以说是近几年唯一完胜合资品牌的SUV,今年5月中国品牌SUV的市场份额仅为49%,这是中国品牌SUV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首次跌破50%!

"至暗时刻"来临,自主品牌汽车还能守得云开日出吗?

1-5月,自主品牌汽车累计销量为333.5万辆,下降23.4%,市场份额为39.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2个百分点。包括上汽乘用车、吉利、长城、长安乘用车等自主品牌头部企业,销量均呈现两位数下滑;而海马、力帆、宝沃和观致等末端品牌,整体销量表现更是惨不忍睹!

在日前举行的2019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谈到当下自主品牌的市场环境时,用了"至暗时刻"4个字来形容。

"至暗时刻"来临,自主品牌汽车还能守得云开日出吗?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还会继续下降吗?何时止跌回升?自主车企又该如何应对?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今年下半年汽车市场整体有望较上半年出现好转,但由于国五、国六排放标准的切换,短时间内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恐怕仍将继续呈现下滑态势。许海东认为,此次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出现持续下滑,首要原因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整体汽车市场增速放缓,自主品牌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大部分仍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因此更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冲击。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则认为:"优势自主品牌开始显现,但自主品牌阵营的内部分化不断加大,两极分化的现象愈发明显。"

"至暗时刻"来临,自主品牌汽车还能守得云开日出吗?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难题已经被摆在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面前。

曾经,价格战是自主品牌抢占市场的撒手锏,但如今的市场格局,低价竞争已经失去了其令人生畏的杀伤力。中国汽车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在市场下行的时候,车企比拼的是产品的品质和底蕴。" 师建华认为:"现在已经不是打价格战的时候了,自主车企目前最缺的是品牌的积淀,这不是可以靠价格弥补的"。

面临新的行业洗牌期,特别是自主品牌淘汰赛的加速,自主品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正所谓挑战与机遇共存,当前的惨烈竞争恰恰是自主品牌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自主品牌应当契合市场发展趋势,努力降低油耗及排放,加大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的投入。

"至暗时刻"来临,自主品牌汽车还能守得云开日出吗?

6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了《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其中关于汽车行业,分别从产业角度和消费角度进行了明确。

首先是汽车产业角度,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等车电分离消费方式,降低购车成本;加快发展使用便利的新能源汽车,鼓励企业研制充换电结合、电池配置灵活、续驶里程长短兼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推进高功率快充、无线充电、移动充换电等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提高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便利性;稳步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汽车品牌;持续提升汽车节能环保性能,适应汽车燃料消耗量、环保标准升级要求,增强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市场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节能水平。

"至暗时刻"来临,自主品牌汽车还能守得云开日出吗?

关于汽车消费角度,方案明确提出坚决破除乘用车消费障碍,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研究制定促进老旧汽车淘汰更新政策,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和"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推动城市公共领域车辆更新升级,鼓励地方加大新能源汽车运营支持力度,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积极推动农村车辆消费升级,组织开展"汽车下乡"促销活动,促进农村汽车消费;着力培育汽车特色消费市场,积极探索住行一体化消费模式,促进旅居车市场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级及以下城市加快取消皮卡进城限制。

从政策导向上分析,经过一年多的不断下探,汽车行业的周期性底部已经形成,后续汽车板块大概率会从下半年开启新一轮复苏。

"至暗时刻"来临,自主品牌汽车还能守得云开日出吗?

华尔街投行Bernstein发布报告强调,市场份额整合可以被视为中国汽车行业结构性触底的主要理由,而目前市场份额整合已经开始,优质的制造商市场份额正在增加。报告预测,在乘用车市场,市场份额预计会向德国的大众、一些日本品牌和优质的自主品牌集中,预计优质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会继续提高。

中泰证券也认为,随着利空因素兑现及政策红利释放,下半年需求有望改善,带动乘用车板块估值修复,自主品牌的整合将进一步加速。

"至暗时刻"来临,自主品牌汽车还能守得云开日出吗?

因此,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如果能够在政策引导下把握市场脉搏,成功应对挑战,就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如果内功修炼不足,不能顺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一位靠低质低价甚至不惜杀鸡取暖抢占市场,就将难以避免被无情淘汰的命运。

我是实体经济守望者,欢迎关注我,更多资讯与您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