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买了不少绘本,孩子不爱看,也不知道怎么讲。"

"书上都是插画,不知道怎么给孩子编故事呢"

"孩子根本坐不住,只会撕书~"

费劲心思给娃挑绘本读绘本,然而宝宝一点都不喜欢,而且读着读着,发现读绘本真的好难。

绘本其实就是用图画的方式,来描摹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世界。

在孩子的世界里,还没有阅读这个概念,想要对绘本感兴趣,除了丰富的图案,鲜艳好看的颜色,还离不开家长绘声绘色的解读,引导他进入绘本的有趣世界。

那么,到底该怎么给孩子读绘本引起孩子的兴趣呢?

1.创造阅读环境

环境很重要,你会发现娃娃爱走神,很可能是外部环境干扰太多了,尝试关掉电视机和电脑或者选择一间安静的角落,不要让嘈杂的电视剧/音乐充当BGM;把你脑海里有关会议啊业绩啊报表啊这些统统清空。

孩子是很敏感的,是能感觉到家长的开小差的~不要一边脑子里想着工作想着家务,一边给孩子漫不经心的讲绘本。

2.尬演真的很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说:"游戏,是孩子的语言"。

千万不要面无表情直接照着生念,仿佛人工智能机器人。有感情色彩的尬演,真的很重要。

比如这两本入门绘本:

读这两本书的时候,完全不需要想象力,只需要日常的角色扮演《我妈妈》就让妈妈读,《我爸爸》让爸爸读,边读边给宝宝介绍自己这样代入感更强。

对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语气。

绘本的角色高兴了,你也高兴,角色哭了,你也要呜呜呜地哭。必要的时候跟上绘本里的故事一起有情绪和动作,一起鼓掌,一起小步跑,让宝宝进入到绘本的世界。

3.循循善诱,经常提问开放性问题!

读绘本最忌讳的就是只是家长读,完全没有任何互动性,这样绘本故事就变成了哄睡故事啦。

比如说读到有趣的地方,让孩子指认绘本里面的物品,学绘本里动物的叫声,提问孩子一些开放性问题。

比如水里有几只鸭,小松鼠在干什么?帮助小朋友们学会认知和思考。这样的发散性问题对锻炼宝宝的联想能力,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都很好。

4.联系生活 场景代入!

绘本是让孩子认识世界的桥梁,最终还是要和生活结合和应用,不能一直活在绘本故事里。

大家尝试把生活中的经验和场景代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绘本的内容。

利用各种绘本里的插图来帮助孩子了解人物的情绪,从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比如,你问孩子,你看书中的熊妈妈看上去像是生气了吗,她为什么生气呢?

总之,绘本不是教科书,没有正确答案,它应该是孩子的快乐源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